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杨顺林,郭淑萍,陈艳林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元谋 651300)
云南德钦冰葡萄酒产业发展探讨
杨顺林,郭淑萍,陈艳林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元谋 651300)
云南德钦冰葡萄产区位于平均海拔2400 m的澜沧江、金沙江流域的干热河谷地区,雪山融水丰沛,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干燥,砂质壤土,紫外线强,蒸发量大,具有传统葡萄区域所不能比拟的独特优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酿酒葡萄产区。发展葡萄种植十几年,初具规模。本文以“自然条件、葡萄品种、栽培架式与模式、产业基础与现状、发展潜力与优势”5个方面,分析了产区的产业发展优势与潜力。
德钦;冰葡萄酒;产业;发展
云南迪庆德钦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腹地,是云贵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有大山、大川、大峡,是世界著名景观三江并流的腹心地带。气候属温带-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4.7~16.5 ℃,年极端最高气温25.1 ℃,最低气温-27.4 ℃。立体气候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150年前,法国传教士走进德钦带来了圣经和十字架,也把法国名品葡萄“玫瑰蜜”带进了这片世外河谷。德钦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天然雪水灌溉、空气纯净,是葡萄生长的天然温床,生态条件得天独厚。近十年来,云南德钦县依托神奇壮丽的梅里雪山、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延续百年的葡萄酒酿造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葡萄优生环境,把高原葡萄产业作为首位生物产业进行重点扶持,体现出葡萄酒酿造及加工的明显优势[1]。
德钦与西藏交界,平均海拔在3000 m以上,区域内有长年积雪的白马雪山和梅岭雪山。全境山高坡陡,峡长谷深,地形地貌复杂。属寒温带山地季风性气候,气候受海拔的影响较大。纬度影响不甚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增大,大部分地区四季不分明,冬季长夏季短,正常年干湿两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633.7 mm,5~10月雨季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7.5%,西北部年平均降水量在660 mm以下,东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在850 mm左右。年平均气温4.7 ℃,年极端最高气温25.1 ℃,最低气温-27.4 ℃,日照时数为1980.7 h,葡萄种植基地的90%处于海拔1900~2400 m之间的干热河谷地区,部分已经种植到海拔2800 m。该地区降雨量少,日照时间长,温差大,太阳的紫外线强。土壤是冲板形成的沙质土壤,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较好[2]。
世界上主要用于种植酿造冰葡萄酒的品种有霞多丽、品丽珠、雷司令、长相思、威代尔、美乐等。从2008年以来,德钦先后引进种植赤霞珠、品丽珠、美乐、西拉、黑品诺、霞多丽、意斯林、威代尔、雷司令、长相思、赛美蓉等品种,经过多年的试验筛选,较适宜种植的冰葡萄酒品种为霞多丽、雷司令、威代尔、美乐4个品种。从酿造冰葡萄酒的香气成分、酒精度含量、品质特征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品种[3]。
科学合理的树形是优质稳产的重要保证条件,结合德钦产区的土壤、气候条件,为生产高品质的酿酒葡萄原料,宜采用单干双臂、单干单臂或单干头状整形的单篱架式。主干高以70~80 cm为宜,株距大于1 m可采用单干双臂,株距小于1 m可采用单干单臂或头状整形。全部采用露地栽培模式[4]。
近十年来,德钦县地处北纬30°神秘纬线、青藏高原南缘“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腹心区。1867年法国传教士罗启祯、肖法日进入德钦传教,在茨中村建起了天主教堂,也把法国葡萄以及酿酒工艺带进了茨中。此后,在茨中村的藏民家里,每年都会按照法国传统工艺酿制葡萄酒。法国专家尼古拉确认,茨中的紫葡萄,就是在法国已经绝迹了的最古老的酿酒葡萄“玫瑰蜜”。德钦县依托神奇壮丽的梅里雪山、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延续百年的葡萄酒酿造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葡萄优生环境,把高原葡萄产业作为首位生物产业,超前谋划,重点扶持,加快发展。
1999年,国家最富盛名的葡萄酒专家组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和规划,德钦县委、政府于2000年把培植葡萄生物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全力打造以德钦为核心区,以澜沧江、金沙江“两江”流域干热河谷区为产业带的大香格里拉葡萄产区,使之成为德钦县乃至西藏昌都、四川甘孜部分县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产业开发初期,由于农民受传统农业观念和投入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葡萄产业的发展。为做大做强葡萄产业,政府坚持“风险由政府承担,赢利归于农户”的原则,坚持试验示范、逐步推广的工作方法,无偿为种植户提供水泥杆、铁丝和种苗,农民自筹化肥、农药、地膜经费及开挖定植沟。制定出台了对葡萄种植户予以资金补助、技术支持、订单回购等优惠政策。
