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绿盲蝽在黄河流域葡萄园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时间:2024-05-25

贺亮亮,刘三军*,宋银花,章鹏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 450009)

绿盲蝽在黄河流域葡萄园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贺亮亮,刘三军*,宋银花,章鹏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 450009)

近年绿盲蝽现已成为黄河流域葡萄主要虫害之一,其危害往往造成嫩梢、叶、果的畸形,导致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该地区绿盲蝽在葡萄园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害症状及特点,总结了葡萄绿盲蝽的防治方法,以期为绿盲蝽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黄河流域;绿盲蝽;葡萄园;防治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属半翅目盲蝽科后丽盲蝽属,刺吸式口器,以取食寄主植物汁液为食,由于食性杂,寄主达100多种,主要对棉花、葡萄、枣、苹果等多种农林作物和杂草造成危害[1]。1997年以来,随着中国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化学农药使用大幅减少导致绿盲蝽种群数量增加,其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2],为害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及黄河流域的江苏、河北、河南和山东等地[3]。

同时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果树种植面积扩大,各类果树成为绿盲蝽主要的越冬场所和食物来源;在葡萄上,近二十年来绿盲蝽为害逐年加重,成为葡萄主要虫害之一[4-5]。其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吸食葡萄幼芽、嫩叶、花果汁液,不仅危害葡萄的生长,还严重影响果实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造成巨大经济损失[6-7]。

关于绿盲蝽在我国葡萄上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措施的报道已有不少,但对于其发生及影响因素、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的系统分析总结较少,为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总结了绿盲蝽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更清晰的认识绿盲蝽在葡萄上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为该虫害的可持续综合防治提供支持。

1 绿盲蝽在葡萄园的发生

1.1 绿盲蝽的生活史

绿盲蝽在黄河流域每年发生4~5代。在葡萄园里,绿盲蝽以滞育卵形式主要在葡萄冬芽鳞片上越冬,极少量出现在枯枝、树皮和剪切口。冬卵一般在2月上中旬解除滞育,进入发育期;4月上中旬冬卵孵化,孵化出的1代若虫开始为害葡萄园,5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6月上旬,出现第一次高峰期,主要为1代成虫及二代若虫为害,之后2代成虫(若虫羽化后)迁移到附近作物或杂草上,繁殖3、4代;到8月下旬,种群数量开始逐渐增加,直至9月中、下旬出现第二次高峰期,之后4、5代成虫在葡萄园产卵越冬,11月份成虫开始陆续死亡[2,8-9,15-16,19-20]。

绿盲蝽在葡萄园为害期内存在世代重叠现象,若虫期40~60 d,成虫寿命一般20~30 d,最长可达45 d,产卵期可持续20~30 d。若虫避光喜阴,昼伏夜出,多在早晨和黄昏爬到嫩叶、芽和花果上取食,阴雨天可全天取食,行动隐蔽;成虫飞行力强且善跳跃,活动敏捷,取食后潜伏在梢端叶片,稍受惊动则迅速逃匿隐藏,不易被发现,给防治带来一定困难。

1.2 绿盲蝽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影响因素

绿盲蝽在整个周年生长发育过程中,其种群数量受环境条件影响。

卓德干等[17-18]的研究表明:温度和光周期对绿盲蝽的滞育诱导和越冬卵滞育的解除有影响,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冬卵的孵化率不同,其中:低温可提高越冬卵滞育的解除率,但并非滞育解除的必需条件,高温和长光照可促进绿盲蝽滞育解除,缩短发育历期;同时光周期是其滞育的主要诱导因子,滞育存在光周期临界值,而临界光周期又受温度的影响而不同(温度对于滞育诱导起辅助作用),秋季低温能够促进其滞育诱导。

关于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一般认为温湿环境(温度10 ℃以上、湿度70%)比较适宜,当温度大于10 ℃时绿盲蝽冬卵开始孵化[19]。但金银利等[5-7]的研究表明,绿盲蝽的冬卵孵化时期并不一致,持续时间甚至长达一个多月,这是因为绿盲蝽越冬卵孵化受当年降雨、产卵部位及葡萄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其中降雨是影响绿盲蝽越冬卵孵化的最重要因素,雨水的滋润对越冬卵孵化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葡萄冬芽不萌动虽然不会限制绿盲蝽卵的孵化,但会延长发育历期、延缓孵化时间,这可能是由于绿盲蝽越冬卵产在冬芽内,先萌发的芽上越冬卵先外露、先接受到雨水的滋润,而后萌发芽里的卵稍后接受到雨水的滋润;另外,产卵部位、葡萄品种、管理水平等对绿盲蝽冬卵孵化都会有影响,例如:产在芽外的卵容易先孵化,产在枯枝、树皮等部位的卵需更多雨水滋润,葡萄品种不同,萌芽及生长发育时期不同也会影响越冬卵的孵化。

