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水稻新品种“会粳2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时间:2024-05-25

张本岚,谢荣芳,钟文翠

(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会泽 654200)

会粳26号是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7年用丽粳05-1落与合系34杂交,经多年多代选育的水稻新品种,2021年通过审定。

1 选育过程

会粳26号(原组合编号“会07-02”)是2007年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根据“双亲配合力高,育种目标性状优良并能互补,双亲自身产量高”的原则,以丽粳05-1落为母本,合系34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0代杂交种子9粒。

2008年种植F1代,并编号为会07-02,收获时混收,收获8丛,2009—2012年都采用集团混合选择法,2013—2014年进行株系选择,2015年提升进入自育新品系株系比较试验,2016年提升进入自育新品系品比试验,2017—2018年提升多点试验,命名为“会粳26号”,2019年参加云南省高海拔常规粳稻区域试验,2020年继续参加云南省高海拔常规粳稻区域试验,同时参加生产试验,2020年区试会议推荐审定。2021年通过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21041号。

2 选育结果

2.1 产量表现

2.1.1 多点比较试验

2017—2018年,在沾益区金龙街道、沾益区国有原种场、陆良县白水塘镇、会泽县金钟镇、曲靖市农科院宋家河基地5个点进行比较试验,以凤稻23号为对照,2017年平均产量10327.2 kg·hm-2、比对照凤稻23号增产840 kg·hm-2,增8.9%、增产点率100%;2018年平均产量9517.5 kg·hm-2,比对照凤稻23号增产883.5 kg·hm-2,增 10.2%,增产点率 100%。2年平均产量9922.5 kg·hm-2、比对照凤稻23号增产 862.5 kg·hm-2,增 9.5%、增产点率 100%。

2.1.2 云南省高海拔常规粳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2019—2020年,在寻甸、昭阳、马龙、会泽、大理、祥云、剑川、永胜8个点进行区域性试验,2019年以凤稻23号为对照,2020年以凤稻29号为对照,2019年平均产量12637.5 kg·hm-2、比对照凤稻23号增产17.34%、增产点率85.71%;2020年平均产量11587.5 kg·hm-2、比对照凤稻29号增产1.98%、增产点率66.67%;2年平均产量12112.5 kg·hm-2、比对照增产9.46%、增产点率76.92%。

2020年在寻甸、昭阳、马龙、大理、永胜5个点进行生产试验,以凤稻29号为对照,平均产量11085 kg·hm-2,比对照凤稻29号增产2.72%。

2.2 抗病性

经多点试验、云南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病结果见表1。

表1 会粳26号的抗病性结果

从表1看出,会粳26号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4.7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为5级,中抗白叶枯病、稻曲病、高抗纹枯病。

3 品种特征特性

株高104.7 cm、有效穗 376.5万穗·hm-2、成穗率77.7%、穗长20.1 cm、穗总粒数172.5粒、穗实粒数123.3粒、结实率 71.48%、千粒重24.85 g、全生育期196 d,抗逆性强,叶色浓绿,分蘖强,有效穗高,株高适中,秆硬抗倒,株型紧凑,植株清秀,穗层整齐,性状稳定,壳黄色、椭圆、落粒、颖尖褐色。

2019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81.3%、精米率70.7%、整精米率64.9%、粒长5.1 mm、长宽比1.8、垩白粒率50%、垩白度14.5%、直链淀粉17.7%、胶稠度50 mm、碱消值7级、透明度2级、水分12.6%。

4 高产栽培技术

4.1 精选种子,严格种子处理

播种时把种子中的秕粒、杂质等除净,晒种2 d,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的发芽率[1],确保出苗整齐一致,用咪鲜胺1000倍液浸种72 h,用清水冲冼干净,并在太阳下晒1~2 h,待种子表面无水分即可播种。

4.2 最佳节令扣种稀播,培育壮秧

一般在3月15—25日播种,秧龄控制在45~55 d。苗床用75%敌克松13 kg·hm-2拌土300 kg·hm-2进行土壤消毒,防治青枯病、立枯病,盖上有机肥拌的土,用50%丁草胺乳油1500倍液喷雾进行化学除草,2叶1心期追尿素120 kg·hm-2提苗,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利于秧苗生长。

4.3 合理密植

苗床旱育壮秧,采用(23+10)/2 cm×13 cm的规格移栽,栽 45万丛·hm-2;塑盘旱育壮秧,采用(26+13)/2 cm×13 cm的规格移栽,栽39万丛·hm-2;湿润壮秧,采用(23+10)/2 cm×10 cm 的规格移栽,栽 60万丛·hm-2,每丛栽1~2苗。

4.4 合理施肥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即通过解离土壤成分来判断土壤中成分组成,明确具体的施肥方向,为施肥奠定基础。可以让水稻真正意义上实现绿色、无公害生长。根据测土得到的数据,结合土壤特性、栽培习惯、生产水平、水稻需肥规律、气候等因素,确定具体的产量目标,计算得到最佳比例和最适用量。在确定配方后,还需要选择具体的肥料,包括有机肥、无机肥、复合肥、专用肥等,科学地调节追肥与基肥比例、施肥时长、施肥方式,以此发挥肥料的最大功效。施肥原则: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混合一次性施入。中上等肥力田块施优质农家肥15000 kg·hm-2,水稻专用复合肥(N ∶P2O5∶K2O=10 ∶10 ∶10)600 kg·hm-2;中下等肥力田块施肥量可略高。移栽后5~7 d,追施碳酸氢铵150~225 kg·hm-2作分蘖肥,以后不再施用速效氮肥,视苗情巧施磷酸二氢钾,按照水稻不同生长特征有规律地进行施用。

4.5 田间管理

移栽时,水不宜过深,避免造成漂秧,亦不宜过浅,以利定根成活,以栽秧好后灌水至5 cm为宜。7~10 d后一般定根成活,之后进行浅水管理,有利于低位分蘖。移栽后40~45 d进入分蘖高峰期,为了控制无效分蘖,减少养分消耗,应撤水晒田,砂型田块轻晒,不能晒开裂;冷浸田块多晒,可晒至开裂。

4.6 病虫害防治

良好的田间管理可以让水稻处于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中,为水稻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同时,还能够提高植株抗病害能力,实现稳产。在病虫害管理中,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和农业防治措施,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题,尽可能降低使用化学农药的频率。如采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螟虫等鳞翅目害虫[2];在田埂上种植大豆,可吸引寄生蜂,进而防治水稻害虫[3];或者以低残留农药为主进行防治,在分蘖盛期、幼穗分化前期、幼穗分化中期、始穗前后期等关键时期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同时控制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确保丰收。稻瘟病:在孕穗末期和齐穗期,用40%硫环唑2.25 kg·hm-2或75%三环唑 0.3~0.45 kg·hm-2对水 600 kg·hm-2喷施预防。稻曲病:在抽穗前 5~7 d,用 20%井冈霉素 0.75 kg·hm-2对水600 kg·hm-2喷施防治。

4.7 适时收获

收获最佳期为剑叶金黄色,最小分蘖穗的尾谷进入黄熟期,这个时期收获,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