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常态下烟台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析

时间:2024-05-25

刘世松

(滨州医学院葡萄酒学院,山东烟台 264003)

***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葡萄酒产业大有前景。”葡萄酒作为国际合作中不可或缺的交流载体,虽然在工业经济中产值、效益占比较少,但其作用和传播力巨大。由于葡萄酒产业拥有典型的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六产”属性,产业链条长,社会综合效益强,国际影响力大,引起我国各产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国内各大葡萄酒产区不断发力、不断提升、不断融合,葡萄酒产业辐射力、品牌影响力、产品竞争力逐年扩大。在我国经济呈现出“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特点的新常态下[1],烟台作为中国葡萄酒的主产区,葡萄酒产业的引领优势正在被赶超,品牌效应正在弱化,核心竞争力正在下降,面临较大的危机与挑战。因此,如何加快推动烟台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是目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分析烟台葡萄酒产业优势,剖析制约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瓶颈,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角度对推动新时代烟台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进行探讨,以期对促进烟台葡萄酒产业集群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策略。

1 葡萄酒产业优势分析

从1892年中国第一家葡萄酒工业企业——烟台张裕酿酒公司成立至今,作为中国最大的葡萄酒工业生产基地、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和世界公认的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烟台市多年来一直引领着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方向。近130年来,烟台因葡萄酒已经形成国内其他城市无可比拟、无法复制的独特魅力。烟台葡萄酒产业的风土条件、产业规模、企业结构、科技支撑和文化旅游等彰显的魅力,也转化为葡萄酒产业融合升级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和强大动力。

1.1 风土条件

烟台之所以被称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主要是符合国际上的葡萄酒3S法则:大海(Sea)、阳光(Sun)、砂砾(Sand)。烟台地处山东半岛的东北部,濒临黄海和渤海,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海洋环境因素影响,烟台具有四季分明、雨水适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等特点,最大的优势是葡萄生长周期长,冬季露地越冬,有利于老藤的健康成长和葡萄风味物质的累积,果实糖酸协调,酿出的酒果香浓郁、醇厚优雅、结构均衡、回味悠长[2]。烟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有利于雨季排水;土壤类型丰富,其中以棕壤土分布最广,pH为5.5~7.0,土壤中性偏酸、砾石含量高、透气性好,非常适宜酿酒葡萄的生长[3]。烟台全域均有酿酒葡萄种植,以葡萄酒生产企业自有葡萄园为主,总面积达到1.9万 hm2。烟台酿酒葡萄多为红色品种,主要有‘蛇龙珠’‘赤霞珠’‘美乐’‘马瑟兰’‘小味儿多’‘烟73’等;白葡萄品种有:‘霞多丽’‘贵人香’‘小芒森’等,大多以嫁接苗种植,栽培架式以单干双臂为主。

1.2 葡萄酒产业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烟台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区,葡萄酒产业规模与效益均位于全国前列,已经形成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销售、配套服务以及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种、产、销、服、游”全产业链条发展格局。截止2018年底,烟台市拥有生产许可证葡萄酒企业162家,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34家,建成和在建酒庄60多座,包括本市和本市企业在全国其他地区设立的酒庄、分公司在内的企业实现产量25.3万千升、主营业务收入156.71亿元、利润20.36亿元,分别占全国的40%、54%和66%[4]。在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发布会上,作为地理标志产品的“烟台葡萄酒”位列第三位,连续第4次进入中国区域品牌价值评价前十名,品牌价值达到876.66亿元[5];在2020年9月14日正式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简称《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烟台葡萄酒”名列其中,被纳入保护范围。近年来,在国内外举办的各类葡萄酒赛事活动中,烟台葡萄酒产品获得各类奖项400多个[6]。烟台葡萄酒已经成为烟台市一张独特的“名片”。

表1 烟台市气候风土特点Table 1 Climate and terroir in Yantai

图1 2010—2019年中国与烟台葡萄酒产量对比表Figure 1 Yield of wine between China and Yantai from 2010 to 2019

