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浙江地区葡萄产业现状及提升策略

时间:2024-05-25

魏灵珠,樊树雷,李斌,周海青,程建徽,向江,吴江*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2. 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浙江宁波 315000;3. 嘉兴市农业农村局,浙江嘉兴 314050;4. 浦江县农业农村局,浙江浦江 322200)

葡萄是世界上最重要并广泛种植的果树类经济作物之一,经过上千年的自然演化和人工培育,品种数量达到数千种以上,常规种植品种有几百种,主要用途包括鲜食、酿酒、制干、制汁及制作果酱、果醋等[1]。我国是世界主要葡萄生产国之一,据FAO统计,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二位,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鲜食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已持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3]。

近年来,鲜食葡萄在我国南方各省发展迅速,也是浙江的特色水果。随着设施栽培的推广,葡萄产业已成为浙江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优势水果产业之一。2019年浙江葡萄栽培面积3.26万 hm2,产量76.85万 t,两者均居南方诸省前列。

1 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1.1 现代葡萄生产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浙江进行葡萄高效栽培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从此进入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快车道。首先,‘藤稔’葡萄在金华的栽培成功,使浙江葡萄产业引起了广泛关注。其次,避雨栽培的发明使‘红地球’等欧亚种葡萄不再受地域限制,成功应用于我国南方地区。近几年,简易连栋小环棚、连栋大棚等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第三,棚膜覆盖促早设施栽培模式的大面积应用促进浙江葡萄产业的快速升级,设施栽培水平引领全国。目前,浙江设施葡萄栽培面积占80%,葡萄的上市时间呈提早趋势。此外,近年来对葡萄新品种选育的重视,国外新品种的快速引进与推广,以及配套栽培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浙江的葡萄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丰富了葡萄种类,并在全国性的质量评比中屡获佳绩。

1.2 葡萄在浙江果品生产中的地位

2019年浙江果树栽培面积32.35万 hm2,果品产量457.92万 t,产值172.47亿元,从业人数400余万人,水果产业整体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在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浙江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浙江主要以鲜食葡萄为主,规模面积位于杨梅、柑橘之后居第三位,已成为浙江果树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重点发展的农业高效产业,甚至成为了一些县市的农业支柱产业。浙江葡萄集中在嘉兴、金华、宁波、台州、湖州、绍兴6个地区,万亩以上的市、区、县17个,分别是浦江、慈溪、温岭、长兴、余姚、鄞州、玉环、金东、永康、诸暨、义乌、上虞、南湖、海盐、秀洲、桐乡、海宁,总面积3.05万 hm2,占到了浙江葡萄面积的93.5%,其中,浦江、慈溪、温岭均突破4000 hm2。随着设施栽培、控产提质、病虫规范防控、优质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浙江葡萄质量和效益大大提高,亩产值1~3万元。

1.3 产业特点

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气温适中,高温高湿弱光,葡萄生长前期以阴雨天气为主,而且成熟季节台风多发。据统计,在过去的60多年间,浙江平均每年有3.8次台风出现,且大多发生在7月至9月底。浙江葡萄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规模种植,但由于采用传统的露地种植方式,病虫害发生比较多,品质欠佳,安全难以保障。与我国北方地区相比没有竞争优势,所以一直没有形成较大规模。1978年浙江葡萄栽培面积仅26.7 hm2;上世纪90年代以前葡萄品种的引选主要围绕欧美杂交种展开,生产上主栽品种为‘巨峰’‘白香蕉’‘红富士’;90年代后期,特大粒品种‘藤稔’发展势头较强,在大江南北兴起,浙江金华因种植‘藤稔’葡萄因此闻名全国。

1984年简易避雨栽培的试验成功,促进了浙江葡萄的发展。2000年前后设施栽培和避雨栽培开始大面积推广,欧亚种葡萄先后引进,浙江葡萄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具体表现在:

