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德宏州热区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4-05-25

左艳秀,张惠云,姚 黎,吴 俊,赖新朴,高贤玉,宋云连,王跃全,郑 健,钱均祥*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 隆阳 678000)

德宏州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环境和优越的光热水土,是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最具优势的地区之一。全州热区资源丰富、土地耕作条件较好、种质资源丰富多样、跨境农业合作基础好,是全省水稻、甘蔗、咖啡、蔬菜、蚕桑等产业优势区,为进一步发挥德宏州热区优势,促进德宏州热区农业发展,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组织专家对德宏州的农业生产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德宏州热区农业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转型升级的建议,以期为德宏州热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1 德宏州热区农业生产优势分析

1.1 亚热带气候优势

德宏州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州内主体气候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季无霜,年平均气温19.2 ℃,年日照时数2335.2 h,夏秋湿热同季,冬春温和少雨,昼夜温差大,冬春季坝区是天然的静风大温室,光、热、水、气条件优越,具有生产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气候优势。

1.2 土地资源优势

德宏州坝区土地肥沃、平整,灌溉方便,为规模化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全州现有耕地18.87 万hm2,其中水田6.07 万hm2,地多人少,人均耕地0.18 hm2,人均耕地面积远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1.3 自然生态优势

德宏州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67.1%,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具有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自然生态优势。

1.4 区位优势

德宏州三面与缅甸联邦接壤,有畹町、瑞丽2 个国家一类口岸和章凤、盈江2 个二类口岸,是中国连接印度洋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结点,从瑞丽出境到达印度洋和南亚次大陆,沿途地理、气候条件优越,民风民情相近,边境口岸和对外通道可以“全天候”利用,无严寒酷暑、无高山大川阻隔、无领土争端,战略地位和经济区位优势显著。

1.5 科技支撑优势

德宏州内现有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瑞丽站、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瑞丽站和瑞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3 家省级科研机构,是全省为数不多具有多个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的州(市),发展甘蔗、咖啡、热带水果产业具有较好的的科技支撑优势。

2 德宏州热区农业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传统优势稻米产业品牌不强

2020年德宏州水稻播种面积达5.69 万hm2,产量达36.78 万t,农业产值13.06 亿元。全州水稻收购加工销售企业共132 户,日加工精米能力达5000 t 以上,品牌除“遮放贡”外,还有“小毕朗”“小匡”“福睿”“古粟”“边花”等多个大米品牌,德宏遮放贡米集团年销售量6000 t 以上,销售额达7000 多万元,是一家集种植开发、加工及深加工、养殖和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龙头企业。有机食品认证产品5 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14 个,绿色有机生产面积0.55 万hm2,建立了1.33 万hm2遮放贡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

德宏州具有昼夜温差大、年温差小的气候特点,是最适宜发展优质软米和香软米的地区之一,素有“芒市谷子遮放米”的传统美誉。稻米产业是德宏州传统优势产业,但产业中存在2 个问题,一是名特优稻米品种无替换品种。加工遮放贡米系列的品种是20世纪80年代选育的软米品种,由于种植时间长,品种退化严重,抗性减弱,难以保证其产量和品质,而新引进或选育的软米品种,产量和抗性方面有一定的提升,但品质难以达到传统遮放贡米的品质要求。二是企业多而不强,品牌的影响力弱。德宏州大米加工企业多达100 余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仅6 个,除了遮放贡米集团公司、德源粮油公司等少数几家公司规模较大,其余加工企业相对规模较小,产品主要以加工大米为主,稻米副产品综合利用率不高[1-2]。

2.2 主导优势甘蔗产业效益不优

德宏州是国家甘蔗优势区和云南省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蔗糖产业是德宏60 多年来精心培植的最完善的优势产业体系,是农户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主导支柱产业,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全州5 县(市)50 个乡(镇)有44个乡(镇)种植甘蔗,种植面积保持在5.67 万hm2以上,涉及蔗区人口70 余万人。全州现有4 家糖业公司、10 座糖厂、11 条生产线,日处理甘蔗能力3.95 万t、制糖企业员工近4000 人,加工规模和食糖产量居云南省第二。安琪酵母公司年产高活性干酵母3 万t,并配套复合肥生产。2019—2020年度,全州甘蔗收获面积5.68 万hm2,产量491.62 万t,平均产86.55 t·hm-2,入榨量483.14 万t,产糖62.21 万t,产糖率12.88%。

主导优势甘蔗产业当前存在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不足,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成本高,比较效益低,制糖产业链不全,规模小,产品单一,生产效率不高,效益较差、发展能力弱,部份制糖企业连续多年处于亏损状态等问题[3]。

2.3 特色优势咖啡产业产品不精

咖啡产业是德宏州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热区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重点推进的生物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 家,注册“德宏咖啡”地理标志,获“中国咖啡之乡”称号。2020年底全州咖啡种植面积7000 hm2,鲜果产量7 万t,农业产值1.4 亿,工业产值30.8 亿元。

