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振兴下人才引进与培养路径研究——以石家庄市上寨乡和邯郸市涉县为例

时间:2024-05-25

王颖,李思涵,周俊杰

(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 天津 300130)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2020年我国全面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我国农村问题从单纯的脱贫摘帽发展经济踏上了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富饶新农村的新征程,因而进一步加深对乡村振兴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乡村振兴,人才为要,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要作用。***总书记曾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1]。研究通过分析乡村振兴中的人才引进和人才振兴措施,从实践角度完善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探索[2]。

1.2 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从理论角度来说,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振兴的理论积累和相关研究提供思考与借鉴,有助于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从实践角度来说,通过对当地情况的研究和分析,从人才角度因地制宜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当地的人才成长,厚植人才优势;最终探索更具普适性的基层人才发展措施,为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献言献策,让人才振兴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盘活广大农村资源,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3]。

1.3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上寨乡和涉县等个案进行了特殊性研究,广泛收集有关资料,详细了解、整理和分析研究相关政策和现象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内在与外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形成对人才问题深入全面的认识和结论。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收集到的多方面文献资料进行研究,以探明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状况,并从中引出观点与结论并得出初步结论;同时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总结归纳出上寨乡和涉县两地当前关于人才引进、培养、各类人才现状、各层次人才队伍的架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理论研究分析得出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建议与结论。

2 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政策概述

2.1 强化组织领导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政府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健全“三创四建”(三创即创新、创业、创建,四建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体系、建设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推进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推进和调度会,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帮助解决难题,推进工作开展,为全县鼓励创业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解决人才创业就业中的具体问题。

截至2021年7月,全县共进行创业培训360人,致富带头人培训174人;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指导3000余人次。创业孵化园入驻创业实体40家,先后孵化成功并退园67户,累计带动就业530多人。

2.2 加强人才创业平台和基地建设

一是高标准打造人力资源产业园。以河北省涉县为例,该县政府投资800余万元,新建了一所职业培训学校和人力资源市场,整合劳务派遣中心、培训学校、创业孵化园和人力资源市场功能,建成了在邯郸市域范围内就业创业服务功能最齐全的县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涉县创业孵化园是一个集“政策发布—岗位收集—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就业安置—创业扶持”为一体的全方位创业人才发展平台[4],同时也为农村闲置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二是提升就业创业培训功能。目前,全县公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达9家,常用工种培训种类达20余个,专兼职培训教师超过80人,形成了一套师资强大、工种齐全、设施完备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三是统筹推进技能提升。以人力资源产业园为龙头,以全县所有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职工培训中心为依托,形成“一体两翼”、协调联动、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培训格局。

2.3 农村好青年政策

从2011年开始河北省石家庄市开始推行本地“好青年”评选活动(亦称为农村青年人才培养库)。评选对象主要是户籍所在地为当地农村本科及专科学历的青年。政策规定评选上的优秀青年,只要做满两届村委会主要成员即可享受公务员待遇和编制,选拔流程主要包括三推一选(自我推荐,村民推荐,村级两委推荐,全体村民选举),上级政府入户调查。通过考核后,针对这一部分青年干部、企业青年人才和农村优秀青年,石家庄市通过分类制定选拔条件和入库程序,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优秀青年人才库,解决农村青年入党难题,让农村青年与群众打成一片,带动青年积极参与党委与政府重点工作,以期解决农村人才匮乏、群体年龄偏高和选拔和培养困境等问题。

3 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问题分析

3.1.1 人才培养及培训机制不健全通过调研得知,涉县的选调生培养年限为五年,并且每年会由上级组织部门开展相关思想政治培训,但在访谈中工作人员也向笔者指出上级部门对选调生的培养存在培训时间不固定、培训内容多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较少贴合工作实际等情况;并且县级选调生提拔任用较为困难,提拔年限和要求过于严格以至于可能会挫伤工作积极性。另外由于培训方式多样、培训与考核鉴定间隔时间长,这类型的培训很难转化为人才实际效能,导致参与线下培训人数锐减2/3左右,人才参与积极性大为减少,挫伤了人才持续发展的积极性。最后是培训方式不灵活,培训对象只能利用下班时间学习,工学矛盾特别突出,培训时间不能保证;并且所在单位缺乏与培训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难以解决人才培训的时间分配问题。

