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滇东北高海拔稻作区轮作水果豌豆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4-05-25

赵声连,钟建,王琴,赵雪晴

(1.昭阳区旧圃镇农业农村和集体经济发展中心,云南 昭阳 657004;2.昭通市植保植检站,云南 昭阳 657000;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05)

豌豆(Pisum sativum L.)属豆科(Legumino-sae)豌豆属(Pisum)1年生攀援草本,其种子及嫩荚、嫩苗均可食用[1]。豌豆是半耐寒和长日照作物,喜温和湿润,是冬季农作物的首选[2-4],滇东北高海拔稻作区冬季气候条件极适合豌豆生长发育。当地人称甜豌豆为水果豌豆,因其肉厚多汁、香甜清脆、口感细嫩酷似水果而得名,是极有营养的蔬菜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2005年笔者在昭阳区旧圃镇土城村冬闲稻田首次试种水果豌豆,以期通过“夏稻-冬豆”轮作来提高稻田复种指数,改善农田生态环境[5-7]、克服水稻连作障碍[8-9]、减轻水稻病虫害发生[10-12],提高稻米品质,确保产出率[13]。如今冬季轮作水果豌豆已成为滇东北高海拔稻作区稻田用养结合的主要模式,面积逐年上升,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产值达6.0万~7.5万元·hm-2,是昭阳区脱贫攻坚中的一大亮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展开和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的高度关注,水果豌豆产业在追求高产、高效的同时,更应注意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性和生态环保性。为此文章梳理和总结了水果豌豆高产栽培和主要病虫防治技术,希望对提升产业种植水平,具有引导作用。同时也希望能为基层农技人员和种植户提供借鉴参考。

1 种植技术

1.1 选择排灌方便的田块

豌豆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适应性较强,能耐瘠薄[2-3]。中性或微酸性壤土或黏壤土最为适宜。土壤过酸,将抑制根瘤菌繁殖,降低固氮能力,易发生病害和降低结荚率[1]。可以通过施用适量生石灰调节土壤酸度。由于豌豆不耐旱、渍,所以应选择排灌方便的田块。滇东北高海拔稻作区以昭阳坝子为代表,其80 %以上土壤pH值<6.5[14-15],比较适合种植水果豌豆。

1.2 选择优良品种

通过多年的试种验证,中国台湾正宗长寿仁系列、春城一号等品种适合在该稻区种植。此两类品种株高70~100 cm,分枝能力强,每荚8~9粒,豆仁翠绿鲜美,品质优良,抗白粉病能力较强。

1.3 播前准备和播期

1.3.1 开沟晒田

播种前若田块含水量过高,要开沟排水、晒田,防止豌豆播种后种子霉烂,出苗不整齐。

1.3.2 营养土的配制

选择上年未种植豌豆的稻田土,碾碎去杂,制成细肥土,或选用当地特有褐煤制成细灰,按7∶3加入腐熟有机肥,并与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充分混匀进行堆沤,用于后期盖种。该营养土既能在幼苗出土后提供养分,又能杀灭初期害虫。

1.3.3 播期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开始播种,播种期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豌豆的正常生长发育。

1.3.4 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将种子暴晒1~2 d,然后用40℃左右的热水浸泡0.5 h,再放入消毒液或杀菌剂液200倍液中静置0.5 h,捞出晾干备用。

1.4 播种方式,合理密植

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利于农事操作和豆荚采收。宽行60 cm,窄行40 cm,株距40 cm。免耕打塘穴播,4.95万塘·hm-2是最佳种植密度。播种时,每塘播成熟饱满的种子4~5粒,用种量90~105 kg·hm-2,播种深度3~4 cm,播种后覆盖厚3~4 cm的营养土。

1.5 加强田间管理

1.5.1 中耕管理

水果豌豆整个生育期需进行浅耕和除草2~3次,适当的浅耕能促进根系的发育。出苗期,保持土壤的干燥,用手握土,成团且可自行散开便可,防止烂根。播种出苗后当株高长至5~7 cm时第1次中耕,根据豌豆生长情况,灵活掌握中耕的深度,一般20 cm左右为宜;株高10~15 cm开始第2次中耕;株高18~20 cm至吐须前完成培土、定苗。具体方法:清除夹窝草(即生长在苗塘内的杂草),修剪去老枝、病枝,每塘留5~6苗,并把塘内豆苗均匀分开,中间用土压实,这样可防止豌豆结荚后植株倒伏;后期茎叶繁茂,尽量减少农事操作,避免损伤植株。但杂草过多时,最好是人工拔出。