一是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品种结构逐步完善,产业布局逐渐成型,形成了杭州湾南北岸、浙东南沿海、浙中等三大主要产业带。各产业带内基本实行了良种化生产,如杭州湾南北岸产业带,嘉兴以‘醉金香’‘红地球’‘藤稔’‘阳光玫瑰’等优质高效栽培为主;浙东南沿海产业带,温岭、玉环、路桥以‘巨峰’‘维多利亚’‘夏黑’为主栽,体现了早熟化的高效模式,温岭被命名为“中国大棚葡萄之乡”;浙中葡萄产业带,金华‘藤稔’大粒栽培和浦江‘巨峰’、永康‘红富士’、诸暨‘美人指’等优质栽培为特色,浦江被授予“中国巨峰葡萄之乡”,永康被授予“中国红富士葡萄之乡”,并发展成为南方重要的葡萄育苗基地。

二是设施栽培水平不断改善,葡萄品质不断提升。设施栽培模式不断创新,浙江农业大学的陈雅云等1985年就报道了“架膜覆盖对我国南方地区葡萄生长的结果效应”[4]。80年代末,葡萄大棚栽培开始逐步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葡萄设施栽培在浙江成为热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设施栽培面积2.67万 hm2,约占总面积的4/5,新种植的葡萄大都采用设施栽培。简易避雨、简易连栋小环棚促成、低成本全园连栋大棚促成、大棚双天膜促成、避灾减灾大棚或小环棚、露天改造等设施创建及优质、安全栽培模式的推广,使设施栽培技术取得新的进展,葡萄质量得到很大改善,果品安全性大大提高[5-6]。

三是生产经营逐渐规模化,生产管理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如浙东南沿海的台州市,现有葡萄专业合作社100多家,面积超过千亩的9家,其中路桥超藤葡萄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300 hm2,年产量7000 t,年产值5000万元,是台州有名的龙头型农业专业合作社[5]。浙中的浦江县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企业70多家,其中15家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全县注册商标40多个,拥有省级葡萄名牌产品2个,市级名牌产品1个。随着葡萄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管理实现“六统一”,即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品种技术、统一规程标准、统一检验方法、统一产品标识,像培育工业品牌一样培育自有农产品品牌,组建营销队伍和市场销售网络,为产业化经营打下坚实基础。近几年来涌现出“江南”“靓松”“金斗笠”“小圣果品”“金藤”“太湖美珍”“江南第一家”“紫莹”“味香园”“南湖”“滨珠”“罗”“纯元”“帅杰”等省级葡萄名牌农产品,加快了品牌建设的步伐。

四是“两区”建设的重要决策促进葡萄产业的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政策加快葡萄产业兴旺。2010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重大决策。实施几年来,建设浦江县盆地省级现代综合区、金华婺南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义乌市义亭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路桥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温岭市东部现代农业综合区、金东区孝顺葡萄产业示范区、长兴县雉城葡萄产业示范区等多个有关葡萄的农业园区,这些葡萄精品园的建设给浙江的葡萄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样板。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葡萄产业成为农业田园综合体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推进浙江葡萄产业健康发展。

1.4 区域布局

经过40年的发展,葡萄在浙江全省的产业布局逐渐成型,形成了杭州湾南北岸、浙东南沿海、浙中丘陵等三大主要葡萄产业区。

杭州湾南北岸葡萄产业区集中分布在钱塘江杭州湾南北岸沿线。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7 ℃。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东南风,气温高,光照强,年平均降雨量1200~1600 mm,平均日照时数1762 h,无霜期233.5 d,≥10 ℃年有效积温4980 ℃。该产业区包括宁波、舟山、绍兴、杭州、嘉兴、湖州等地市,建有象山县晓塘葡萄精品园、岱山县岱西葡萄精品园、嘉善县天凝葡萄精品园、海宁市海昌葡萄精品园、长兴县雉城葡萄产业示范区、富阳市东洲葡萄精品园等多个葡萄产业农业园区。由于地势多平原,地下水位高,宜发展早熟葡萄,使用耐涝、耐盐多抗性砧木。其中余姚市有16个乡镇(街道)种植葡萄,形成了以临山镇为核心的姚北葡萄产业区,万亩葡萄生产基地先后被宁波市人民政府列入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长兴县19个乡镇(街道)中有15个种植葡萄,形成以雉城、和平、虹星桥、龙山为中心乡镇的葡萄产业布局,正努力打造“长三角绿色葡萄主产区”。