3.1.2 人才总量不足在与县级产业孵化园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得知:返乡创业人才学历相对较低,大多以高中,大专学历为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较高素质人才较少。此外,由于高质量人才总量少,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新兴电商企业存在“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然而实际上这部分企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家电商直播企业负责人向笔者透露,限于员工的文化程度和思想素质,尽管应聘人数较多,但真正具有高学历,踏实肯干和爱岗敬业精神的人才仍较为欠缺,企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较大限制,难以凝聚起发展合力。由此可见,县域人才供需矛盾较大,并且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1.3 人才结构不合理一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作为县级行政单位,缺乏高等教育院校,只有少数高中和职业技术中等学校,这从源头上就造成了人才结构的问题。目前该县以高中和大专学历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较少。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近年来虽有一部分毕业生回乡创业,但具有较高学历(重点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学历)和有活力的年轻后备力量总量仍然不足。三是分布结构不合理,由于涉县产业薄弱,难以发展较高技术水平的产业,而是以一些技术水平较低行业为主,如休闲服务业,家庭护理行业等。导致具有较高学历和技能的回乡创业人才难以找的合适的工作岗位[5]。

3.1.4 农村青年干部自身特色作用难以发挥一方面,由于大姓家族长期有村务管理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当地有着较为浓厚的排外社会文化氛围,使得外地人才限于自身的条件而难以在当地长期立足和发展;另一方面,尽管回乡发展的本地年轻人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方法,促进了基层社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不接地气,发展目标不符合农村基层实际情况的现象,例如遇到思想觉悟较低的村民不能接受工作的话就容易发脾气,没有耐心进行持续沟通;指定的发展目标不符合当地自然和社会发展现状。而这种不接地气不接实际的工作方法也难以取得年长干部和百姓的信任,长此以往难以继续深入推进工作;最后是由于农村青年干部自身学历相对偏低并且思维较为局限和闭塞,也存在着思想相对保守和认识较为浅薄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干部自身的活力,同时严重制约了乡村的人才自身的可持续和引领作用的发展。

3.1.5 农村干部选拔制度不完善很多农村选拔和培养人才的制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干部薪资待遇不明朗,这类制度大多要求选拔进入农村好青年人才库中的青年在当地参与村两委工作达10年才能够获得正式公务员编制,而目前尚未有任何青年干部获得此类编制,薪资方面甚至难以覆盖基本的日常开销;其次是选拔进入的干部缺乏连贯和系统化的培训,虽然每年县级组织部门会开展一次集体学习会,但内容大多偏向于思想建设方面,缺乏农业知识,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最后是缺乏各岗位之间轮岗制度,这部分农村青年人才只能在自己的村庄内开展工作,难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工作要求,甚至于连最基本的信息系统操作都存在困难。更重要的是,由于人才选拔制度自身的不足,当地的一些人才岗位,被村中有势力的一些家族所影响,很多的岗位大多由大姓家族的成员所担任,相当一部分青年并没有把岗位责任意识和责任贯彻到工作之中,而是将它作为自己的普通工作,缺乏发展农村振兴农村的意愿和想法,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3.2 成因分析

基层政府财政状况制约。案例中涉县人才补贴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投入。但由于涉县自身产业基础薄弱,市场主体企业数量较少,市场消费能力较弱,吸引投资的能力和优势较弱。在缺乏大型企业引入的背景下,难以形成多元化的人才投入开发格局。加之近年来作为涉县主要财政收入的矿产资源受制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和国家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的方针政策,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困难,税收减少,政府财政压力增加,导致政府对人才创业就业的补贴也随之缩水。

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社会差距逐渐拉大,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等方面[6]。涉县作为一个山区县,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经济发展缓慢,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并且靠知识和技能已经能够走出县城的高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大多不愿回到城镇和农村工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产业园自身没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和优厚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另一方面也与当下的总体社会发展趋势有关,在观念的习惯性影响下,人才大多愿意“靠读书改变命运”,留在生活条件更好的城市。因此涉县大量高素质人才单向流出,本地人才总量和增量较少,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素质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涉县人才振兴的发展。

农村缺少留住人才的产业环境。一方面尽管各村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兴办了不少村有企业,如石灰厂,砖厂和鞋厂,但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由于缺乏高新技术的引入和农村思想相对保守落后,这类村办企业囿于自身,没有持续的技术投入和产品升级,很快被市场所抛弃,绝大多数已经倒闭,致使村集体收入锐减,农村劳动力大为流失;另一方面,村集体在当下旅游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也尝试过发展休闲娱乐产业如游乐园,山地漂流、农家乐等项目来吸引游客,获得来自第三产业的收入,但自2018年后中央出台了诸多关于环境保护和农村基本农田保护的规定,不能兴办大规模旅游娱乐设施,使得农村地方更难从第三产业中获得收入;并且由于同质化竞争严重,不同村庄之间缺乏特色和新颖之处来促进产业向更高层次更深广度发展。