1.5.2 合理排灌

昭阳区冬春干旱严重,豌豆不耐旱渍,根据降雨情况,做好灌水工作。一般是在翌年2月中、下旬气温回升后开始灌水,采用浇灌,不宜漫灌。整个生长周期需灌水4~5次,保持田间土壤湿润,能促使茎蔓生长粗壮,避免基部腐烂,提高产量;雨天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烂根;花期和结荚期,豌豆对水的要求比较严格,干旱要勤浇水,雨后注意排涝。

1.5.3 合理追肥

豌豆营养生长阶段,生长量小,养分吸收也少,到了开花、坐荚时,生长量迅速增加,养分吸收量也大幅增加。豌豆一生中对N、P、K的吸收量为N>K>P。豌豆的根瘤虽有固定N作用,但远不能满足植株对N素的需求,因此,施N肥补充必不可少。施用N肥时要考虑根瘤的供N状况,生育初期,如施N过多,会使根瘤形成延迟,并因茎叶生长过旺而造成落花落荚。收获期供N不足,顶部幼荚早衰,产量降低;磷、钾肥可以防止植株徒长,增强抗病性,亦能促进根瘤形成。根据水果豌豆的需肥特性,一般第1次追肥在2月中、下旬气温回升后结合灌水进行,施尿素150~225 kg·hm-2或腐熟人粪尿15~18 t·hm-2;豌豆开花座荚率20%时,开始第2次追肥,尿素225~300 kg·hm-2,过磷酸钙300~450 kg·hm-2,硫酸钾225~300 kg·hm-2或缓释复合肥375~450 kg·hm-2。此时,适当补施根外肥,如喷施硼、锰、钼等微量元素肥料,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增产效果显著;第3次追肥要根据田间长势以磷、钾肥为主。

2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滇东北高海拔稻作区的“水稻-水果豌豆”轮作模式,不仅改善了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减轻正季作物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冬季作物豌豆的病虫害发生率[6]。但是水果豌豆病虫害防治仍需认真对待,以预防为主,必要时进行科学防治。针对水果豌豆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重点做好3虫2病的预防与综合防治,即南美斑潜蝇、豌豆蚜、豆荚螟、茎基腐病、白粉病。同时还需注意受低温霜冻冷害后,出现的生理性病害。

2.1 以监测与农业措施为主预防技术

2.1.1 加大田间病虫害监测工作

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及时指导农户,针对稻田冬作水果豌豆病虫害发生规律,采用农业、物理及生物生态的预防降害措施,减轻水果豌豆病虫害加重发生。

2.1.2 合理轮换种植模式

“水稻-水果豌豆”模式连续种植3年后,最好轮换为“水稻—早马铃薯”种植模式1~2年,通过轮作避免旱作植物产生连作障碍,降低水果豌豆田间病虫害基数,减轻危害,实现高产增效。

2.1.3 通过强化田间管理,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全生育期预防积水和漫灌;生长中前期结合中耕和田间管理,及时摘除病叶、黄叶和老叶,以利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田间病原菌;生长后期,清除田间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以减少豆荚螟虫源;收获后及时清除病虫残体,统一带至田外销毁,防止病虫株混入肥料堆,随肥料再次入田;秸秆需还田时,可先集中施用杀虫剂、杀菌剂并沤制20~30 d后再返回稻田。

2.2 以物理及生物防治为主的可持续防治技术

2.2.1 利用害虫趋性,诱集灭杀成虫

使用杀虫灯诱杀斑潜蝇、豆夹螟等害虫成虫,减轻下一代发生量,豌豆田安装杀虫灯,每2 hm2安装1盏,于每年3月中下旬开灯至水果豌豆收获期关灯诱虫。水稻移栽后,杀虫灯还可继续用于水稻害虫稻飞虱、稻螟虫等的诱杀;豆田悬挂黄板,可有效诱杀豌豆蚜虫。每年4月中旬到水果豌豆收获期,平均悬挂黄板300张·hm-2,悬挂的黄板底部高于水果豌豆植株10~15 cm为宜。

2.2.2 生物农药的合理应用

水果豌豆苗期和开花期,分别喷施石硫合剂1次,石硫合剂具有杀虫灭菌效果,即安全又高效。石硫合剂呈碱性,不能与有机磷农药、碱性农药以及铜制剂、波尔多液混用,以免发生药害。水果豌豆盛花期和结夹期,配合使用绿僵菌、核酸多角体病毒类生物农药和苦参-茚楝素植物制剂。