浙东南沿海葡萄产业区集中在浙江东南部沿海一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明显,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充裕,年平均气温17.3 ℃。最冷月1月均温6.7 ℃,最热月7月均温28.1 ℃。年均日照时数1861.1 h,无霜期265 d,降雨量为1649.6 mm,全年3—6月和8—9月为两个明显的雨期,≥10 ℃的年有效积温5438.8 ℃,易受台风影响。该产区包括台州、温州等地市,建有路桥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温岭市东部现代农业综合区、玉环县清港葡萄精品园等相关农业园区。由于易受到台风影响,以早熟葡萄品种为主,在台风多发季节前采收完毕,并使用耐涝、耐盐多抗性砧木。其中示范县温岭市形成以滨海、箬横、新河、松门、温峤、石桥头、坞根等7个乡镇为核心的沿海葡萄产业带布局,拥有大棚葡萄生产企业27家,东南部2000 hm2大棚葡萄被列入省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成为全省特色农业的三大亮点之一。

浙中西丘陵葡萄产业区位于浙江金衢一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温适中,热量充足,雨量丰沛,干湿两季明显,年平均气温在16.5~17.6 ℃,年均日照1862 h,无霜期257 d,年均降水量1424 mm,春雨多,梅雨量大,夏秋冬雨量少,≥10 ℃年有效积温5219~5598 ℃。该产区包括金华、丽水等地市,建有浦江县盆地省级现代综合区、金华婺南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义乌市义亭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金东区孝顺葡萄产业示范区、金东区曹宅葡萄精品园、婺城区蒋堂葡萄精品园、浦江县浦阳葡萄精品园等有关葡萄的农业园区。由于土壤为红黄壤,pH偏低,未来应发展早熟葡萄品种,使用耐旱、耐酸的多抗性砧木。其中浦江县葡萄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浦江盆地东部、浦阳江两岸,形成以黄宅镇为中心,周边浦南、白马、郑宅、岩头等葡萄产区布局,努力打造“江南吐鲁番”,建有省级葡萄产业示范区,万亩‘巨峰’葡萄成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金东区则形成以塘雅、孝顺、赤松、曹宅、鞋塘等为中心乡镇的葡萄产业布局,涉及27个自然村。

1.5 品种结构

目前浙江主要栽培品种为‘巨峰’‘藤稔’‘红地球’‘醉金香’‘鄞红’‘夏黑’‘红富士’等,以早中熟品种为主。‘巨峰’集中在浦江、金东、慈溪、上虞、温岭以及嘉兴等地,‘藤稔’集中在温岭、路桥、南湖、秀洲、长兴、金东等地,‘红地球’集中在嘉兴、长兴、仙居、天台等地,‘醉金香’集中在南湖、长兴等地,‘鄞红’集中在慈溪、鄞州、余姚等地,‘夏黑’集中在金东、义乌、南湖、奉化、鄞州、上虞等地,‘红富士’集中在上虞、永康、慈溪、余姚、舟山等地,‘美人指’集中在诸暨、上虞等地。

浙江葡萄几乎都用于鲜食,欧美杂交种葡萄占65%,欧亚种葡萄占35%。早熟与特早熟葡萄市场效益高,且供不应求,主要品种有‘夏黑’‘醉金香’‘维多利亚’等;中熟葡萄销量基本保持平稳,主要品种有‘巨峰’‘藤稔’‘巨玫瑰’‘金手指’等;晚熟品种主要有‘阳光玫瑰’‘红地球’‘红富士’‘美人指’等。葡萄的成熟上市时间主要在6—8月,双膜保温栽培技术逐渐在各产区推广,其中6月以前的比例有所提高,占20%,从原来主要产地台州辐射到了嘉兴、宁波、金华、湖州等地区;7月上市的占约40%,8月份约占30%,9月份以后的约占10%。

