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唐太宗的清廉政风

时间:2024-04-24

唐太宗是中國古代的英明君主,他即位之后,以史为鉴,以身作则,厉行节俭,力戒贪奢,由此营造出一股崇尚清廉的政风,贞观之治被后世传为佳话。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对身边侍臣说:“自古帝王凡要大兴土木,必须合乎人民的意愿。以前大禹开凿九山、浚通九江,耗费巨大人力,却无人埋怨,就是因为合乎人民的共同利益与意愿。秦始皇营造宫室而招致非议,就是因为他为了满足私欲,而不与民众共享。我最近想建造一座宫殿,材料已经准备齐全,但想到秦始皇的教训,又不得不作罢。大凡雕镂器物、珠玉服玩之类,如果肆意追求、骄奢淫逸,那么离灭亡就为期不远了。因此,自王公以下,住宅、车服、婚嫁、丧葬等,凡是按照官位品级规定不该享用的,应一律禁止。”唐太宗严明规矩,此后二十年间,整个社会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百姓无饥寒之苦。

从简戒奢,唐太宗如此要求别人,自己更能身体力行。贞观二年(628年),有公卿大臣上奏:“按照《礼记》规定,仲夏之月,皇上可以到高台筑成的楼榭居住。如今夏热未退,又面临秋雨,皇室阴暗潮湿,请营造一阁楼供陛下居住。”唐太宗回应说:“我患有气疾,确实不适宜住在地势低而且潮湿的地方。但是,我若同意你们的请求,将要耗费很多财物。我的功德不及汉文帝,而耗费财物超过他,这哪里合乎为民父母应该遵循的原则?”大臣再三奏请,唐太宗坚决不许。

当然,唐太宗是人不是神,也有人性的弱点。贞观中期,大唐国力日益强盛,形势一片大好,唐太宗逐渐淡忘创业的艰难,励精图治的锐气有所减弱,滋生了帝王的奢侈之心。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东巡洛阳,住在显仁宫,常因生活供应不太好,发脾气斥责臣下。魏征知道此事后,就当面提醒他说:“当初隋炀帝巡游,每到一地,就因下面不献美味佳肴或供奉不精而责罚臣下。如此无限制追求享受,使百姓负担过重,结果很快灭亡。陛下岂能效法隋炀帝呢?现有的供应,如果知足,看起来也不错;如果不知足,即便再奢侈一万倍,也难以满足。”唐太宗听了,幡然醒悟,禁不住感叹:“没有你,我听不到如此良言呀!”

贞观十三年(639年)四月,魏征给唐太宗上奏《十渐不克终疏》,详细总结了贞观以来的政治得失,直言不讳地指出唐太宗身上存在十个方面“渐不克终”(不能善始善终)的弊病,劝谏唐太宗要克服奢侈纵欲、喜欢游乐、用人凭好恶、不专心治国等缺点,继续保持贞观初年节俭、简朴、谨慎的作风。这份力透纸背的奏疏,深深打动了唐太宗。于是,他诚恳表示要悔过自新,并将此奏疏置于屏风之上,以便早晚都能看见。正是魏征等人及时劝谏,使得唐太宗能够克己自省,躬行节俭。

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唐太宗及诸大臣崇俭尚廉,深深地影响了当时各级官吏的荣辱观与价值取向,从而在朝廷及官场形成崇俭尚廉的风尚。也正是因为崇俭尚廉的大气候,使得唐太宗在治理贪腐上举重若轻,得心应手。他有软的一手:长孙顺德收受绢匹贿赂,陈万福侵占驿站麦麸,他就分别在宫殿之上公开赐予绢匹、麦麸,当众羞辱贪官,以唤起他们的廉耻之心,从而悔过自新;他也有硬的一手:沧州刺史席辨与长芦县令李太辨恣行贪腐、狼狈为奸,在京城被斩首示众,唐太宗要求各地在京办事的官员前往观看,警示他们引以为戒。

(据共产党员网 陈良/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