1.3 葡萄酒企业情况

烟台160多家具有葡萄酒生产许可证企业,从所有制类型分,有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外商独资和民营企业;从生产类型上分,生产加工企业、原酒企业、原酒灌装企业;从经营模式分,工厂化企业和酒庄型企业。

在全国葡萄酒制造企业10强名单中,烟台有6个,包括张裕公司、烟台长城、威龙葡萄酒、君顶酒庄、南山庄园、白洋河六家企业[4]。张裕公司2019年度年报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31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34.68%;实现净利润11.30亿元[7],超过整个葡萄酒行业的利润,弥补其他葡萄酒企业亏损的局面。全球权威品牌价值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在英国伦敦发布“2020全球葡萄酒&香槟品牌价值10强”榜单,张裕以13.4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球第二,为唯一上榜的中国葡萄酒品牌[8]。张裕葡萄酒、威龙葡萄酒上榜202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价值257.1510亿元,排名264位;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价值86.62亿元,排名452位[9]。

围绕葡萄酒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的苗木繁育、酒瓶酒杯、软木塞、橡木桶、灌装机械、印刷包装以及质量检验、教育培训、文化推广等企业超过200余家,形成了葡萄酒产业聚集区,带动烟台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1.4 葡萄酒产业技术支撑

烟台在全国葡萄酒行业具有领先的技术力量和人才。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葡萄酒学会组织——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秘书处设立在烟台,为烟台与全国学术界交流搭建桥梁与纽带。烟台市现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拥有国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省农科院酿酒葡萄及葡萄酒技术研发中心、烟台市农科院果树分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等专业科研机构6所,张裕、威龙、长城等企业研发中心3所。烟台市拥有国家级葡萄酒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国三分之一,形成酿酒葡萄栽培、产品加工、质量检测、关键技术研发、产业经济与文化等不同方向的创新人才团队,推动并引领中国葡萄酒产业创新。

1.5 葡萄酒文化旅游及节会活动

烟台葡萄酒产业与农业、旅游、体育、康养、影视等产业融合趋势越来越紧密。蓬莱已经连续举办四届葡萄酒主题马拉松赛事,在烟台葡萄酒庄取景拍摄的影视剧有10余部,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年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张裕卡斯特酒庄、君顶酒庄、西夫拉姆酒堡、文成城堡、国宾酒庄、瓏岱酒庄等纷纷推出特色葡萄酒旅游项目。据统计,2019年纳入烟台市统一监测的7处葡萄酒产业景区共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近亿元。

现已举办了12届的烟台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大大提升烟台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全国“30个最受关注的节庆活动”之一;张裕公司发起的第一个以葡萄品种命名的“世界蛇龙珠日”也已经举办五届,成为诠释烟台风土特色的靓丽名片;蓬莱国际葡萄酒节、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研讨会等这些以葡萄酒为主题的文化会展和科技交流活动,在吸引人们了解葡萄酒文化、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更是不断创新与丰富着烟台的城市文化,提升了烟台市的城市品位[10]。

2 制约烟台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和瓶颈

从宏观看,制约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放缓的外因是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减速换挡、土地成本上升和进口原料冲击。近年来,世界及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趋势也表明,烟台葡萄酒产业本身也存在着实体企业动力减弱、关键要素短板突出、协作机制运行僵化、产业链条衔接不畅、品牌建设创新乏力、对外开放层次偏低等方面的内因。正是这些内部因素成为制约烟台市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2.1 葡萄酒实体企业动力减弱,产业转型升级困难

受酿酒葡萄原料种植成本逐年上升、进口原料价格低廉冲击、虚拟经济体扩张挤压等因素影响,烟台市葡萄酒生产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经营信用风险开始凸显。生产企业放弃基地建设,单纯进口原酒灌装,企业“脱实向虚”趋势加速。在其他传统产业积极拥抱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并不断释放发展活力的环境下,葡萄酒行业还在为解决种植与生产方面的困境而进行初级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趋缓,创新动力明显不足。