绿盲蝽若虫和成虫喜暖湿环境,温度23~30 ℃、湿度70%和80%左右最适宜其生长和繁殖,绿盲蝽不耐高温,温度过高和过低均不适宜绿盲蝽种群的增长;高湿有利于绿盲蝽种群的增长,在高湿条件下,绿盲蝽的孵化率和若虫成活率、成虫寿命和繁殖率均显著增加;一般认为多雨高湿(即夏季多雨)有利于绿盲蝽的发生。

矫振彪[10]在玉米和棉花上的研究表明:绿盲蝽的若虫主要致死因子包括天敌捕食、天敌寄生、非正常发育、降雨等;若虫各龄期关键致死因子有所不同,1龄和2龄若虫关键致死因子为降雨,3龄若虫关键致死因子为降雨和天敌捕食,而4~5龄时,绿盲蝽关键致死因子为天敌捕食,其中年降雨增加会导致绿盲蝽种群数量的减少,分析原因认为是降雨容易导致若虫摔落死亡造成的。

2 为害特征

2.1 绿盲蝽的取食方式

绿盲蝽的取食与其它刺吸式口器害虫(蚜虫、叶蝉等)的不同,不是简单的将口器刺入寄主导管、筛管吸取营养汁液,而是以“搓碎吸入”的方式来取食。它先用端部齿状结构将寄主细胞搓碎,同时口针产生唾液注入寄主细胞,其唾液中含有酶,对寄主组织进行一定程度的消化后将其吸入。绿盲蝽的这种取食方式会造成被害植株取食处植物组织的坏死,从而形成刺点。

2.2 绿盲蝽对葡萄不同部位的为害症状

绿盲蝽对葡萄的为害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取食其未展开的芽、嫩梢、嫩叶和花芽、花序、花蕾甚至幼果等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葡萄不同组织受害后的症状表现也各不相同。

幼叶受害后,最初形成针头大小的红褐色斑点,之后随着叶片的生长,以小点为中心形成不规则的孔洞,大小不等,严重时叶片上聚集许多刺伤孔,致使叶片皱缩、畸形甚至呈撕裂状,俗称“破叶疯”。同时,受害叶片生理指标也发生明显变化,高勇等[1]研究表明:葡萄受害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POD和SOD活性变化率与绿盲蝽偏好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蛋白质含量和CAT活性与绿盲蝽对其偏好程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这些使得受害叶片生长受阻,光合作用受到极大影响,自身养分制造受到限制不能供给植株生长足够的养分,植株生长和花芽分化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葡萄幼果受害后,果粒布满黑点或全部变黑,随着果粒的增大,果面形成疮痂逐渐离落,并形成不规则的黄褐色斑痕,严重时出现裂果、畸形果。新梢被害后,梢顶嫩组织略呈水渍状并有黄褐色斑点,以后随着叶片生长形成不规则的穿孔,受害严重的新梢叶片干枯脱落,严重影响了果树的生长发育,降低果实品质和产量。

2.3 绿盲蝽对葡萄为害特点

绿盲蝽对葡萄的危害程度因葡萄品种、植株部位、栽植模式和管理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酿酒葡萄受害重于鲜食葡萄,不同葡萄品种受绿盲蝽的危害不同,同一品种老树重于幼树,旺树重于弱树(相对而言)。杨丽丽等[4]在石家庄调查了绿盲蝽对5个葡萄品种新梢、叶片及整株的危害情况,结果表明:美夏40、红地球、无核白鸡心的受害程度远远高于巨峰和峰后,推断欧美杂交种葡萄受害程度要比欧亚种轻,即欧美种对绿盲蝽抗性更强。2016年4~5月份,在郑州果树所新乡基地田间调查绿盲蝽为害情况表明:不同品种间绿盲蝽危害程度不同,其中阳光玫瑰受害明显高于夏黑(种植一年);从植株不同部位的新梢受害情况看,上部新梢受害最轻,中部次之,下部新梢受害最重,这可能与绿盲蝽的生活习性有关。绿盲蝽适宜生活在气温20 ℃左右,相对湿度80%左右的环境中,因此,葡萄园1 m以下环境条件可能更适宜其取食。精细管理的园子比粗放管理园子危害轻,金银利等[6-7]的研究表明:精细管理葡萄园不同品种的有卵芽率、越冬卵孵化率、若虫发生及危害率均低于粗放管理的园子;另外栽培架势、密度、栽植行向,修剪水平等对绿盲蝽的繁殖和生长发育都有影响。

