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村级经费的使用管理

时间:2024-05-25

□ 任瑞莲

目前,村级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保障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应结合本地实际,及时修订现有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制度,让每一分钱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村级经费来源及现状

通常所说的“村级经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村级干部报酬、村级办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党建工作经费。村级干部报酬指对在任的村“两委”班子成员给予的工作补贴及离任干部的生活补助;村级办公经费指必要的办公用品费、水电费、报刊费等维持村级组织运转所必需的开支;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指主要用于村内治安、卫生防疫、垃圾收集、便民服务等社会公共管理支出;党建工作专项经费指用于加强基层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完善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为基层党员提供服务、奖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的必要支出。

笔者所在示范区有18个行政村,2020年村支“两委”换届完成后,村支书和村主任实现了“一肩挑”,村“两委”干部报酬以及离任后符合发放生活补贴标准的人员一律由办事处财政所统一发放到个人账户,不再统一拨付各村对公账户后再由村会计发放;村级办公经费根据各村人口多少进行核定,平均每村每年3万元左右;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党建经费不论村级人口多少统一核定定额,每年每村1.5万元;党建经费每村每年1万元,由办事处财政所统一拨付到村级对公账户,各行政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安排使用,但各项资金应按列支范围进行使用。

二、当前形式下村级经费存在的问题

1.村级经费数额有限,难以保障运转。示范区辖18个行政村,90%的村集体没有村办企业、没有资产租赁收入、没有集体资源承包收入、没有其他方面的来源收入,10%的村集体有微薄的门市房出租收入、小微企业利润收入。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较多,引进人才、引进外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能力有限,每年仅仅依靠几万元的转移支付款来维持村级组织运转显得捉襟见肘。

2.各项建设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示范区快速发展,需要各行政村配合实施棚户改造、公益项目建设等事务越来越多。目前有3个村正在进行城中村改造,有8个村正在拆迁棚户区,有7个行政村正处于“棚改筹划”阶段,都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导致了大部分村集体存在“借新债还旧债”现象,有些村多年旧债迟迟不能化解,债主讨债现象时有发生。

3.村干部报酬偏低,工作压力与收入不成正比。干部报酬虽然逐年有了提高,但相对于外出务工人员来说还是较低,2020年村支部书记是2353元/月,村委主任是1883元/月,其他村“两委”成员是1412元/月。由于财政资金较紧张,往往不能按上级要求及时足额发放,村干部常常一个季度或半年才领一次工资,部分村干部不得不外出务工挣钱来维持家庭开支,出现了占有干部职数,但工作脱岗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凝聚力。

4.村级经费管理规范程度有待提高。示范区所辖18个行政村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是“村财村管办监”,各村成立了民主理财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虽然按时进行,但由于人员业务素质较低,自身也发现不了问题,起不到真正的监督作用,村级经费违规列支、超范围列支、挪用专款等不合规问题仍大量存在。村级事务办结情况、资金收支情况、村干部工资发放情况等应及时公开的内容,要么没有按要求定期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么没有完整公开,导致信息失真,群众意见很大。财务人员对理财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年初没有搞好资金预算,开支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年终不进行决算。村级经费按要求实行“零招待”,但是由于对外联系、招商引资等工作需要,违规接待现象依然存在。

三、对加强村级经费使用管理的思考

针对村级经费现状,笔者与其他同仁进行了交流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借鉴先进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对村级经费要有正确认识。村级经费是确保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充足的村级经费,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有关部门要提高村干部报酬,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可帮他们解决“五险”问题,把工资待遇提高到乡镇、街道在编人员的水平,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2.扩大村集体收入渠道,增加集体收入,增强化解债务能力。立足本土现状,充分利用本村(居)的自然资源、人脉资源,走出去找项目,引进人才,引进外资,让更多的商户入户本土,拓宽本地居民就业渠道,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注入智慧。针对各村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实施方案,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努力为村集体经济减负。各级党委、政府助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村支“两委”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比如当地的粉皮产业、有机蔬菜产业、乡村旅游文化建设产业、桑葚一条龙产业、菌菇酱产业等,努力提高自身的增收能力。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谋划好当年计划开展的工作所需资金。

3.加大对村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村级财政奖补资金增长机制,编制好年度预算。要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富裕,同时也要加大政府对村级经济组织经费运转的扶持力度,促进村级各项事业有序健康发展。

4.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监管机构,加强民主理财监督管理,积极推进“阳光账本”平台建设。近两年笔者所在辖区18个行政村,虽然都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民主理财和监督管理工作,设立了“阳光账本”,要求村级“三资”全部登记在“阳光账本”中,并将其摆放在村委会办公室,人人可看可查,但在实际工作中做的还不到位,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难以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要想将有限的村级经费用于指定的用途,不挤占、不平调、不挪用、不截留,办事处纪检部门、组织部门、财政部门、农业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应成立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财务监督大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财务资料的完善情况、财务信息公开情况、村务政务公开情况等等,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其及时整改到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村级经费真正在“阳光”下运行,充分接受群众监督,结合示范区的地域优势和环境优势,将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5.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现有的硬件设备,引进技术人才,利用网络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格局,让农民群众利用网络了解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国家支农惠民政策、大政方针的落实情况,让群众充分发扬民主,畅所欲言,为村级经济大发展建言献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