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本刊评论员
实现乡村治理有效,需要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作为村级事务管理的核心,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流程规范、公开透明是基本要求,还需朝着精细化管理方向做出更大努力。
实现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基层力量来自群众,要推进农村财务精细化管理,就要善用三种语言,消除农民群众对村里记账结果和财务信息的信任度不高的“痛点”,打通村干部不敢花钱,怕违规,宁愿不作为不干事的“堵点”。
找准“共同语言”。当前农村基层暴露出的大多数财务问题,都与村一级公权力运行不规范有关。找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与群众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的“共同语言”,是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通关语”。在打造村级财务管理风清气正、规范有效的共同目标指引下,化解农村基层干群之间的信任赤字,实现干群同向发力,让村干部敢于“按制度花钱办事”,让农民群众主动“按制度说事议事”,让村级监督组织自觉“按制度监事评事”。
讲好“通俗语言”。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得再好,要让农民群众信服,关键还是要看如何讲好农民听得懂的“通俗语言”。财务管理成果偏重数字化,形式内容模板化,不一定要适合农民群众“口味”,要使农民群众真正理解财务管理发挥了作用,就要用“接地气”的语言将枯燥的数字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让农民群众愿意听、愿意想、愿意讲。
听懂“智能语言”。目前很多地方投资建成了农村财务智慧监管平台,填补了人工监管空白,对农村财务实行实时化、智能化监督。要使智慧监管平台真正发挥好工具作用,不但要让县乡两级财务监管人员学会操作监管平台,更要让他们懂得如何通过平台提示的异常数据,分析出对应的异常之处和可能存在的财务管理漏洞,真正听得懂“智能语言”。否则,智慧平台就成了昂贵摆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