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安宁市对叶百部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

时间:2024-05-25

王茂东,吕志刚,李云波,李自生,陈升东

(1. 安宁市种植业服务中心,云南 安宁 650300;2. 安宁立格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云南 安宁 650308;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

对叶百部(Radix Stemona)是中药材百部品种之一,以地下肉质块根入药,与蔓生百部和直立百部相比,表现出对环境适应性强、产量高、药理性好[1]等特点,深受中药材市场的欢迎。随着百部野生资源的逐渐枯竭,对叶百部的人工种植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但病虫害防治的很多盲点也逐渐表现出来。根腐病、线虫病、黑斑病是对叶百部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对叶百部发病后危害根、茎、叶,影响对叶百部养分的吸收和传导,出现黄苗、矮苗、叶片脱落、植株长势衰弱等病症,严重影响光合效率。根腐病还会造成死苗,出现缺塘断垄。各种病害都会造成对叶百部减产甚至绝收,并严重影响对叶百部的品质。为摸清对叶百部高产优质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避免对叶百部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不及时造成减产、绝收、品质下降或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2020年以来,安宁立格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针对市场需求,组织专业团队,开展了6.97 hm2对叶百部品种引进种植、高产保优栽培配套技术的探索和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和推广,现已辐射带动了安宁市17.33 hm2对叶百部种植的发展。现将安宁市对叶百部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根腐病

1.1 发病规律

根腐病是对叶百部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土传病害,有细菌性根腐病和真菌性根腐病,以真菌性根腐病为主。病菌在土壤中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可由腐霉菌、镰刀菌、疫霉菌等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2]。重茬、土壤黏性大、易板结、土壤积水过多、低温高湿和光照不足、根部损伤或受到地下害虫和线虫的危害、过量施肥引起烧根等,都会造成并加重对叶百部根腐病的发生。通常在冬季和早春栽培中发生普遍。发病的适宜温度为10 ~ 35 ℃,最适环境温度为18 ~ 28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加速对叶百部根腐病侵染。安宁立格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百部种植基地2022年发病时间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5月进入发病盛期。即对叶百部根腐病发生在生长初期或雨水较多的时候,主要危害幼苗,成株期也能发病[3]。

1.2 危害特点

该病主要危害植株的根系和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当幼苗定植后,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多从根部伤口或根尖侵入,并在根部大量繁殖,根部出现浅红色褐色不规则的斑块,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颜色逐渐变深呈暗褐色,所有根系坏死变褐[3]。根系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初期植株生长变缓,外叶叶缘发黄、变褐、坏死至卷缩,后新叶发黄,在中午前后光照强、蒸发量大时,植株上部叶片出现萎蔫,但夜间还能恢复。随病情加重,萎蔫状况夜间也不能再恢复,整株叶片发黄、枯萎。此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致使全株死亡。

安宁立格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百部种植基地发病时正值冬春干旱季节,一开始未引起重视,种苗死亡率高达12.3%,表现为地下害虫蛴螬危害多的地块发病重,前作山药的地块发病最重,主要是山药的根尖线虫病能诱发对叶百部根尖线虫的发生。蛴螬或根尖线虫的活动增加了对叶百部根部创伤,有利病菌的侵入。

1.3 防治方法

1.3.1 农业防治

选择适宜的土壤,做到不重茬或不与山药连作;及时清洁田园;培养优质健康种苗,实行全膜覆盖高垄栽培提高地温和防积水,萌芽前和发芽初期蒸发量小时严禁浇水太多以免形成烂根;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做到日常管理不伤根。

1.3.2 生物防治

通过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泰宝抗茬宁、康地雷得等益生菌,增加根周围有益菌群数量,形成益生菌优势种群环境,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滋生,实现以菌抑菌。方法可采用灌根、施入加益生菌发酵的有机肥等。其中抗茬宁具有生根壮苗、改良土壤、分解毒素的功效。

1.3.3 药剂防治

育苗时用种子重量0.3%的退菌特或多菌灵,或种子重量0.1%的粉锈宁拌种,并用甲霜·恶霉灵、咯菌腈、瑞毒霉、苯醚甲环唑、敌克松等其中一种进行苗床消毒。对叶百部移栽前和生长期间及时用辛硫磷或溴氰菊酯等杀灭地下害虫;移栽时用84%普力克水剂400~600 倍液,或抗枯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浸根10~15 min,待水分晾干后移栽。定植缓苗后为降低土壤中病菌基数,可用84%普力克水剂400~600 倍液,或尚采委控250 倍液,或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 倍液,或抗枯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抗茬宁7.5 kg·hm-2对水灌根。发病后可在根腐病发病初期,用尚采委控400 g 对水200 kg,或铜制剂(如50%瑞毒铜1000 倍液、或绿乳铜800~1000 倍液等),或2.5%咯菌腈悬浮剂1000 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 倍液,或3%广枯灵(恶霉·甲霜)水剂1000 倍液等进行灌根,上述药剂可加沃家福1000 倍液,或加氨基寡糖素等进行灌根[4],以促进植物免疫力的产生,促进新根的生长。灌根每棵灌稀释液200~250 g,每隔7 d 灌1 次,连灌3 次。也可以用2.5%咯菌腈悬浮剂1000 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 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等喷淋植株的茎基部和地表面。