德宏咖啡产业受全球咖啡价格长期持续低迷的影响,龙头企业效益下滑,咖啡种植面积大幅萎缩。同时,咖啡产业发展中存在品种单一,生产管理粗放,加工技术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力下降,产品质量不精的问题。

2.4 高效优势冬春蔬菜产业标准不高

2020年,德宏州冬春蔬菜生产总面积2.23 万hm2,约占全年蔬菜总面积的67%,总产量33.66 万t,农业产值9.39 亿元。冬春蔬菜以坝区大春水稻收获后在耕作条件较好的田块进行反季蔬菜生产,70%以上外销。品种主要以鲜食玉米、辣椒、番茄、茄子、南瓜、豇豆、无筋豆等为主,约占全年蔬菜产量的72.6%。有省级龙头企业2 家,有机认证产品1 个,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 家。

德宏地处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蔬菜生产历史悠久,但冬春蔬菜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都还比较落后,尤其是标准化程度不高,导致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水平低,制约了冬春高效蔬菜产业优势的发挥[4-5]。

2.5 新兴优势蚕桑产业技术不足

近年来,德宏州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将蚕桑产业作为重点新兴产业来培育发展,桑园种植面积稳步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20年底,桑园种植面积7669 hm2,涉及5 个县(市)41 个乡(镇)195 个村委会1.66 万户农户,桑园面积333.3~666.7 hm2的乡(镇)有5 个,66.7~333.3 hm2的乡(镇)13 个,达到333.3 hm2以上的专业乡(镇)5个、种桑户数占50%的专业村(组)17 个。建成鲜茧收烘站4 个、小蚕共育基地28 个。发放蚕种37265 张,鲜茧总产量1444.9 t,缫丝320 t,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4 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374.4 万元,工业产值1 亿元。全州共有5 家蚕桑企业,其中种桑养蚕企业2 家,种植、缫丝企业各1 家,加工织造企业2 家,蚕桑产业全产业链布局、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作为德宏州新兴蚕桑产业,存在对发展新兴产业的认识不足,桑园建设标准不高,蚕房建设标准、质量不一,种养技术欠缺,新兴产业的优势未充分发挥等问题[6]。

3 德宏州热区农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3.1 集约化经营升级边关粮仓稻米产业

进一步提高水稻种植组织化程度,优化整合稻米加工企业,围绕“水稻+”,优化水稻种植,种植好一棵稻,提升稻米精深加工水平,做精一粒米,突出“遮放贡米”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大数据运营平台,做强一个绿色食品品牌,建设稻作艺术中心、稻作文化博览园,打造一体化田园综合体,探索农商文旅跨界融合,实现集约经营升级边关粮仓稻米产业。

3.2 种植加工并举重振蔗糖产业

严格落实4 万hm2糖料蔗保护区政策,加强糖料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甘蔗新品种推广应用,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推动生产全程机械化,支持制糖企业集团发展,推进蔗渣利用、蔗梢养牛、酵母精深加工,提高蔗糖产业增值效益,重振蔗糖产业。

3.3 依靠科技重塑咖啡产业

以咖啡产品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优质高值化咖啡新品种、绿色有机化生产技术、精品化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技术创新成果应用,推动种植品种高值化、生产有机化、加工精品化、销售品牌化发展,全产业链重塑咖啡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3.4 标准化引领冬春高效蔬菜产业

依托热区冬春光、温、水条件好,天然温室资源优势,坚持差异化错峰错季发展战略,以鲜食玉米、反季蔬菜为重点,优化布局,以标准化引领冬春蔬菜产业,促进产业的标准化、园区化、职业化、市场化发展,打造“德宏蔬菜”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品牌,培育冬春高效蔬菜产业集群。

3.5 承接东桑西移壮大蚕桑产业

抓住“东桑西移”战略机遇期,围绕把德宏州建设成滇西南最重要的优质原料茧和高品位茧丝绸加工与出口基地目标,从种桑养蚕到加工全产业链一体化规划布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快专业化小蚕共育基地建设步伐,激活农户种桑养蚕积极性,完善市、县、乡蚕桑技术推广体系,延伸蚕桑产业链,壮大蚕桑产业,促进蚕、丝、绸协同集群发展。

3.6 发掘热区优势培育乡村振兴产业

德宏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独有的自然气候,河流平原广阔、冬春光热条件好、民族文化浓郁和沿边沿境、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区位优势,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加强柑橘、枇杷、荔枝、火龙果、百香果、牛油果和芒果等特色乡村振兴产业培育,加快培育形成“一村一特”“一村一品”乡村振兴产业,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3.7 农产品贸易中心建设繁荣跨境农业产业

德宏州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节点和对外开放的前沿门户,担负着构建沿边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新格局的历史使命。德宏州应抓住发展机遇与地域优势,以边境农业贸易为基础、跨境合作为切入点、缅甸市场为突破口,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政策支持,建设跨境农产品贸易中心平台,进一步繁荣跨境农业产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