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赵 莉,叶协锋,李俊丽,张 腾,周 琳,王 龙,于建军
(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上部烟叶占整株烟叶的1/3,而目前国产上部烟叶的质量和可用性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烟碱含量高、生理强度大、刺激性强、成熟度稍差、杂气重、工业可用性低。近年来,由于卷烟工业配方的需要,上部烟叶的使用价值显著提高[1-5]。因此,提高上部烟叶的质量和可用性,对提高烟叶的总体质量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4-7]。
我国以前采用的上部烟叶采收方式是“成熟一片采收一片”,20世纪90年代明确了该种采收方式只适用于中下部烟叶,而上部烟叶在只剩3片叶时不能正常发育[8]。红花大金元是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从大金元品种的自然变异株中系统选育而成的烤烟优良品种[9],因其具有香气量足、香气质好和独特香型的特点受到众多卷烟企业的青睐,是生产中式卷烟重要的优质原料[10]。
近年来,红花大金元在四川凉山地区种植面积稳中有升[11]。生产上红花大金元上部烟叶烘烤后普遍出现含青、挂灰等杂色现象,上等烟比例较低,影响了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有报道表明,上部烟叶一次性采烤的质量比常规采烤的要好,烤后烟叶出现的含青、挂灰等现象减少[12-13]。但对红花大金元上部烟叶采收方式的研究鲜见报道。
随着国内烤烟种植规模化的发展、密集烘烤技术的迅速推广,对上部烟叶的品质提高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本试验在密集烤房条件下,对红花大金元上部6片叶的不同采收方式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提高红花大金元上部烟叶的可用性。
试验于2010—2011年在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太平村进行,供试烤烟品种为红花大金元,按当地优质烟生产技术规范进行栽培管理。烟株统一打顶(初花打顶),单株留叶20片,以上部6片叶为试验材料,自下而上分别对第15,16,17,18,19,20片叶进行标记。试验设4个处理:Tl为对照(CK),采用常规采烤法,即成熟一片采收一片;T2为一次性采收,打顶后60 d,上部6片叶不带茎集中一次采收,绑秆烘烤;T3为带茎采收,打顶后60 d,上部6片叶带茎采收,绑秆烘烤;T4为带茎推迟采收,打顶后65 d,上部6片叶带茎采收,绑秆烘烤。
烤后各处理依据文献 [14]进行外观质量鉴定,烤后烟叶同一标准回潮后按国家42级标准进行分级,参照凉山州二价区收购标准计算均价。
化学成分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其中,总糖测定采用乙醇提取,蒽酮显色法;还原糖测定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总烟碱含量测定采用脱色法测定;总氮测定采用过氧化氢-硫酸消化法;淀粉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法;钾离子测定采用火焰光度法;氯含量测定采用莫尔法[15];感官质量评价由川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进行。
采用 Microsoft Excel和DPS 6.05软件计算分析烟叶的主要经济性状。
由表1可知,烘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以带茎采收(T3,T4)的颜色较饱满,叶片结构较疏松,身份由中等至稍厚,油分较多,颜色橘黄。杂色叶比例为T4<T2<T3<T1(CK)。带茎采收的(T3,T4)1~3片叶中光滑、僵硬烟以及青黄、青筋烟较少,常规采收处理T1(CK)的1~3片叶较厚,结构稍密至紧密,油分较少。带茎采收的(T3,T4)4~6片叶比常规采收(CK)的叶片薄,特别是位于主脉两侧的叶面较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带茎采收的叶片没有根据叶片的成熟度与部位分层烘烤,特别是4~6片叶位,由于变黄时间过长造成变色过度。
表1 各处理上部烟叶外观质量评价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4种处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1~3叶位烟碱含量T2>T1(CK)>T3>T4,4个处理中 T4烟碱含量较适宜;淀粉含量 T1(CK)>T2>T3>T4;还原糖含量 T1(CK)>T4>T2>T3;总糖含量 T1(CK)>T2>T4>T3;钾含量 T4>T3>T2>T1(CK);氯含量T2>T3>T4>T1(CK),各处理钾氯比均较低,T4处理较适宜。4~6叶位烟碱含量T1(CK)>T2>T3>T4,T3烟碱含量较适宜;淀粉含量T1(CK)>T2>T3>T4;总糖、还原糖含量均为 T1(CK)>T2>T4>T3;钾含量 T4>T3>T2>T1(CK);氯含量T3>T2>T4>T1(CK);钾氯比T4>T1(CK)>T2>T3,T4处理钾氯比较适宜。采收方式对红花大金元上部叶的总糖、还原糖、淀粉、钾和氯含量的影响较大,T3,T4还原糖含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带茎秆烘烤处理,茎秆中的水分会散失到烤房内,增加了烤房内部的湿度,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烘烤变黄时间,使得美拉德反应基础物质糖和氨基酸消耗较多。T3,T4烟叶钾含量较高,特别是带茎推迟采收(T4),原因是带茎推迟采收影响了上部6叶片之间成熟期间物质积累和烘烤过程中的物质转化以及在烘烤过程中茎和叶片之间水分及一些物质的流动,协调了烘烤期间的变黄和失水关系,提高了烟叶钾含量,致使烟叶的上部6片叶的整体成分均匀性有了很大改善,有利于烤后烟叶品质的提高。总之,烟叶化学成分以带茎推迟采收(T4)较协调。
表2 各处理上部烟叶化学成分比较
由表3可知,不同采收方式烟叶评吸质量存在差异。1~3叶位除T2外,其他处理均为清香型,香气质 T2=T3=T4>T1(CK),香气量 T4>T3>T2=T1(CK),评吸总分 T4>T3>T2>T1(CK)。4~6叶位除T2外,其他处理均为清偏中间香型,香气质 T3>T4=T2>T1(CK),香气量 T4=T3>T2>T1(CK),评吸总分 T4>T3>T1(CK)>T2。可见,不同采收方式影响了上部烟叶的评吸质量,一次性采收、带茎采收、带茎推迟采收3个处理评析质量均高于对照,1~3叶位和4~6叶位最终评吸质量均以带茎推迟采收(T4)最好。
表3 各处理上部烟叶评吸质量比较