2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极端天气

台风、早春低温冻害、暴雨或长时间的阴雨是葡萄生长季节常见的不利天气。虽然设施栽培基本避开台风的危害,早春低温冻害也因设施得到改善,而花期前后的低温阴雨、长期的雨水寡照、洪涝灾害等极端不利天气和成熟期间的高温高湿仍然是影响葡萄结果的重要因素。整个生育期气候异常时有发生,缩果、裂果、烂果、小果等现象越来越多。

2.2 结构性过剩

栽培品种中自育品种比例较少,以‘藤稔’‘巨峰’‘红地球’等中晚熟引进品种偏多。早熟品种的比例有待提高,更缺少适宜省力化栽培的品种。近几年,不少工商业主投资农业园区,对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周期性、技术难度以及风险缺乏足够认知,盲目“追风”和“崇洋”,随意扩大面积或引进未得到适宜性验证的葡萄品种,带来投资风险。

2.3 质量安全的困扰

生产上依赖化学品的过量投入,带来生态环境、农业面源污染和果品质量与安全等问题。另外,对植物生长调剂的过度依赖,不规范使用现象日趋普遍,也存在使用无三证的农产品现象。欧美种葡萄使用调节剂导致果穗过于紧凑、品质低,也加大了疏果工作量,严重影响葡萄优质化发展道路[7-8]。近年来,浙江省政府设置专项资金进行果品品质提升的研究,示范花果管理标准化技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市场上优质优价难以体现,批发商偏重外形不重内质。按优质果品要求,欧美种标准果穗400~600 g,欧亚种750~1000 g,而市场上则是1000 g以上的大穗受欢迎,使果农生产精品果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目前,消费市场上穗大、粒大、排列紧密整齐、着色均匀一致的葡萄售价高,有的农户为了追求外观漂亮,卖上高价,不惜成本的多用化肥,滥用膨大剂、催熟剂、着色剂,早采、提前上市也导致了优果不能优价,葡萄质量安全建设尚有待提升。

2.4 劳动力成本高

葡萄生产属密集型产业,费时费工,目前以传统的大棚种植模式为主。环境控制设施、远程监控系统、智能数控等物联网技术在葡萄生产领域尚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与实现农产品智能化、自动化和精准化种植仍存较大差距。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有文化、有体力的人力资源涌入城市,而到了退休年龄的农民却成了农业产业的主要劳动力。他们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与要求相对较高的葡萄生产间产生矛盾,给葡萄产前、产后、产中的管理带来难度,疏花疏果、植株管理等达不到技术要求,控产提质做不到位,导致结果量过多,成熟期早采现象等,如对新增的蚧类、蛾类、病毒病等病虫害认识不足,缺少防治技术。虽然有的果园在‘夏黑’等欧美种疏果环节聘请专业熟练工人,使得果穗整齐,商品性提高,但也带来了成本的上升,果农急需掌握省力化和标准化栽培技术,以及推广关键环节的机械化,实现葡萄省力化管理。

2.5 品牌建设力度不够

以企业经营的葡萄面积大,品种多,但缺乏专业技术、销售等管理人员。虽多数企业注册了商标,但维护意识不强,尚未形成高端化、精品化的自主品牌营销渠道。果品基本上裸露上市,在销售时不注重产品质量与品牌的关系,影响了品牌形象,市场知名度难以提高。另外,企业在追求自我发展时,难以找到连接企业和农户的中介组织,导致了“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的脱节,对农民的带动效应较弱。虽然葡萄种植的专业合作社很多,但与社员利益关系不紧密,内部运作不规范,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合作社成员自主经营、自主销售,缺乏统一的生产、销售网络,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3 主要应对措施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提高产业综合性风险防范能力,发展现代化葡萄基地。一是政府加大对葡萄产业水利、棚室基础设施建设和微型农机的开发投入,建立和完善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机制,监督设施、农资产品质量;二是加强与农业、气象部门联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台风等灾害的预防及灾后补救工作,尽力减少损失,提高优质葡萄生产能力。

