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昌宁县蔬菜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时间:2024-05-25

王菊莲,赵炳华,杨文生,吴 艳,杨豆豆

(1.昌宁县农业农村局,云南 昌宁 678100;2.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隆阳 678000)

昌宁县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典型山区农业县,蔬菜是县域经济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发展秋延后和冬早蔬菜作为冬季农业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培植力度。柯街、卡斯、湾甸、鸡飞、勐统等低热河谷地区乡(镇)充分利用热区资源优势,巧打时间差,大力发展蔬菜(冬早)生产,产品销往昆明、重庆、成都、武汉、北京等大中城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外销市场的开拓,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以秋延后蔬菜、冬早蔬菜为重点的蔬菜产业蓬勃发展,前景广阔,成为昌宁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新亮点,在促进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1.1 昌宁县蔬菜基本情况

2020—2022年,全县平均每年蔬菜种植面积1.087万hm2,其中大春季蔬菜0.15万hm2,秋延后及冬早蔬菜0.93万hm2(其中大棚蔬菜0.17万hm2),已通过无公害认定面积0.34万hm2;每年蔬菜产量26.06万t,其中冬早蔬菜23.90万t,外销商品蔬菜13.0万t;蔬菜产值10亿元以上。以柯街、卡斯、湾甸3个热区乡(镇)为主的秋延后及冬早蔬菜种植面积达0.67万多 hm2,蔬菜种植涉及30多个村、200多个村民小组、1万多户、3万多人,规模上达到666.7 hm2,产值超15万元·hm-2。并通过专业合作组织等系列化服务的支撑,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机对接,形成了滇西南举足轻重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

1.2 昌宁县蔬菜生产的主要特点

1.2.1 反季供应明显

昌宁蔬菜反季节种植能力较强,反季供应较为明显,近年来通过标准化大棚蔬菜—水稻轮作栽培配套技术的推广,加之昌宁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赋予了昌宁蔬菜反季节生产的一大优势。使得昌宁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出不同品种的蔬菜,实现蔬菜品种淡、旺季调剂与冬季供应补充,保障了昌宁及周边地区蔬菜的供应。昌宁蔬菜“大春种粮小春种菜”特点最为明显,从产量结构看,秋延后、冬早蔬菜占蔬菜总产的79%,夏秋蔬菜仅占21%。

1.2.2 种植品种多样

昌宁县蔬菜种植品种多,且种植范围广,全县13个乡(镇)均有种植。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种植各类蔬菜,通过近年来的引导,主产区逐步集中在柯街、卡斯、湾甸3个热区乡(镇),主要种植辣椒、四季豆(无筋豆)、茄子、苦瓜、西红柿、黄瓜、西葫芦、甜脆豌豆等品种,种植面积6000余 hm2,占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的78.3%,且单项品种产量和采收时段较为集中,有利于大宗集运外销。鸡飞镇、田园镇、漭水镇、温泉镇、翁堵镇等山区、半山区主要以仿野生蔬菜、葱蒜类、食用菌种植为主,种植区域零散,供应时令分散,适于单项品种市场集中收购外销和县内销售。

1.2.3 仿野生效益突出

昌宁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特殊的气候条件,赋予了丰富的水资源及林木资源,野生蔬菜资源面积近2万hm2。由于野生蔬菜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无污染、产量低、种植难度大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好的市场前景,受市场因素驱动,近年来昌宁县仿野生蔬菜种植热情高涨,树头菜、香椿、刺五加、棕榈花、山药、树番茄等因适应性较强而广泛种植,成为了昌宁县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产品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昌宁蔬菜的花色品种和调节了淡季市场的蔬菜供应。

1.3 蔬菜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地位和作用

蔬菜产业的稳健发展对促进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2022年全县蔬菜产值突破10亿元。实现全县农民人均产值2600多元,占全县人均纯收入35%左右。其中柯街、卡斯、湾甸3个蔬菜主产乡(镇),蔬菜产值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一半,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具有其它产业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4 蔬菜专业合作组织营销情况

全县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组织101个。1998年刚开始种植蔬菜时,县、乡(镇)两级政府以蔬菜办公室的形式组织种植和销售,以后逐步发展为农户自愿种植,中间商、农民经纪人组织销售,进而逐步发展到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如今共有100多户县内外商户承担营销等生产系列化服务职能。其中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销售的约占40%,其它客商组织营销的约占60%。蔬菜产品近90%外销到成都、重庆、乌鲁木齐、石家庄、北京、武汉等国内各大、中城市,10%的产品销售在省内城市及周边市场,形成了较为成熟和稳定的市场网络。

2 主要经验、做法

2.1 资金支持

县级统筹财政涉农整合资金重点向蔬菜产业倾斜,通过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重点支持基地基础设施、工厂化育苗设施、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打造绿色食品牌,开展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近年来,每年用于鼓励和引导蔬菜产业发展的统筹财政涉农整合资金保持在100万元以上,逐步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农民为主体,金融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多部门、多层次、多形式的投融资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2.2 项目支撑

2020—2021年投资1000多万元分别在柯街、湾甸实施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核心区蔬菜基地。核心蔬菜基地建设总规模面积670 hm2,建设范围涉及13个行政村,其中:柯街镇柯街村66.67 hm2、大地村66.67 hm2、芒赖村66.67 hm2、华侨社区66.67 hm2,卡斯镇卡斯村 40 hm2、邑林村 40 hm2、大水平村40 hm2、龙潭村 40 hm2、龙洞村 40 hm2,湾甸乡上甸村53.33 hm2、下甸村 53.33 hm2、小街子村 53.33 hm2、大城村 40 hm2,试验示范 3.33 hm2。