2.2 关键要素短板突出,产业支撑能力不强

人才、资金、科技是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要素。对于一二三产融合的葡萄酒产业来说,土地也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烟台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成本较高和企业基地发展空间有限,烟台葡萄酒企业缺乏竞争优势。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领军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市场推广人才较为短缺,人才梯队建设滞后。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导向不明显,企业在科技研发、品牌推广方面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瓶颈凸显,标准规范不健全,缺乏前瞻性、系统性、目标性。

2.3 协作机制运行僵化,产业内生活力不足

协同发展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烟台市葡萄酒产业协同发展、竞合机制缺乏,要素管理之间协同机制没有形成,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没有建立,沟通交流渠道不够畅通。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平台构建层次不高,产区整体合力不强,产业集群效应不断下滑。各类创新资源不能有效配置,企业家产区“主人翁”意识差强人意,产区品牌发展隐患突出。

2.4 产业链条衔接不畅,融合创新发展质量不高

产业融合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葡萄酒产业管理者和企业家的目光更多盯在一产和二产上面,即关注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产品生产,寻求政策支持时也聚焦在对种植基地补贴、品种筛选、葡萄酒产品属性等方面,行业整体上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核心竞争力不强。而具有互联网、科技服务、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文化推广等服务业属性的三产还没有真正与一二产进行融合,产业链条融合创新质量凸显不够,产业增加值和综合效益没有体现,融合中促进产业供给结构优化、生产效率提高和价值创造提升的动力不足。

2.5 品牌建设创新乏力,人文优势挖掘不够

品牌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资产。烟台葡萄酒节会活动品牌培育不够、创新不足;烟台葡萄酒人文核心价值表达缺乏个性,品牌传播系统性策略不足;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与开埠文化、海岸文化、康养文化、鲁菜文化等融合研究不够;城市建设、园林景观中葡萄酒元素较少;葡萄酒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资源缺乏,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教育差距较大。

2.6 对外开放层次偏低,国际化意识不强

葡萄酒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国际化属性的产品。烟台是中国首个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观察员,是亚洲迄今为止唯一的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这些国际创新资源方面整合不够。在葡萄酒节会举办方面,没有有效集聚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资源;在国际间学术交流方面,没有形成葡萄酒高端人才学术高地;在中外合作方面,没有吸引更多优势资金进入葡萄酒投资领域。

3 促进烟台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从张裕公司巴拿马获得金质奖章,到获得亚洲唯一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称号,再到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烟台葡萄酒产业一直是引领中国葡萄酒国际化发展潮头。新常态下推动烟台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就要秉承“国际视野、中国领先、烟台特色”的发展理念,高位谋划做好顶层设计,从理顺产业管理体制、提升要素供给质量、构建产业集聚平台、塑造产区品牌价值、厚植特色人文底蕴等五个方面做文章,强基固本,创新求变,着力破解葡萄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制约因素,全面推动烟台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

3.1 理顺产业管理体制,构建高效协同发展机制

良好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是葡萄酒转型升级的根基所在。设立葡萄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成立高层次、宽领域的葡萄酒专家智库,构建“政、产、学、研、用、资”六位一体的高效协同发展机制。管理部门要主动在“统”字上下功夫,建立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和服务协调机制,建立监管信用体系,加强产权保护,加大违法违规惩处力度。要强化政策扶持,要积极引导企业在“融”字上下功夫,既要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农业、工业政策,推动葡萄酒一产种植、二产生产转型提质保持全国领先竞争力,更要积极创新发展葡萄酒第三产业,主动融入山东省和烟台市培养壮大的主导产业中,以产业融合带动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管理用力,政策给力,企业发力,葡萄酒产业经济运行才能得“利”。