经过十几年来的探索和推进,葡萄产业在扶持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壮大,逐步走上了一条有序、健康的发展之路,实现了德钦传统农业的转型。到现在,全县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893 hm2,葡萄产量从初次挂果的50.3 t增至2014年的4146 t;农户种植总收入从17.6万元增至2014年的2828.8万元。葡萄产业的发展又带动了运输业、劳务输出、服务业等产业,一个新的产业链得到快速滚动,实现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该县从健全机构、招商引资、加大投资、后续服务等方面完善和健全了机制,推行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农户参与的合作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和“公司+基地+农户”的多种经营模式,为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
5.1 德钦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优势
德钦产区,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位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河谷地带,海拔在1900~2800 m,属于高海拔起伏山地的较低处,周围都是海拔在3000 m以上的高山。由于地处河谷地带,白天在高强度阳光照射下,加上河谷内空气流动受限,温度较高,而夜晚高山上的冷空气下降,地面高温空气上行,气温下降较快,形成了高海拔、低纬度种植酿酒葡萄和酿造高档葡萄酒的独特地理格局。使得昼夜温差加大,有利于葡萄果实特别是赤霞珠果实内糖分的积累。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壤为偏酸性的红壤,土壤母质由砾岩和白岩风化而成,土壤结构疏松,含有较多的砾石和砂,透气性好,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适宜葡萄种植。
5.2 原料供给和葡萄酒生产一体化
作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葡萄酒产业,依托的是能够彰显高原特色的原生态有机种植提供的加工原料,随着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云南各葡萄酒企业提升了种植的组织化程度,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保障具有高原特色无污染有机原料的供应,形成原料的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和有机化生产,达到原料供给和葡萄酒生产一体化。
5.3 企业入住和科研机构加入促进了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产业发展的需求,引进及吸引了企业入住云南发展葡萄酒产业,企业规模大、实力强,现已形成一定产业集群效应,主要的企业有云南太阳魂酒业有限公司(梅里酒庄)、云南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酩悦轩尼诗香格里拉酒业有限公司、云南藏地天香酒业有限公司;加上国内科研机构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省葡萄研究院、齐鲁工业大学等技术支持,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确保了原料质量,采用云南地产葡萄资源酿造优质葡萄酒。
5.4 葡萄酒品牌效应
近几年,高原系列葡萄酒在国内外葡萄酒各项大赛中获荣誉,尤其以德钦高原葡萄为原料所酿造的高原葡萄酒,2008年4月在第三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中获得一项金奖;2008年7月在第二届国际葡萄酒、烈酒品评赛中获得一项金奖;2009年9月获得第三届“克隆宾”杯国际葡萄酒质量大赛“特别金奖”;云南高原葡萄产业已具备打造世界级高端葡萄酒品牌的巨大潜力,发展前景非常广阔。2015年举办了全国葡萄果酒行业年会,年会的举办,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迪庆州葡萄酒产业(德钦属于迪庆州的一个葡萄产业生产重点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专家、学者们在种植技术、酿造工艺、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迪庆州葡萄酒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提升品牌效益。
冰酒生产由于需要极其独特的气候条件而大大限制其产量。冰酒的稀有性和独特性而成为葡萄酒中的极品,这些特性限制了冰酒的生产不可能存在大面积的原料产区和酿酒基地。德钦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是国内生产生态葡萄的理想区之一,作为冰酒的原料基地,在海拔1900~2800 m范围,位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南延,该地区极其稀少的平地极大地限制了作为冰酒原料基地的范围。面积虽小,但其地理气候多种因素与冰酒的典型生产区极大的吻合度,具备了冰酒生产的条件,可以酿制出品质上乘的冰红葡萄酒。现在德钦已形成了葡萄适宜种植区域布局与品种结构合理,具有配套的栽培模式和技术规程,葡萄酒产品目标明确,技术保障有力的高原特色葡萄酒产区[2]。2006年开始,通过技术和品种的引进,为德钦引进先进的葡萄管理模式和种植技术,提升迪庆酿酒葡萄的品质,丰富迪庆高端葡萄酒品牌,推动迪庆酿酒葡萄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迪庆酿酒产业国际化、集团化、高端化、品牌化和特色化,为把迪庆建设成为“生态最好、环境最好、和谐发展、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文化区建设作贡献。
[1] 张茂杨, 赵新节. 葡萄栽培卷[M].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4.
[2] 杨明挚, 杨华峰, 罗金海, 等. 云南高原冰葡萄酒生产可行性理论与实践[J]. 酿酒科技, 2007(5): 42-44.
[3] 秦绍智, 史涛涛, 杨华峰, 等. 威代尔、雷司令冰葡萄酒挥发性物质差异性分析[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2(1): 10-13.
[4] 刘成耿, 秦绍智. 优质酿酒葡萄栽培技术[J]. 云南农业, 2013(1): 23-25.
10.13414/j.cnki.zwpp.2016.06.018
2016-07-2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0-20)
杨顺林,研究员,研究方向:葡萄栽培。E-mail: ymshyzh@126.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