由表4可知,不同采收方式的烟叶经济性状产生了显著变化(P<0.05)。各处理上等烟比例均比对照有所增加,且与对照间均达显著差异,上中等烟比例表现为T4处理最高,且与对照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T2,T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的均价与对照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表现为 T4>T3>T2>T1(CK),T4最高达 17.30元/kg,比对照提高了1.56元/kg。综合分析,不同采收方式影响了上部烟叶的经济性状,一次性采收、带茎采收、带茎推迟采收3个处理经济效益均高于对照,以带茎推迟采收(T4)经济性状最好。
表4 各处理上部烟叶经济性状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采收、带茎采收、带茎推迟采收处理烤后烟叶均改善了上部6片叶的外观质量,提高了烟叶的有效产量、产值、均价、上中等烟比例,降低了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提高了烟叶的钾含量,降低了烟叶淀粉含量,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评吸质量得到提高。以带茎推迟采收烟叶总体质量最好。
红花大金元品种具有在烘烤过程中变黄慢,失水快,烤后易出现青筋的烘烤特性[16]。主要是因为烘烤过程中失水与变黄不协调,特别是上部烟叶组织结构偏密,容易挂灰。密集烘烤条件下,6片带茎一次性采收方式烟叶的外观质量较好,主要是烟叶的身份、油分和色度等较好,原因是带茎采收烘烤时水分会从茎秆转移到烟叶,使烟叶保持适宜含水率,烟叶中PPO活性降低、SOD活性较高,从而使酶促棕色化反应水平减弱[17]。
不同采收方式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影响较大,烟叶淀粉、糖含量是烟叶质量的反映,与其他处理相比,带茎采收的2个处理烟叶的钾含量相对较高。一方面是带茎烘烤时间较长,干物质损失较多,从而引起钾含量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很可能是带茎烘烤时茎秆中较高浓度的钾离子随着水分的运移,向叶片中发生了转移。烟叶中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也以带茎采收处理较低,这可能是带茎烘烤变黄期较长,使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降解较多,同时,烟叶带茎烘烤过程中某些化学成分向烟茎中转移[18]。
打顶后60 d带茎采收处理和打顶后65 d带茎采收处理在某些质量指标如外观质量、评吸质量上表现不一致,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带茎采收烘烤技术与常规采收一样,也要根据烟叶成熟度确定烟叶最佳采收时间。成熟度是影响烤后烟叶香气质量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充分成熟的烟叶优化了烟叶的内在品质[19],带茎采收的烘烤技术是在中下部烟叶采烤结束后,上部6片叶充分成熟一次性采收,这种采收方式提高了上部叶的成熟度,进而提高了烟叶的产量和品质。
[1]朱尊权.调整烟叶等级差价政策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机制创新[J].烟草科技,2009(8):5-7.
[2]刘国顺.国内外烟叶质量差距分析和提高烟叶质量技术途径探讨[J].中国烟草学报,2003,9(增刊):54-58.
[3]朱尊权.重点品牌的原料保障[J].烟草科技,2007(11):5-7.
[4]朱尊权.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是促卷烟上水平的重要措施[J].烟草科技,2010(6):5-8.
[5]蔡宪杰,刘茂林,谢德平,等.提高上部烟叶工业可用性技术研究[J].烟草科技,2010(6):9-13.
[6]纪成灿,王胜雷,许锡祥.提高上部叶可用性和降低上部叶比例的农业措施[J].中国烟草科学,2001(4):19-22.
[7]尹启生,张艳玲,薛超群,等.中国烤烟主要物理特性及其产区差异[J].中国烟草学报,2009(4):33-37.
[8]彭娟.朱尊权院士谈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两大关键点[J].中国烟草,2009(18):47-49.
[9]雷永和.云南烟草品种志[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0]王欣,许自成,闫铁军,等.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化学成分的变异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29(3):81-83.
[11]汪健,王松峰,毕庆文,等.氮磷钾用量对烤烟红花大金元产质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9,3(5):19.
[12]何承刚.烤烟新品种K326不同采收方式和采收时期对上部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J].种子,2005,24(6):75-76.
[13]徐增汉,王能如.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烘烤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1,29(5):660-662.
[14]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GB 2635—1992 烤烟[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15]王瑞新.烟草化学品质分析方法[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6]张树堂,崔国民,杨金辉.不同烤烟品种的烘烤特性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1997(4):37-41.
[17]王晓宾.带茎烘烤对烤烟上部叶生理生化指标和品质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18]赖秀清,林桂华,童旭华,等.烤烟上部叶带茎烘烤的技术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6(1):29-31.
[19]王瑞新,洪涛,马聪.烤烟香气物质成分与成熟度的关系[J].烟草科技,1991(4):25-2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