3.2 优化葡萄品种结构

通过科研院所、推广部门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紧密联合,自主选育与引进筛选优良品种并举,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适地适栽,因地制宜的选择真正适合各产区的优质葡萄品种,不断完善葡萄产业的品种结构及布局,结合全省“水果主导产业园区”“精品示范园”和正在推行的“乡村振兴”政策,重点建设葡萄精品园区、田园综合体,在园内进行先进技术组装集成与示范,促进产业升级。研发与品种选育相配套的无病毒苗木生产综合技术体系,出台现代化葡萄良种繁育规范,建设葡萄良种繁育场地,加大品种保护力度,加强育苗监管,如是否“三证”齐全、有否原种圃、采穗圃和育苗地、品种名称是否规范等,以提高种苗质量,促进良种的应用推广[9-11]。

3.3 全面提升生产水平

科研院所与地方科技部门、科技型企业联合攻关,如开展耐热耐湿品种选育、早熟品种选育,多膜覆盖促早配套技术、立体栽培、枝条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设施结构、覆盖材料改进,省力化设施设备的研发,同时加大已有成果技术应用与指导力度,大力推行省力化、设施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及台风等突发性应急减灾技术,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性与商品性,加强葡萄精深加工的研究与开发,加快推进浙江葡萄产业的转型升级。深入开展葡萄安全生产全程质量防控技术研究,建立产地生产记录档案,建设一批病虫害统防统治的乡镇技术服务队,制定防治技术方案,实现葡萄病虫害精准用药;继续严格控制和规范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确保葡萄果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环节无安全隐患。

3.4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利用农村生产体制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推广“农户委托——村集体统一转包——大户合作社经营”等土地流转模式,鼓励适度扩大产业规模。采用“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组织化生产经营模式,进行适度的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管理、标准化生产、采后统一商品化处理,提高专业化程度,改变传统的散、小生产模式,建立现代化葡萄商品生产基地和现代示范园区。

3.5 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通过加强采前生产技术指导,强化果品质量安全监督与检查,指导果农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出台企业与科研单位技术合作政策,既方便科研单位成果转化又提高企业员工科技素质,使合作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与地方技术员相结合,通过远程教育、科技下乡、农民信箱等形式,保证基层生产技术人员掌握设施葡萄生产技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

3.6 培育和打造区域优势品牌

重视市场的多元化开发,培育和打造区域优势品牌,提高浙江葡萄产业知名度[12]。积极发展“互联网+”模式,努力拓宽销售渠道,健全市场销售网络,注重发展果品产业营销组织,树立现代果品营销理念,及时了解掌握各地葡萄产销情况和市场变化,通过农民信箱、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使合作社、销售商和果农能及时了解产销情况,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生产。政府要继续推动产销对接会,鼓励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结合当地农耕体验、休闲家庭农场、美丽乡村旅游等举办葡萄节、推介会、葡萄采摘游等活动,鼓励扶持生产大户和营销企业在各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窗口,帮助和鼓励果农开拓网络、微店等电子商务市场,畅通消费渠道,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放心购买。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从环境监测、质量检测、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全程控制。

3.7 葡萄价格指数综合保险

近年来,受自然灾害和产品产量的影响,葡萄价格波动日益明显,进而影响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为了增加果农的抗风险能力,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浙江省分公司制定《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浙江省分公司葡萄价格指数综合保险条款》,面向浦江等葡萄品控生产企业开展业务。约定在责任期间内,当葡萄的上市季地头平均收购价低于同期保险季地头收购价时,保险公司按约定条款进行赔偿[13]。同时,政府对葡萄价格指数综合保险给予一定补贴。有效地保障了葡农的基本受益,有利于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稳定葡萄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2018年,浦江成为全省首个开展葡萄价格指数保险的试点县,对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