2 线虫病

2.1 发病规律

又名根结线虫,雌雄异体。幼虫呈细长蠕虫状,雄成虫线状,尾端稍圆,无色透明。雌成虫梨形,多埋藏在寄主组织内[5]。主要危害地下块根部分,可危害蔬菜、花卉、药材、果树等,寄主范围广泛。

对叶百部线虫主要分布在0~20 cm 表层土壤内,特别是3~10 cm 表层土壤中线虫数量最多,15 cm 以下的土层发病较少,但因连作地或山药后茬线虫向土壤深层扩散的原因,发病土层会加深。线虫常以卵或2龄幼虫随植株残体遗留在土壤中或粪肥中越冬,在无寄主条件下可存活1年,通过带虫土和带虫粪肥、病苗、灌溉水或农具等传播[5]。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以2龄幼虫从嫩根侵入,在组织内取食生长,并分泌出吲哚乙酸等生长素刺激细胞膨胀形成根结,影响对叶百部肉质块根的生长和伸长,并能加速对叶百部根腐病的传播。土温25~30℃,土壤湿度为40%~70%条件下线虫繁殖最快,易在土壤中大量积累。

2.2 危害特点

线虫发病轻者地上部分没有明显的症状,后叶缘部分逐渐变黄,并逐步发展为干尖症状,发病严重者,地上部表现植株矮小、长势衰弱、生长缓慢、叶色异常、叶色淡、部分叶片畸形老化或叶尖发生黑枯、植株繁茂性差,甚至造成植株提早死亡[5]。中午温度过高或土壤较为干燥时,地上部多表现为萎蔫状。对叶百部地下块根感病后,肉质块根缩短,长1~10 cm,形成粗短的白根,发病部位的皮色比正常皮色明显偏暗,成黄褐色,病根表皮粗糙、龟裂、老化,失去延伸能力,其内部组织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受害植株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地势高燥、土质疏松、缺水缺肥的砂土地块发病重,连作地、山药地的后茬种植发病重。土壤潮湿、黏重、板结的田块不利于根结线虫活动,发病轻。

2.3 防治方法

2.3.1 农业防治

与葱蒜类或玉米等实行3年以上轮作;选用无虫壮苗;清洁田园清除带虫残体;土壤深翻30 cm 以减轻虫害发生;增施生物菌有机肥料和磷、钾肥。

2.3.2 化学防治

土壤消毒:大田整地时选用无线爽24 kg·hm-2,或10%噻唑磷颗粒剂30~75 kg·hm-2,或生物多效奇30 kg·hm-2,或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75~105 kg·hm-2,或10%苯线磷颗粒剂15.0~22.5 kg·hm-2均匀撒施后耕翻入土,混土25~30 cm。也可在定植时沟施或穴施,施药后混土10 cm 防止根系直接与药剂接触。

种苗处理:对叶百部幼苗定植时用克线宝250~300 倍液蘸根。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无线爽24~36 kg·hm-2,或用阿维菌素+甲壳素类物质,或用1.8%虫螨杀星(阿维菌素)2000~2500 倍液,或40%毒丝本乳油1000~1500 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 倍液等灌根,每株灌药液200~250 mL,每隔10~15 d 灌1次,连续2~3 次。

上述方法除防治线虫外,对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也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3 黑斑病

3.1 发病规律

对叶百部黑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3],是对叶百部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多由基部叶片开始感染,随后逐渐向上蔓延,也可侵染叶柄、嫩枝、花梗和幼果。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遇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及操作人员、工具传播[3],孢子落到对叶百部叶片上,遇适宜温度和叶面上有水膜时,迅速萌发产生芽管,直接穿透表皮进入组织内部,引起初次侵染,并在受害部位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借气流、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适宜发病的温度为15~32 ℃,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7~30 ℃[3],相对湿度85%~95%。

3.2 危害特点

发病初期叶表面出现红褐色至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1~5 mm,紫褐色至黑褐色。叶斑在叶片的正反两面颜色相近,病斑周围通常没有黄色晕圈。在叶背面病斑上,常产生许多黑色有光泽的疱状突起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呈同心轮纹状,发病后期叶面、叶背均长出灰褐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严重时,产生大量病斑,病斑扩展后融合成大型不规则斑块,引起下部叶片干枯脱落。花梗、花萼、蒴果病斑小,不明显。叶柄、嫩枝染病后病斑长椭圆形至条形,深褐色至黑褐色,略凹陷,严重的整个叶柄和茎杆变黑枯死。安宁市4月中下旬开始发病,5—9月为发病盛期,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3]。通常温暖、降雨早、多雨、气候潮湿、夜间结露发病早而重;植株过密、通风不良、光照不足、肥水不当等条件发病重;土壤瘠薄、植株生长不良、连作田发病重;老龄化器官发病重;底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发病重;雨后暴晴,病害易暴发成灾。

3.3 防治方法

3.3.1 农业防治

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选用无病种子,培育无病壮苗;深沟高畦栽培、合理密植,及时搭架引蔓和控旺,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叶面湿度;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适时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调控植株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防止湿气滞留;前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和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深耕土壤。

3.3.2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选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20%硅唑·咪鲜胺800~1000 倍液,或50%福·异菌800 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 倍液,或14%多菌铜300 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1500 倍液复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60%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1500 倍液+50%醚菌酯干悬浮剂1500 倍液复配,或45%代森铵水剂400~500 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 倍液复配,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 倍液+5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 倍液复配等进行叶面均匀喷雾,每隔5~7 d 喷1 次,连喷2~3 次。上述药剂稀释时可加新高脂膜混合使用增强防治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