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性诱剂和赤眼蜂防控云南保山水稻二化螟田间试验

时间:2024-05-25

秦得强,吴永丽,李贵勇,杨从党,罗雁婕,沈云峰,何成兴,吴文伟*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650205;3.保山市植保植检站,云南 保山678000)

水稻是云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中稻谷总产占云南省粮食总产的40%,而病虫害的发生是影响水稻质量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是常见的钻蛀类水稻害虫,在云南省稻区常年发生,造成水稻枯鞘和白穗从而导致水稻减产,严重危害水稻产业的生产安全[1]。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一直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阿维菌素、喹硫磷、四唑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等农药常用于水稻二化螟的防治。但化学农药的不科学使用带来了二化螟的抗药性问题,严重威胁水稻的生产安全[2]。且在云南偏远地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普及率不高,机械化、自动化等施药技术难以应用,故探索一种轻简、绿色的二化螟防治技术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

为实现水稻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目标,本课题组从害虫综合防治的角度,探讨应用昆虫性信息素、害虫天敌等生物防治措施防治水稻重要害虫的可能性。并在2020年度开展了以二化螟性引诱剂及其天敌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相关研究,通过在云南省保山市水稻产区开展田间试验与示范,验证了几种二化螟性诱剂对二化螟成虫的诱捕效果,并验证了二化螟性诱剂和天敌昆虫赤眼蜂对二化螟幼虫危害水稻造成白穗的防效,初步确定了2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水稻二化螟对水稻所造成的危害。通过开展田间试验,为云南省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及发展水稻无公害生产提供一个重要手段,为农药的减量使用提供新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性诱剂防治二化螟的田间试验示范

1.1.1 试验地概况

2020年8月6 日至9月8日,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辛街镇邹里村和金鸡乡东方村开展二化螟性诱剂对水稻二化螟的诱捕试验,试验周期32 d,当地主栽水稻品种为隆科16号。通过在稻田试验区投放3种不同厂家生产的含二化螟性诱剂诱芯的诱捕器,诱捕二化螟成虫。

1.1.2 试验材料

二化螟诱芯(橡胶塞型),封样号:皖F 2017225,试验证号:SY 201606868,安徽喜丰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二化螟性诱剂诱芯(毛细管),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二化螟性诱剂诱芯(毛细管),昆明猎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1.3 试验方法

在2个试验地点分别设置试验区,每个试验区设置处理区面积2 hm2,对照区(CK)面积0.67 hm2,各区间隔150 m。每公顷稻田平均放置2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里面放置含性诱剂的诱芯1粒,每30 d更换诱芯1次。将诱捕器布局均匀,诱捕器下端高出水稻叶尖10~15 cm。在辛街镇邹里村处理区投放安徽喜丰收生产的含二化螟性诱剂诱芯的诱捕器10套、宁波纽康诱捕器10套、昆明猎虫诱捕器10套;在金鸡乡东方村处理区投放安徽喜丰收诱捕器10套、宁波纽康诱捕器10套、昆明猎虫诱捕器10套;并在每个试验区设置空白对照。

1.1.4 数据记录

诱蛾量调查:自放置诱捕器第1 d起,每间隔5 d收集二化螟蛾1次,并统计计算二化螟蛾总诱捕数量和平均诱捕量。

白穗数量调查:在水稻齐穗后灌浆期,二化螟危害定型后,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分别在试验处理区和对照区选取5个点,每个点调查40丛,共200丛,调查白穗数量,计算白穗率及防效。

1.2 赤眼蜂防治二化螟的田间试验

1.2.1 试验地概况

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辛街镇邹里村、河图镇董官村和金鸡乡东方村选择试验区开展试验。分别在3个区域选取二化螟危害都比较严重、常年白穗率2%~3%的田块,在水稻抽穗前7~10 d投放赤眼蜂卵卡,在水稻齐穗期进入灌浆期进行白穗调查,并计算防治效果。