3 综合防治

3.1 防治时期

根据绿盲蝽在葡萄上的发生规律,绿盲蝽防治的3个主要时期是越冬期、早春越冬卵孵化期和秋季绿盲蝽成虫回迁果园期。其中,9月中旬秋季绿盲蝽回迁果园期和越冬期的防治能够有效的压低越冬虫源;早春越冬代若虫是为害葡萄最为严重的时期,4月份雨后,往往越冬代若虫集中孵化,因此雨后第2天是防治的最佳时机。

3.2 防治措施

园地和品种选择:应选择远离苹果、杏园和棉田等地建园,选用抗虫品种建园,园内不间作寄主果树、苗木和蔬菜,经常清除园内外杂草,消灭越冬虫卵。

3.2.1 农业预防措施

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包括地面杂草都要喷到,消灭越冬虫卵和成虫。

3.2.2 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是当前最常用且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往主要利用毒性较强的有机磷类化学药剂(如5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氧化乐果等),这类药剂的使用往往造成果品农药残留超标、害虫抗药性增强、生态环境破坏、天敌昆虫种类减少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对人畜容易产生毒害,已为国家禁用药剂。目前主要使用低残留、易生物降解、低毒害的抗生素类(如阿维菌素)、拟除虫菊酯类(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等菊酯类杀虫剂)和植物源类生物农药(烟碱类的吡虫啉、啶虫脒等)替代,在葡萄无公害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于筛选葡萄园绿盲蝽防治药剂的研究报道已有不少,例如王丽丽等[12]通过田间试验,对比了阿维菌素、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和啶虫脒5种药剂对葡萄园绿盲蝽的防治效果,以2%阿维菌素的总体防效最好;张珣等[13]探究了0.5%藜芦碱、0.6%氧苦·内酯水剂、5%天然除虫菊素、复合楝素杀虫剂、鱼藤酮杀虫剂和复合烟碱6种植物源杀虫剂对不同地区葡萄绿盲蝽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源杀虫剂对绿盲蝽的防治效果不同,0.5%藜芦碱和复合烟碱杀虫剂的防治效果明显、防效稳定,建议生产上用0.5%藜芦碱乳油1000倍液或复合烟碱杀虫剂乳油700倍液与化学药剂啶虫脒交替使用来防治。

现将常用的杀虫药剂名称及使用浓度总结如下:2%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5 g/mL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5000倍、联苯菊酯2000倍液、2.5%溴氰菊酯2000倍液、200 g/L吡虫啉可溶剂3500~4000倍、30%啶虫脒水乳剂10000倍、0.5%藜芦碱乳油1000倍液、复合烟碱杀虫剂乳油700倍液等

由于害虫抗性等原因,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容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因此在使用药剂时要合理轮换用药,在绿盲蝽发生期的早晨或黄昏时喷雾进行防治,间隔10 d左右喷1次药,连喷2次,严重时可喷3次[16]。

3.2.3 物理防治

在葡萄生长季节可以悬挂昆虫诱捕器、粘虫板和杀虫灯等,其中昆虫诱捕器主要有“干式”诱捕器,其原理为释放雌性激素诱集捕杀;不同粘虫板捕杀是根据绿盲蝽对颜色的趋向性原理设计的。

余金咏等[14]通过10色板对鲜食葡萄防治绿盲蝽效果的研究认为:米黄、黄色诱捕绿盲蝽效果最好,深绿、绿色、白色、土黄、红色居中,深蓝其次,最差的是黑色、天蓝色,且差异显著。王丽丽等[11]对酿酒葡萄园不同颜色粘虫板对绿盲蝽的诱集效果研究表明:绿色、青色粘虫板的诱集效果最好,蓝色、黄色次之,白色粘虫板效果最差;全年中9月份粘虫板诱虫数量最多,葡萄园中间位置诱集的绿盲蝽少于边缘的数量,葡萄园绿盲蝽趋向绿色、青色,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粘虫板对绿盲蝽的诱虫效果不同。

3.2.4 生物防治

葡萄园间绿盲蝽天敌种类和数量较多,主要分为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两大类。寄生性天敌主要是卵寄生蜂,包括红颈常室茧蜂、遗常室茧蜂、柄翅缨小蜂属等;捕食性天敌有草蛉、瓢虫、花蝽、蜘蛛、姬蝽、猎蝽等。高素红等[2]通过调查酿酒葡萄园绿盲蝽主要天敌种群动态发现:蜘蛛类在绿盲蝽整个发生期种群动态比较平稳,但不同种变化不同;草草蛉发生规律与绿盲蝽不同,未见明显跟随显现,而对蚜虫跟随明显;瓢虫类的发生对绿盲蝽也未见明显的跟随现象,这可能和农事有关。在葡萄上,关于利用天敌来防治绿盲蝽的报道还很少,需待进一步研究。

