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和晨曦,贺占雪,罗成燕,李春华
(丽江市经济作物工作站,丽江 古城区 674100)
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K.koch)又名蒟蒻,是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魔芋营养丰富,其含有的葡甘聚糖,具有减肥、降血压、降血糖、防癌补钙等功效[1-3],在食品、纺织、美妆、印染、环保、陶瓷、军工、消防等方面有广泛用途[4-5]。近年来,随着魔芋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和市场价格的波动,为提高魔芋种植效益,栽培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除草是魔芋栽培管理中较为耗时耗工的环节,是魔芋栽培的主要成本之一。魔芋田杂草种类繁多,杂草不仅消耗土壤中的养料,还会与魔芋争夺阳光、空间,且昆虫寄宿会诱发病虫害的发生等,严重影响魔芋的生长,是魔芋种植中的一大难题。在现有栽培管理中,控制魔芋杂草主要采取除草剂、松针覆盖、人工拔除等方法,大量使用除草剂可能会导致杂草产生抗药性、造成土壤和环境污染、降低魔芋品质等;人工除草不仅会增加栽培成本,过多的农事操作,还会增加魔芋植株的损伤,加大病菌传播的风险。研究以丽江本地一代花魔芋小籽球为材料,采用银黑双面膜覆盖栽培的方式,探讨不同覆膜方式对魔芋的出苗率、生长、杂草防除效果、产量及种植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以期为今后魔芋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试验地位于丽江市经济作物工作站温带落叶果树品种园内,海拔2400 m,土壤为砂壤土,年平均气温12.6~19.8℃,年温差小,日温差较大,年均降雨量1000 mm,5—10月为雨季。试验田种植李子树,株行距3 m×4 m,树龄2年,魔芋种植采取李树行间套种方式。
魔芋品种选用丽江本地花魔芋一代小籽球。地膜选择银黑双面膜,宽度1 m,厚度20 μm,覆膜时银色面朝上,黑色面朝下。
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12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处理1:覆膜破膜播种,起垄后覆银黑色地膜,用顶部尖的木桩破膜打孔播种,膜孔边缘覆土;处理2:覆膜全覆土自然顶膜出苗,在土壤湿度合适的条件下(手捏成团、放开即散)起垄播种,覆盖银黑色地膜,膜上均匀覆土2 cm;处理3:覆膜半覆土自然顶膜出苗,在土壤湿度合适的条件下(手捏成团、放开即散)起垄播种,覆盖银黑色地膜,膜上每隔30 cm左右覆带状土,覆土宽度15 cm,厚度3 cm;处理4(CK):起垄栽培不进行覆膜。
种芋处理。选取单芋重6~10 g、无伤口的芋种,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浸种消毒2 min,晾干后播种。
整地播种。2021年4月下旬整地,清除杂草,撒施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后,按商品有机肥7500 kg·hm-2+复合肥(N-P2O5-K2O=15-15-15)450 kg·hm-2为标准施基肥,基肥在起垄时一次性施入,不再追肥。2021年5月13日播种,垄距1 m,垄面宽0.6 m,株距14 cm,小区面积2.5 m2,每小区播种71株,播种深度约5 cm,种芋摆放时芽眼朝上。
田间管理。播种后至采收整个生长期的田间管理主要开展田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试验小区6月10日出苗,7月22日齐苗,次年1月20日采收。
地膜回收。魔芋收获采收后,根据地膜的质量、破损程度、是否老化发脆、土壤中的地膜碎片残留程度等为标准,对地膜进行回收。
从6月10日出苗开始调查各小区的魔芋出苗数、生长情况、产量、杂草情况等,分析对照组与处理组的出苗率、杂草防效、增产率等。相关数据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K1表示对照区杂草数量;Pt1表示处理区杂草数量。
由表1可以看出,从6月28日数据看,不同覆膜方式对魔芋出苗率并无显著影响。出苗初期6月10日处理T2和处理T3出苗率明显高于处理4(CK),出苗后期6月28日各处理出苗率基本在95%以上。处理2魔芋苗能够自然顶土出苗,处理3覆土部分能自然顶膜出苗,而未覆土的部分不能顶膜出苗,需要人工破膜出苗。地膜表层覆土技术利用细土的重力作用及魔芋幼苗的向性生长,使魔芋苗自然破膜出土,解决了魔芋常规覆膜栽培中人工破膜放苗的工序,出苗及时,不烧苗。
表1 不同覆膜方式对魔芋小区出苗率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覆膜方式对魔芋生长无显著影响。在魔芋出苗初期6月10日,各处理的魔芋苗长势无明显差异,叶色均偏黄;在出苗后期7月22日,4个处理的魔芋叶色均呈现绿色,处理1、处理2、处理3的魔芋株高略高于处理4(CK),但差异不显著。
表2 不同覆膜方式对魔芋生长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覆膜方式对魔芋杂草的防除效果差异明显。处理1、处理2和处理3防效都达到80%以上,其中处理2防效达到99.1%,处理2杂草高度与处理4(CK)差异明显,处理1和处理3杂草高度与处理4(CK)差异不明显。处理T2和处理T3由于膜上有土,早期雨水会促进土壤中种子萌发产生杂草,但由于地膜阻碍,杂草生长较弱,后期随着魔芋的生长对杂草的遮阴,杂草逐步死亡并不再萌发。
表3 不同覆膜方式对杂草的防除效果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覆膜方式均有增产,但增产率较小。处理2增产率略高,为2.7%。可以看出,不同覆膜方式对魔芋产量没有明显影响。
表4 不同覆膜方式下的魔芋产量
由表5可以看出,不同覆膜方式都明显降低了魔芋栽培成本。通过覆膜控制了杂草数量,降低了除草次数。处理4(CK)人工除草成本为1.8万元·hm-2,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的成本分别为8202元·hm-2、6402元·hm-2、10902元·hm-2,与处理4(CK)相比成本明显降低,其中处理2可节约除草成本64.4%。
表5 不同覆膜方式下的除草成本
在魔芋采收后,为减轻地膜造成的土壤和环境污染,对地面及土壤内的地膜进行清理回收,清理干净地膜上的土壤后,统一收集保存,最后移交到地膜回收中心集中处理。
通过分析比较不同覆膜栽培方式下魔芋的出苗率、生长情况、杂草防效、栽培成本和产量等,结果得出,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魔芋的出苗率、生长情况和产量无明显影响,但地膜覆盖抑制了杂草生长,有效降低魔芋栽培过程中的人工除草成本。综合分析3种覆膜栽培方式,覆膜全覆土自然顶膜出苗栽培方式减少人工除草成本,节本增效最明显,是一种较为科学高效的魔芋栽培方式,值得在魔芋一代种球生产种植中推广应用。
邓汉光[9]、薛明[10]、周平[11]、李萍萍[12]等研究发现,银黑双面地膜具有物理除草、保温调温、驱避害虫、减轻病虫害传播等作用。但地膜大部分是以聚乙烯、增塑剂、增色剂等为基本原料,这些物质难以被分解和消化,不仅给土壤耕作和田间管理带来困难,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魔芋覆膜栽培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残膜的清理,还要积极推广应用残膜田间清理技术和废膜回收利用技术,同时还应积极探索研制光解膜、生物降解膜等新型覆盖材料,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膜污染。
本试验是在魔芋一代种球种植的基础上完成的,一代种球软腐病发病率低,种植较为容易。而二代种球种植软腐病发病率较高,种植难度较大,覆膜栽培方式能否用于二代种球种植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