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杨志明,曾 林,鄂晶泉
(1.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农业中心,云南 隆阳678022;2.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云南 隆阳678000)
目前云南省保山市海拔1350~1400 m的中籼稻区推广的杂交水稻主要有两优2161、两优2186、两优多系1号和科丰182等品种,两优2161、两优2186推广已接近20年,两优多系1号和科丰182已推广5年多,品种亟需更新换代。为此笔者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方法,承担云南省红云联合体杂交籼稻区域试验,以期达到筛选出适应籼稻地区的杂交水稻品种,提供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目的。
试验地选择在交通便利的蒲缥镇双河社区绿竹寨组,纬度25°0′43″,经度99°2′12″,海拔1380 m,年均温17.5℃,降雨量966.5 mm,年日照时数2307.4 h。土壤为潴育水稻土,排灌条件好,肥力上等,前作蚕豆。
参试品种为红云优2115、红云优2602、宜优149、蓉优352、旺两优1号、闽两优1号、群优5550、泰丰优907、红云优2116、内优2138、内优616、明两优164、绵优725;其中,绵优725为对照种。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4 m2(长4.94 m、宽2.7 m),实行等行距种植,行距27.0 cm,株距19.0 cm,每丛插秧单苗,每苗带1蘖及1蘖以上,密度19.5万丛·hm-2,基本苗29.25万苗·hm-2以上。观察记载按杂交籼稻区试验方案进行。成熟时,各重复、小区、品种分别实收,称重记产、晒干考种分析。
1.4.1 育秧及秧田管理
秧田面积58.5 m2,采用湿润育秧方式育秧,2018年3月5日灌水,3月10日人工深翻秧田,施腐熟厩肥30 t·hm-2培肥秧田。播种量112.5 kg·hm-2,3月17日用使百克75 g·hm-2浸种3 d,3月20日捞起清水漂洗后催芽1 d,3月21日施45%复合肥(N∶P2O5∶K2O=15∶15∶15)750 kg·hm-2、尿素75 kg·hm-2,整田开墒,次日播种,3月28日出苗,4月15日用高氯毒死蜱1500 mL·hm-2兑水675 kg·hm-2喷雾防治虫害,4月20日施送嫁肥尿素75 kg·hm-2。4月26日用90%杀虫单450 g·hm-2兑水675 kg·hm-2喷雾防治虫害,5月6日移栽。
1.4.2 移栽及本田管理
本田面积0.12 hm2,4月10日蚕豆收后机耕晒田,5月1日灌水,5月4日机耕施厩肥22.5 t·hm-2做底肥,5月5日机耕人工平整后,施中层肥(水皮肥)40%水稻专用控释配方肥(N∶P2O5∶K2O=24∶6∶10)600 kg·hm-2和16%普通过磷酸钙750 kg·hm-2,于5月6日移栽。5月15日返青,5月16日施分蘖肥与化学除草,用除草剂18%苄·乙·甲可湿性粉剂500 g·hm-2与尿素75 kg·hm-2拌均撒施于田间,施肥与除草同时进行;6月26日施穗肥尿素75 kg·hm-2、硫酸钾75 kg·hm-2。试验田防虫不防病,6月10日用60%灭飞·10%绝虱450 g·hm-2兑水675 kg·hm-2喷雾防治水稻飞虱;7月5日用52%高氯毒死蜱1500 mL·hm-2兑水675 kg·hm-2喷雾防治水稻飞虱;7月23日、8月1日用25%唑啉·毒死蜱1500 mL·hm-2兑水675 kg·hm-2喷雾防治水稻三化螟。田间水分采用干湿交替的管理方法[1-2],即“浅水插秧,寸水返青,浅水与湿润分蘖,苗足晒田(晒至田间见白根),深水孕穗,有水抽穗,湿润灌浆,成熟晒田”的管理方式。宜优149抽穗最早7月21日,内优616、明两优164抽穗最迟8月3日,视品种熟性,于9月17日统一分重复、小区、品种分别实收,称重记产、晒干考种分析。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2],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由表1可知,内优616产量14582.0 kg·hm-2,产量居1位,较绵优725(CK)增产1473.0 kg·hm-2,增11.2%,与红云优2602、明两优164、闽两优1号、宜优149、内优2138、旺两优1号、红云优2115比较,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与泰丰优907、绵优725(CK)、蓉优352、群优5550、红云优2116比较,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红云优2602、眀两优164、闽两优1号、宜优149、内优2138与绵优725(CK)比较,增产2.9%~4.6%,产量差异不显著;与蓉优352、群优5550、红云优2116比较,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由表2可知,各参试品种耐寒性强,生长整齐,杂株率为0%,株型半紧凑,叶色红云优2115浓绿色,其他绿色,熟期转色好。
由表3可知,旺两优1号、群优5550秧田期分蘖力强,基本苗达60.45万·hm-2;内优616大田期分蘖力最强,最高苗为571.35万·hm-2,其次为明两优164、群优5550,最高苗分别是483.6万·hm-2和462.15万·hm-2;有效穗群优5550最高,为298.35万·hm-2;成穗率内优2138最高,为77.0%;株高内优616、绵优725(CK)、群优5550最低,均为108 cm;穗长宜优149、内优616分别居第1、2位,分别为27.3 cm、27.0 cm;穗总粒数绵优725(CK)居第1位,为274.8粒;穗实粒数蓉优352最多,为228.2粒,红云优2602居第2位,为220.8粒;结实率蓉优352最高,为93.6%;内优616居第2位,为90.2%;千粒重内优2138最高,为34.6 g。
表1 杂交籼稻各品种产量分析
表2 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各参试品种大田生育期在128~133 d,全生育期在173~178 d,各参试品种间生育期差异不大。
由表4可知,所有参试品种植株直立、抗倒伏、高抗(HR)叶瘟和稻曲病。白叶枯除闽两优1号表现为抗(R)外,其他品种表现为高抗(HR)。穗颈瘟宜优149、旺两优1号、泰丰优907、绵优725(CK)、明两优164表现为高抗(HR);其余品种均表现为中抗(MR)。纹枯病群优5550表现为高抗(HR);红云优2602、宜优149、蓉优352、泰丰优907、红云优2116、内优616、明两优164、绵优725(CK)表现为抗(R);其余品种均表现为感病(S)。
表3 各品种主要经济性状
本研究从产量、农艺性状、主要经济性状、生育期和抗逆性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进行品种筛选,与李全衡[3]提出“品种是育出来的,更是筛选出来的”观念是一致的。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内优616、红云优2602、明两优164、闽两优1号、宜优149、内优2138产量高、综合性状优、抗逆性强,建议2019年进入生产试验。旺两优1号、红云优2115、泰丰优907产量次之、综合性状优、抗逆性强,建议2019年试验后再作结论。蓉优352、群优5550、红云优2116、绵优725建议2019年不宜在保山试验。
表4 各品种抗逆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