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三资”数据网上晒

时间:2024-05-25

□ 赵淑莉

财务收支不明、农村集体资金流向痕迹不清、集体资产资源处置不当、民主理财及财务公开不规范等问题历来是农村信访问题的焦点。近年来,山东省武城县积极创新农村“三资”管理模式,顺应当前推进乡村信息化建设的潮流,以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为抓手,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公开化,实现监督多元化、运行阳光化、效益最大化,不断激发农村资产资源活力,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一、实行村级“三资”管理电子化。搭建武城县农村“三资”管理系统,县镇联网,全县393个村的财务账目及资产资源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实行电子记账。镇街经管站人员将各村当月发生业务录入系统,利用高拍仪上传原始凭证,月末、年底系统自动生成各类财务报表。建立集体资产资源电子卡片和台账,及时反映各种集体资产购建、报废、清理等变动及资源发包、利用情况。资产增减与账务系统固定资产账面核算同步变动,确保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一致。集体资源按照类别录入系统,经济合同扫描上传,到期自动提醒,及时反映各种集体资源变动情况。县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利用该系统对全县村级“三资”实行动态监控,可以随时查询所有村的账务报表以及资产资源现状。

二、推行村级财务公开网络化。武城县积极探索村级财务“双公开”新举措,在武城县人民政府网站设立村级财务公开专栏,于每月15日前上传上月财务公开报表,同时在村公开栏现场公开,实现了村级财务公开由单一形式向复合形式转变,由静态公开向动态公开转变。村民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阅本村财务公开情况。县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每月对公开情况进行抽查督导,实行月通报制度。逐步实现村民对村级财务便捷监管,让每个村民都成为村级事务监督员,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促进了基层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通过农村财务“双公开”,极大缓解了基层矛盾,因农村财务问题引发的信访由原来每年平均10起降低到1—2起。

三、推进村级资金监管全程化。2018年武城县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393个村全部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了统一登记赋码。为规范农村基层治理,村委会与集体经济组织分设账簿,探索政经分离管理模式。全县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县农商银行开设实体账户,启用“农商银行+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县纪委”的银农直联资金监管系统,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实行统一监管。使用集中支付平台,由各镇经管站人员通过监管系统拨付资金至收款方账户,银农直联系统可设定大额支出预警功能,加强对村级大额支出的监管,非突发应急事项支出一律实行账户转账。系统支付记录直接生成财务记账凭证,并实时与“三资”管理系统中“银行存款”科目余额进行实时核对。使用银农直联系统直接支付给收款方,减少支付的中间环节,减少支付漏洞,而且每一笔资金流向都一清二楚,集体资金使用规范化、公开化。

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管理信息化。全县393个村共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户数117131户,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45579人,量化经营性资产2722.11万元,资源性资产23715.20万平方米,设置股权345579股。在此基础上,搭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管理信息平台,将农村集体成员认定、清产核资、股权量化、成立组织等改革要素纳入平台,实现成员重复查询、股权设置、组织登记、分红管理、质押登记等功能。

五、实现农村产权交易全程网络化。武城县在全国首创农村综合产权信息共享系统,将土地流转备案及合同管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登记、以图管地、集体资产股权流转、质押贷款等功能融于一体,系统与银行和各镇街实现数据联网共享,实现全县的产权交易纳入统一管理,可详细查询每笔交易流程细节、合同内容、数量价格等信息,保证交易的规范、可控。通过系统进行网上抵押登记申请、电子材料提交及审核、登记业务办理,从而减少银行风险评估时间,减少农户在银行与交易中心往返次数,提高抵押贷款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大数据”跑腿,过去需要7—10天完成的贷款手续现在2天就能完成放款,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可以汇总全县产权交易数据,并按类别、区域、价格等进行分析,为重大决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2021年2月,在原有共享系统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核心技术,升级搭建武城县电子签章公共服务平台和武城县掌上农经APP,打造“互联网+土地流转+云签约”的全新服务模式,通过身份认证和电子签章技术,实现合同网签备案、抵(质)押网上登记,生成农村土地流转电子合同及他项权证,保证签署过程中“签署主体身份真实有效、签署时间客观真实”,电子合同安全可靠,打通线上交易的“最后一环节”,真正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土地流转和抵押”。

借助信息平台理顺了“三资”管理的体制机制,有利于实现对农村资产资源高效、科学管理,实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优化配置和交易过程阳光透明、公开公平,进一步推动农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