时间:2024-05-25
刘君楠 王自蕊 张正洲 王海华 徐先栋 周秋白*
(1. 江西省莲花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2.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3.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泥鳅是我国传统的名优水产品之一,素有“天上斑鸠,水中泥鳅”之称,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其具有的保健功效和药用价值,颇受消费者的青睐,另外日韩两国及东南亚地区也是传统的泥鳅进口市场。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的增长和野生泥鳅资源量的下降,市场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开展泥鳅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泥鳅适合在有一定肥度,水位较浅的小水体生活,尤其适合在耕作层较深的稻田中养殖。稻田养殖泥鳅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稻田综合种养生态农业模式,但必须结合当地水资源特点,为促进稻田养殖技术的普及,推动泥鳅养殖的发展,在深入到多个稻田养殖泥鳅试验、示范点收集材料基础上进行总结,简述要点如下:
养殖稻田要无农药残留污染,或工业废水污染。土壤要求保水力强,无渗漏,水源充足,冬天不干枯,水源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要求的规定。土质以壤土或黏土为宜,每个稻鳅综合种养区域10公顷以上较佳,每块面积0.1~1公顷(1.5~15亩),不宜过大,通常较多选择隔离条件较好的山区垄田、丘陵山坞稻田更好控制外来污染,进行稻鳅综合种养。
1.2.1 开挖暂养沟池
在稻田的进出水两边开挖宽4米左右深0.8~1米的暂养沟池,进水区沟池面积为出水沟池面积的4倍左右,暂养沟池总面积约占稻田面积的5%。
1.2.2 开挖环沟和田间沟
开挖环沟和田间沟沿四周田埂内侧,距埂0.5~1米挖环形沟,沟宽0.5米,深0.4~0.5米。在田中加挖“十”字或面积稍大的“井”字形的田间沟。暂养沟、环形沟、田间沟面积之和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并做到沟沟相通。
1.2.3 加高、加固田埂
用开挖环沟和暂养沟的耕作层土加高田埂达到高出田块0.6~0.8米,加宽田埂达到耕作和收割机械能顺利通行,并夯实加固,严防漏水。
1.2.4 进排水口加防逃设施
进水口和排水口地基要求相应宽些,并夯实加固,用网目适宜的筛绢或聚乙烯网片等做防逃设施(也可采用有关专利产品)。
1.2.5 架设防鸟网
在进出水口暂养沟池上方架设防鸟网,防止夜鹭和白鹭等摄食泥鳅。
稻田要精耕细作,施足基肥。宜用肥效长的粪肥、饼肥等有机肥料,用量根据土地肥力掌握在7500~30000千克/公顷之间,外加生物有机肥等1500千克/公顷或复合肥1500千克/公顷,插秧前均匀撒入田间,再灌水整田。
2.2.1 水稻品种选择
宜选择耐肥力强,抗倒伏,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选种要因地制宜,避免未经试用大面积推广。常见选用的有江西中南丘陵山区,早稻品种为:淦鑫203;晚稻品种为:金优299等。湖南早稻品种为:中喜早17号、金优974;福建中稻品种为:中浙优1号、中浙优21号;安徽中稻品种为:杨两优6号、皖稻131、丰两优4号、D优202;鄂东南中稻品种为:荆两优10号、杨两优6号;贵州高原品种为:T优613、中优849和深优9743等。
2.2.2 消毒
插秧前2~3天,遍施一次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消灭病原,预防水稻病虫害发生。
2.2.3 插秧
栽秧时要做到浅水(2~4厘米)、匀、稳、直,深度1厘米。田中行距25~30厘米,株距10~14厘米,可适当提高田埂内侧、沟旁的栽插密度,株距 4~5 厘米,充分发挥边际优势。每1/15公顷(1亩)1.0~1.5万株基本苗为宜。
目前推广的养殖模式有三种,如表1所示:
表1 稻鳅综合养殖泥鳅放养模式
泥鳅苗种放养前对稻田中的暂养沟、环沟、田间沟要彻底消毒,每公顷用生石灰750~1000千克,化水泼洒。
大规格鱼种投放在3月初进行,当年苗种放在4~5月中、下旬进行。
泥鳅苗种建议选择泥鳅(青鳅),也可选用大鳞副泥鳅。苗种要体质健壮,无伤病,自繁自育或就近购买。
稻秧栽插前,将苗种先放入暂养沟池中暂养,待秧苗栽插完毕并返青后加水将苗种引入稻田。
泥鳅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喜食各种浮游动、植物及腐殖质、种子、底栖动物等。麸皮、豆饼、菜饼等也能较好地利用。养殖宜采用动、植物饲料合理搭配的配合饲料为主,蛋白质含量30%~38%。饲料卫生指标及限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水花下暂养沟池前15天,采用有机粪肥培肥水并接种水蚯蚓,控制在轮虫高分期泥鳅水花下暂养沟池,下池前1周,不需投饵,1周后添加生物有机肥、肥水王和粉状配合饲料等,培养1个月左右,可投喂微颗粒饲料。
按照“四定”原则投喂,每天投喂2~3次,早上9时和下午5时各1次,饵料、饲料投在环沟中设置的食台上,每1/15公顷设直径50厘米的圆形食台10~15个。做到不投喂变质饵料,饵料、饲料组成相对稳定。投喂量在一段时期内要相对恒定,具体量根据天气、温度、水质、鱼类活动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正常情况下,稻田保持水深10~15厘米的。一般稻田应保持微流水,水花苗下池养殖模式进水管要采用60目筛网布过滤,并保持一定的肥度,过肥要及时换水,过淡要补充肥料,通常3~5月和10月每10~15天换水1次,5~6月每7~10天换水1次,7~9月每5~7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稻田水量的1/4左右。定期用生石灰、过氧化钙、钙镁磷肥(约600千克/公顷)或微生物制剂调节和改善水质。底质发黑时使用适量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等进行改低。
实现氮肥前移,攻苗早发,促进根系发育,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经常寻田观察稻田水位,捞出蛙卵、蝌蚪等摄食泥鳅苗的敌害生物。冬前全部翻沤浸泡,适当迟栽,加深水预防白叶枯,垄口高密度安装太阳能杀虫灯防外区域虫源进入,利用生物农药,性诱剂诱杀二化螟,安排部分早播早栽稻田块诱虫危害,集中专杀等进行虫害防控。
在水稻收割前水温降至15℃时用地笼网结合进排水刺激在沟或中诱捕达到规格泥鳅上市,小规格转入出水口暂养池继续强化培育至上市规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