利用盲蝽对寄主的偏好性,对其进行诱集捕杀防治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例如:利用绿豆、苜蓿诱集防治棉花、莴苣和草莓盲蝽等。金银利等[7]在葡萄上的研究表明:留种胡萝卜花可以作为葡萄园防治绿盲蝽很好的诱饵,从而可集中诱杀。但在利用诱集植物防治葡萄绿盲蝽时必须谨慎,因为诱集植物的利用还可能导致绿盲蝽的大量发生和危害,必须在充分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才能应用推广。

3.2.5 其它措施

提高栽植管理水平,在早期受到绿盲蝽为害后,要及时打药并补充速效肥(复合肥、叶面肥等),提高葡萄生长势。

综上所述,近年绿盲蝽已成为葡萄主要虫害之一,由于其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使得其发生难以被发现和辨别,在生产实践中一定要引起重视,在掌握其发生转移规律基础上,抓住关键时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1] 高勇, 门兴元, 于毅, 等. 绿盲蝽危害后枣-桃-樱桃-葡萄叶片生理代谢指标的变化[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22): 4627-4634.

[2] 高素红, 路常宽, 赵春明, 等. 酿酒葡萄园区绿盲蝽种群动态与监测技术[J]. 应用昆虫学报, 2015, 52(5): 1167-1173.

[3] 陆宴辉, 吴孔明. 棉花盲蝽象及其防治[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08: 151.

[4] 杨丽丽, 褚凤杰, 王忠跃, 等. 绿盲蝽在葡萄上的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0(3): 44-45.

[5] 刘亚, 刘大勇, 曹保芹, 等. 葡萄园绿盲蝽的发生与防治[J]. 中国果树, 2004(6): 40.

[6] 金银利, 封洪强, 张言芳, 等. 河南冬枣和葡萄上绿盲蝽种群的季节性发生规律[J]. 植物保护, 2015a, 41(2): 149-153.

[7] 金银利, 封洪强, 陈培育, 等. 河南葡萄绿盲蝽越冬种群发生为害规律[J]. 植物保护, 2015b, 41(5): 179-182.

[8] PAN H S, LIU B, LU Y H,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key weather factors affecting overwintering success of Apolygus lucorum eggs in dead host tree branches[J].PLoS One, 2014, 9(4): e94190.

[9] 门元兴, 于毅, 张安盛, 等. 枣-棉生态区绿盲蝽季节性发生与转移规律[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1: 213-220.

[10] 矫振彪. 绿盲蝽种群的是空分布、生命表分析及数量模拟[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11] 王丽丽, 王洪涛, 刘学卿, 等.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葡萄园绿盲蝽的诱集效果[J]. 果树学报, 2014, 31(2): 288-291.

[12] 王丽丽, 王洪涛, 刘学卿, 等. 5种杀虫剂对葡萄园绿盲蝽的田间防效试验[J]. 中国果树, 2014(3): 60-62.

[13] 张珣, 周莹莹, 李燕, 等. 植物源杀虫剂对葡萄绿盲蝽和斑叶蝉的防治效果[J]. 科技导报, 2014, 32(12): 36-40.

[14] 余金咏, 赵春明, 周金花. 10色板对鲜食葡萄3种主要虫害的诱捕效果[J]. 天津农业科学, 2013, 19(2): 38-41.

[15] 李林懋, 门兴元, 叶保华, 等. 果树盲蝽的发生与防控技术[J].应用昆虫学报, 2012, 49(3): 793-801.

[16] 张乃芹, 于凌春, 李红梅. 绿盲蝽在果树上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35): 11409-11410, 11431.

[17] 卓德干, 李照会, 门兴元, 等. 低温和光周期对绿盲蝽越冬卵滞育解除和发育历期的影响[J]. 昆虫学报, 2011a, 54(2): 136-142.

[18] 卓德干, 李照会, 门兴元, 等. 温度和光周期对绿盲蝽滞育诱导的影响[J]. 昆虫学报, 2011b, 54(9): 1082-1086.

[19] 傅学池, 王琦, 刘启山. 绿盲蝽在葡萄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 果农之友, 2014(10): 25-26.

[20] 孙瑞红, 李爱华, 刘秀芳. 绿盲蝽在果树上猖獗危害的原因及综合防治[J]. 落叶果树, 2004(6): 27-28.

10.13414/j.cnki.zwpp.2016.06.007

2016-08-19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项目(CARS-30-15);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CAAS-ASTIP-2016-ZFR)

贺亮亮,男,博士,E-mail: hell198501@163.com

★通讯作者:刘三军,男,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河南夏邑人,主要从事葡萄育种研究。E-mail: liusanjun@caas.cn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