2.3 主要病虫害科学用药防治技术

抓住病虫害防控关键期,选用高效、高活性和高含量,低毒、低残留和低污染的防治药剂,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提倡防治药剂交替使用和科学混用,做到能挑治的不谱治,能兼治的不专治。

2.3.1 南美斑潜蝇

南美斑潜蝇是滇东北高原稻作区冬季水果豌豆危害较重的害虫之一,当2月下旬至3上旬气温回升后,南美斑潜蝇开始活动。初始时可见水果豌豆叶片上出现沿叶脉延伸的潜道,其幼虫在潜道内取食叶肉组织,造成叶片受损。严重时多个潜道连成一片,叶片枯死,减产可达30%~50%。

化学防治:平均被害叶率达到15 %时需进行药剂防治,阿维菌素、斑潜灵、灭蝇胺、阿维灭幼脲等目前在生产上应用较多,为避免害虫产生抗性,建议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轮换使用。

2.3.2 豌豆蚜虫

当地人又称腻虫、蜜虫,豌豆蚜虫繁殖速度较快,4~6 d便可繁殖完成1代。4月上中旬,水果豌豆进入花期,豌豆蚜虫种群快速增殖,大量聚集在植株的嫩茎、叶、花和豆荚上吸食汁液。初始虫株出现生长缓慢、叶片卷曲变黄,后发展成豆荚细小、品质下降等症状,严重时不能结荚或有荚无实,导致豆类大量减产。

化学防治:平均有蚜枝率达到10%~15%时即用药防治,超高效低毒新型烟碱杀虫剂、如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等低毒品种应用较多,可配合苦参碱、藜芦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使用。

2.3.3 豆荚螟

豆荚螟是钻蛀性害虫,每年4月中下旬,水果豌豆盛花期豆荚螟幼虫便开始危害,结夹期受害加重。主要以幼虫取食花蕊、钻蛀豆荚和啃食豆粒,严重时整个豆粒被吃空,造成豆荚空瘪。

化学防治:盛花期,结合白粉病预防喷施甲维盐或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如杀铃脲、氟铃脲、灭幼脲等,防治重点为花蕾、嫩荚和植株上部。也可选择与双酰胺类农药或复配剂轮换使用,如阿维·氯苯酰SC、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等,

2.3.4 茎基腐病

水果豌豆茎基腐病是土传病害,土壤黏重板结,淹水漫灌田块发生偏重。主要发生在苗期-开花前,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豆田浇水频繁,田间湿度大的田块。

化学防治:使用氰烯菌酯、氟唑菌苯胺、咪鲜胺等药剂拌种,或发病初期对水灌根防治病害发生蔓延。

2.3.5 白粉病

水果豌豆主要病害,一般从下部老叶出现病症逐步向上蔓延,首先叶片呈现白色粉状斑点,后发黄干枯。结荚期感病,豆荚变小发黑,籽粒残缺。白粉病发生期在4月中下旬,一旦发生可造成叶片至下而上枯黄,植株早衰,产量和品质均下降。

化学防治:水果豌豆白粉病要及早控制,氯氟醚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氟菌·肟菌酯、百菌清、戊唑醇等具有较好防效,白粉病防治可结合南美斑潜蝇和豆荚螟同时进行。

2.3.6 低温霜冻冷害的防治

水果豌豆开花结荚期喜温暖,昭阳区3—4月倒春寒频发,当气温低于-5℃时,水果豌豆的生长点、花和幼荚会出现不同程度冻伤。主要表现为幼芽和嫩叶受害,叶片表现出似热水烫熟一样的水渍状,随后干枯死亡。花蕾受害外观没有太大变化,但3~5 d后萎焉死亡,幼荚受害,虽能继续生长,但成熟后籽粒不饱满,表面呈白点状,即降低产量又影响外观品质。

补救方法:解冻时,及时撒施草木灰或喷洒清水1次。根据植株长势叶面补充0.5%尿素液+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0.2%硼砂、0.2%硫酸锌等。增强冻伤的修复,促发分枝;苗情较差时,追施尿素45~75 kg·hm-2,氯化钾45~60 kg·hm-2;植株恢复生长后,及时去除冻伤冻坏的叶片、主茎和分枝,以调节营养,促进分枝生长,提高分枝结荚数。

3 适时采收

采收时间:地膜覆盖以4月中旬到5月中旬,露地种植以5月初至5月底为准,采摘前15 d停止用药,籽粒饱满时可分批采收。采摘时,尽量用剪刀带果柄剪下,不能强行扯摘,以防扯伤或折断茎杆。采收完成后豆杆压青还田,以利下茬种植水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