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家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热播,剧中40多个反面典型案例,尤其是苏荣、李春城等10多位“大老虎”现身说法,极其震撼。他们都曾一朝大权在握、呼风唤雨、光鲜照人,而今却底线失守、身陷囹圄、牢中叹息,其人生巨变和沉痛教训值得全党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反思。从政之路,从来都是既有鲜花和掌声,也有诱惑和陷阱,始终坚持扶正祛邪,既是遵守党纪国法题中应有之义,也关乎个人能否一路走得直、走得稳、走到底。
为政者当守小节、惜名节、凝气节,绝不容“白袍点墨”。我们不否认,周永康、苏荣、李春城这些人长期受党的培养,当年也曾满腔激情地投入工作,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一个苦难的童年,一个奋斗的青年,一个贪腐的中年,一个悲惨的晚年”,似乎是他们共同的人生轨迹。从最初的几千元、几万元,到最后几十万元甚至成千上百万元,“小贪”一步步变成“巨腐”,管不住“第一次”也就预示着管不住每一次。无论“苍蝇”还是“老虎”,都是从不起眼的“小事”步入歧途的,多交几个“小朋友”,多饮几杯“小酒”,多传几次“小道消息”,这些陋习犹如蜜糖毒药,钝刀子割肉般蚀穿思想防线,待幡然醒悟已为时晚矣,最终只得沦为受人摆布的玩偶,一错再错,错上加错。他人可叹,观戒自省,面对泥沙俱下的花花世界,始终坚守一个高尚的追求,一颗干净的心灵,一份清白的名声何其艰难,却又何其容易。难在须时时处处持重守节,易在只须对每一个第一次说“不”。人生没有彩排,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周书·毕命》有言:“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提出要以上率下,以公克私,强调要注重小节。“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小节是大节的起点,大节是小节的集合,小节不拘,必累大节。作为领导干部,“居庙堂”、谋大事、利万众,更应该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清醒,讲规矩、守纪律、明底线,视“蝼蚁”为大敌,待名节如生命,抖起精气神,算清政治账,打好廉洁仗,不让自己掉价,不为集体抹黑。
为政者当修德行、正名利、志高远,万不可被浮云遮眼。电视片里白恩培、周本顺、吕锡文等人在现身说法中反思最多的还是价值观扭曲,理想信念缺失,心理失衡,欲望膨胀,争名逐利。这些昔日的“高官”,有的党龄40多年,有的当过几任省委书记,有的自己就是主抓党风党纪的,他们受党的教育不可谓不多,法纪知识不可谓不熟知,仕途不可谓不顺意,在他人看来已然是成功者的这些人为什么从“天上”掉到“地下”?探究其思想航線和人生拐点,关键还是德行缺失、操守不贞。“嗜欲深者天机浅”,为了钱财可以出卖灵魂,为了谋位敢与“魔鬼”交易,事败入囚是在所难免的。此间,我们不妨来对比一下古人的名利观,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孔子“饭疏食而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白居易“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名贤高士“寂寞”于名利,怡然于散淡生活,志存高远而不拘一事一人一物,诗意人生之中蕴含着为政为义、安身之命之道。当今,对党员领导干部虽不必苛求其达到贤人境界,但至少应知道追求名利过盛犹不及的道理,领悟“善不由外来,名不可虚作”,徜若求之过切、逐之近极,难免徒生事端,甚至锒铛入狱,追悔莫及。失足者在感叹:过往如云烟,名利是虚幻。我们当知晓,任时光流转,唯有坚守信仰,持真心真情真意,过平淡平常平实生活才是真,明白这一点,我们的生活将别具一种幸福的美感。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吹响反腐冲锋号,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反腐败的实践成果正在进一步制度化,严起来的党内政治生态正在蔚然成风。清风好借力,轻装奔前程,各级党员干部应常思为政之道,恪守清正初心,以清击浊,以正祛邪,把心思放到工作上,让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