3.2 提升要素供给质量,加快高端要素集聚配置

高质量要素是推动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11]。要推动烟台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着力加大要素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要素质量,加快高端要素集聚,进行优化合理配置。一是设立葡萄酒科研专项资金,支持研发机构和产业科技创新实体,聚集产学研合作短板,建立产业技术联盟,系统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产业智能网络构建等工作,解决适地适宜酿酒葡萄品种筛选、葡萄酒特征风味物质研究、葡萄酒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葡萄酒产业机械装备智能应用、全产业链网络管控平台构建等事关烟台葡萄酒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核心技术。二是鼓励银行金融机构根据葡萄酒行业特点,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引导产业基金、创业投资机构通过资本纽带构建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协作互动的产业生态圈。三是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建立高层次创新人才、高技能创业人才激励机制。

3.3 构建产业集聚平台,打造高质量发展动能引擎

创新平台是实现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载体。以产业集聚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吸引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等要素聚集,创新生态链,加快推动葡萄酒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建设葡萄酒现代产业园区,实施“葡萄酒+”战略,打造葡萄酒投融资平台和人力资源平台,提升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构建葡萄酒产业总部基地;二是建设葡萄酒产业新基建数据平台,适应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等领域发展需求,推动与葡萄酒产业相关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和一二三产数据资源整合利用,构建覆盖烟台葡萄酒全产业链的大数据中心;三是规划建设葡萄酒产业小镇,引导葡萄酒产业集群项目、葡萄酒服务贸易项目建设融合,全力构建海岸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带。

3.4 塑造产区品牌价值,突出城市品位个性优势

品牌建设是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通过设立烟台葡萄酒品牌推广专项资金,提升产区品牌价值,扩大影响力、辐射力,推动内循环,提升外循环。一是提升烟台国际葡萄酒节办会层次,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和沟通合作,放大“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和“世界七大葡萄海岸”品牌效应,定期举办国际产区联盟活动和企业财富论坛,搭建葡萄酒国际贸易、市场推广平台,彰显国际化、特色化;二是将张裕公司举办的中国第一个葡萄品种节“世界蛇龙珠日”,纳入产区品牌建设体系,搭建学术界、科技界科技创新的交流平台,彰显产业性、学术性;三是建立烟台葡萄酒地理标志标识管理使用制度,讲好烟台葡萄酒品牌故事,彰显高端化、差异化;四是积极组织或参与国内外有影响力、权威性的葡萄酒展会、赛事和推广活动,彰显烟台产区竞合发展的整体形象。

3.5 厚植特色人文底蕴,提升城市核心竞争软实力

醇香文化是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烟台是中国最应该具备葡萄酒文化自信的城市,最应该在厚植葡萄酒文化方面大做文章。一是建设标志性的烟台葡萄酒文化中心,以开放之姿态搭建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合作交流的战略平台,提升烟台葡萄酒和烟台城市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二是加强烟台葡萄酒人文社科研究,探寻乡村振兴、康养文化与葡萄酒文化旅游融合创新路径,推动形成产业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和服务融合的产业发展新业态、新优势,打造葡萄酒文旅产业新高地;三是吸引葡萄酒专业高等教育资源汇聚,加大高技能人才、市场推广人才培养力度,提升烟台葡萄酒产业软实力;四是在城市规划、社区建设、餐饮服务等方面融入葡萄酒文化元素,于细微处彰显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魅力;五是系统谋划葡萄酒文化传播策略,科学引导葡萄酒消费,为烟台市全国文明城市品牌添彩。

4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被赋予更高、更新的要求。葡萄酒产业已经成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最佳载体。在其他产区不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烟台作为葡萄酒产业的龙头产区,亟需提档升级,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推动产业融合创新是烟台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搭建高端要素聚集平台是烟台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因此,推进政府部门、产销企业和相关科研单位协同攻关,探索新常态下烟台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和运营模式,必将对加速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形成新业态、凝聚新动能起到典范性的创新引领作用,也为其他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战略性提升提供经验借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