2.3 科学引导

由政府进行引导,做好服务工作,对产业进行规划,突出蔬菜产业的地位。在种植上因地制宜,采取适宜地块零星种植和优势地块连片种植相结合。由相关职能部门实行科技联村认真做好技术服务工作,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提高种植水平;积极引进名、特、优、新的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对优势品种大力推广。

2.4 产业链不断完善

全县建成蔬菜保鲜、冷藏库90多座,面积超12.76万m3,极大地提升了区域内蔬菜的储运功能。通过建立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培育农业经纪人、代理人来构建营销网络,组织生产、营销等产业系列化服务。

2.5 主要农业科技措施、种植制度及模式

2.5.1 主要作物

目前形成规模种植的蔬菜作物有大辣椒、线椒(小辣椒)、小金豆、无筋豆、四季豆、茄子、苦瓜、番茄、菜豌豆等。

2.5.2 种植制度

采用“水稻—蔬菜(辣椒)”水旱轮作模式,可大大减轻辣椒病虫害,提高单产和品质,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证产业持续发展。推广“深沟养水栽培技术”措施,改善土壤水分和大棚微观小气候调控。

2.5.3 运营模式

通过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一是形成拓展规模效应,种植规模增大,对外影响力增强,促进大宗产品规模化集散便利;且可形成价格优势,蔬菜老板出价更高,菜农更受益。二是规模化种植利于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运作,相应的科技培训目标性强,农民技术水平提升快,产品质量便于监管。

3 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1 保障产业用地的压力倍增

近年来,由于受分散经营和传统农业观念影响,农民对土地流转参与程度低,积极性不高,作物布局不能集中连片,增加了管理劳作难度,削弱了蔬菜产业化经营的效益。同时,“城镇化”也带来了农地尤其是优质农用地不断减少,逐步使优质农业生产基地空间不断缩小和失地农民生存压力加大。发展蔬菜产业面临着优质耕地、水资源、劳动力等生产性资源供给全面趋紧和要素价格逐渐升高等严重影响。

3.2 生产技术水平不高

很多菜农受传统粗放农业生产观念的影响,文化素质不高,从众行为和逐利意向严重;对新品种、新技术表现选择性接受或者接受能力较差,影响了蔬菜产量、品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3.3 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昌宁县的农业体制机制、生产经营方式与发达省份及其它州(市)相比还比较落后,自己的大宗农产品没有定价主动权,应对市场竞争的压力日益凸显。昌宁县的农产品集中地(枯柯河谷)距散发中心(离元谋500 km、昆明 600 km、成都 1500 km、武汉 2100 km)的距离太长,境内没有高速公路,运输物流方式只有公路汽车输送的唯一途径,农产品鲜活度无法保障;农产品的集中地规模小并且分散,全县没有建成一处大型农产品(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蔬菜交易仍然以分散收购和零售为主,市场信息闭塞,外销渠道不畅,这些限制因素犹如昌宁蔬菜产业发展的百丈鸿沟。旺季蔬菜销售难等问题时常发生,菜农利益难以保障。

3.4 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

目前,昌宁县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为避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提供了保障。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中国”事业的深入推进,群众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同步提高,蔬菜作为每天的必需品,其质量安全的关注度空前高涨,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

4 做大做强蔬菜产业的措施和建议

4.1 引导适度规模经营

加大土地合理流转力度,抓好适度规模经营,结合不同气候特点,在低热坝区引导发展冬早蔬菜、温热山区半山区引导发展“两青”豆类、温凉坝区引导发展叶类蔬菜,形成栽培品种互补、上市档期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蔬菜产业格局。同时依托基地建设重点经营主体,建设一批大面积规模化示范基地,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提高蔬菜专业化生产水平。

4.2 加快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

争取信贷支持,推广蔬菜集约化育苗、微喷灌、水肥一体化、反光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病虫草鼠害绿色防控等现代农业技术。

4.3 强化绿色标准种植技术推广

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加强技术指导,创办样板,试验示范,抓好技术储备建立“昌宁县 A级绿色蔬菜生产示范田”,做好良种和各项“生态、先进、实用、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抓好辣椒、四季豆等蔬菜重点病虫害统防统治,大力倡导和推广菜区轮作,重点突破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

4.4 加强市场体系培育

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订单蔬菜,积极开拓市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分析市场行情,指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搭配蔬菜种类、品种结构,安排好播种节令,巧打时间差。继续发挥本地省、市龙头营销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冷链物流交易中心建设;进一步引导、规范蔬菜专业合作社运作,使之发挥营销的主渠道作用;规范农民经纪人和中间商队伍,充分发挥其在联结产销环节的纽带作用。积极组织申报“昌宁四季豆”“昌宁青豌豆”昌宁辣椒”等地理商标,并将其纳入“云上昌宁”平台进行宣传打造。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采购会,做好产品推介和宣传,打响“昌宁蔬菜”品牌,不断提升“昌宁蔬菜”的质量和声誉。依托东西部协作、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帮扶等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做好农超对接和拓展东北、东部沿海地区市场,利用抖音、快手、百度等网络平台开展直播销售,发展“网红”蔬菜产品,拓宽蔬菜产品营销渠道。

4.5 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加强蔬菜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县级检测中心作用,满足重点产区蔬菜产品检测的需要,全面启动蔬菜速测行动,确保蔬菜检测全覆盖、无死角。抓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宣传、培训和生产指导,认真落实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抓好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全力控制农药的施用种类、数量和间隔期,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