1.2.2 试验材料

赤眼蜂卵卡(每片250~300粒):由保山市植保站购买于郑州锐农科技有限公司,并提供相关试验示范区。

1.2.3 试验方法

分别在金鸡乡东方村、河图镇董官村、辛街镇邹里村3个试验区的水稻抽穗前7~10 d,二化螟虫卵和赤眼蜂卵开始(2~3 d)孵化时,将赤眼蜂卵卡分布均匀地投放到大田,投放卵卡225~300片·hm-2,即:赤眼蜂卵56250~90000粒,将每片卵卡固定在水稻植株中部剑叶叶鞘处。对照区:不放置性诱剂灯芯和赤眼蜂卵卡的区域;处理区:放置性诱剂灯芯和赤眼蜂卵卡的区域。

每个试验区各调查5个点,每点调查40丛,共计200丛,同时在距离100 m左右的非放蜂区(对照)调查5个点,每块田调查40丛,共计200丛,分别记录每个点的总穗数和白穗数。计算白穗率,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防效:

1.2.4 数据统计及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0和IBM SPSS Statistics 25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诱剂防治二化螟危害的田间试验效果

如表1所示,3种不同厂家生产的诱芯对二化螟均有一定的诱捕效果,其中,安徽喜丰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性诱剂诱芯,共投放20个,在辛街镇邹里村平均诱捕37.9头·个;在金鸡乡东方村平均诱捕39.8头·个-1。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性诱剂诱芯,共投放20个,在辛街镇邹里村平均诱捕39.5头·个-1;在金鸡乡东方村平均诱捕37.5头·个-1;昆明猎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诱捕器及诱芯,共投放20个,在辛街镇邹里村平均诱捕36.0头·个-1;在金鸡乡东方村平均诱捕38.1头·个-1。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厂家供试的3种诱芯诱蛾效果差异显著(F=25.489,df=5,P<0.05)。

表1 不同性诱剂诱芯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

如表2所示,辛街镇邹里村和金鸡乡东方村2个试验示范区水稻的白穗率分别为2.9%、2.8%,设置含性诱剂诱芯的诱捕器后水稻白穗率降低。在辛街镇邹里村(F=7.472,df=2,P=0.02),安徽喜丰收、宁波纽康和昆明猎虫生产的二化螟性诱剂诱芯对二化螟幼虫危害水稻造成白穗的防效分别为60.4%、50.3%和51.5%。在金鸡乡东方村(F=0.147,df=2,P=0.87),安徽喜丰收、宁波纽康和昆明猎虫生产的二化螟性诱剂诱芯对二化螟幼虫危害水稻造成白穗的防效分别为53.3%、57.2%和51.5%。3种含二化螟性诱剂诱芯的诱捕器均能有效降低二化螟对水稻造成的危害。

表2 性诱剂诱芯对二化螟幼虫造成水稻白穗的防效

2.2 害虫天敌赤眼蜂防治二化螟危害的田间试验效果

如表3所示,辛街镇邹里村投放赤眼蜂卵卡面积7 hm2,放蜂区白穗率为0.87%,非放蜂区白穗率为1.81%,防效51.93%。金鸡乡东方村投放赤眼蜂卵卡面积19.67 hm2,放蜂区白穗率为1.01%,非放蜂区白穗率为1.96%,防效48.47%。河图镇董官村投放赤眼蜂卵卡面积6.67 hm2,放蜂区白穗率为1.13%,非放蜂区白穗率为2.00%,防效43.50%。投放赤眼蜂卵卡的3个示范片区(投放区和非投放区)防效分别为51.93%、48.47%、43.5%,可有效降低二化螟幼虫对水稻造成的危害(F=5.164,df=2,P<0.05)。

表3 赤眼蜂对水稻螟虫造成水稻白穗的防治效果

3 结论

通过2020年度开展水稻重要害虫防治的试验示范,明确了二化螟性诱剂和二化螟天敌赤眼蜂能够有效防治水稻螟虫,降低其对水稻的危害。2种防控技术绿色、安全、有效,是当前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防控技术措施,在云南省水稻主产区推广应用亦比较有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水稻二化螟性诱剂及诱捕器的设置、害虫寄生蜂的释放时期必需与大田测报紧密结合,且选择适合的时期开展防治工作,才能达到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的最佳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