农村的软环境不利于人才发展。相对于侧重硬件基础设施的硬环境,农村的软环境是指对待人才的社会氛围、人才施展才能的发展空间、政策环境等。由于大姓家族的存在,农村存在一种较为排外的社会氛围,不利于人才立足和发展。此外,村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较低,给青年干部开展工作带来困难,并且,本地的年长干部的不信任,也是青年干部自身发展空间较小的一个原因。

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不健全。调研发现,农村地区干部薪资待遇不明朗,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流于形式,没有产生实效,轮岗制度的缺失限制了农村人才工作能力的提升,且当地一些人才岗位被村中有势力的家族所影响,很多由大姓家族的成员所担任,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培养和激励机制的不完善致使当地许多青年消极应对村级事务,并没有把岗位责任意识和责任贯彻到工作之中。

4 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策略

4.1 宏观路径

4.1.1 健全人才建设保障,拓展资金渠道一是高度重视人才就业创业工作,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金,明确财政资金的使用途径,在人才创业就业上优先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确保人才创业就业有充实财政资金保障。二是推动产才融合,动员和鼓励县域龙头企业或发达地区企业进入到对人才创业就业的参与中来,并对人才进行投资开发,实现产业引领人才,这样既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生产效率,又吸纳人才就业,为人才创业就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4.1.2 创新人才培训和流动机制一方面加快转变地方政府人才管理职能,积极探索事业单位的新管理模式,增加编制的流动性,因地制宜地使用人才。完善培训和考核办法,落实公务员培训体制,适当放宽县级公务员晋升条件要求,促进人才的平稳流动。另一方面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人才培训线上线下相结合、长期短期相结合、专题培训与综合培训相结合等等。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式的多样性,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4.1.3 构建县域人才引才育才机制一是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首先要优化工作生活环境,为人才创业就业提供平台。完善创业园区配套建设,积极招商引资,为人才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选择;提高返乡人才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提供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的同时留住人才。其次要优化社会环境文化氛围。通过线上线下、有形无形的方式传播尊重人才的观念,推动全社会形成重视人才的氛围,使全社会意识到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人才的归属感。二是丰富人才引进方法。搭建平台,依托项目引进专业人才;柔性引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对不方便脱离原单位的高层次人才进行柔性引进;制定人才创业就业优惠政策,降低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门槛,政策引才,以优化县域人才结构[7]。三是完善本土育才机制。尽可能挖掘“三留守”群体中的有用之人,结合本地实际把他们培养成当地发展建设需要的实用人才。

4.2 微观路径

发挥能人带头作用,引领全村发展。把专业产业工人和村庄的发展结合起来,整个村庄可以围绕某一行业的某一领域进行专业化布局,利用村民在该行业的长期影响力来切入市场,尝试创建村集体产业合作社和联盟,来壮大村庄经济实力。以石家庄市上寨村为例,该村由于位于通往石家庄的主要干道附近,在改革开放初期村庄年轻人多往石家庄市从事建筑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多个中小型建筑团队和公司。同时,由于该村实际上劳动力是该村的常住人口,村集体可以利用上级政府的政策来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推进优势行业的整合和升级,培养村庄闲置劳动力,以点带面吸纳就业,同时利用靠近城市的优势,提升自身竞争力。

加强对人才思想的教育和干部培养。限于特定的环境和文化水平,当地人才思想落后问题依旧很严重,没有长远的规划,得过且过的思想有所表现。县乡层级的党校要积极发动起来,举办夜谈会、夜校等教育培训班、研修班来分类分批有针对性的对干部进行教育;“学党史·办实事”这种活动要落到实处,一定不能流于形式。另外村干部一定要秉公站位,思想一定要清晰,自身要树立正气,要去积极引导,不能激化矛盾。

注重构建公平、流动干部选拔机制,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事部门的考评机制,而不能仅仅依靠当地群众的评价来做出决定;联合基层,高校,外地城市和优秀乡村,政府多方合力来培养人才,不仅仅局限于农业,还可以拓展农村电商,文化旅游等多个方面。基层方面,可以与各村进行联系,开展轮岗制度,使得青年人才能够更多层次的去体验和学习。高校方面,可以以市级政府牵头,与省内各大高校共同培养农村人才,学习相关的农业技术,公共管理和电子信息知识。也可以前往省外优秀先进农村开展学习和交流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契合目下的热点,从网红经济,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方面开展培训,培训不仅仅限于经济和思想,更可以拓展到文化交流,法律宣传,思想观念改造等诸多方面,将农村青年人才打造培养为农村发展的主力军和带头人。

5 结束语

在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下,乡村便是我们国家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乡村振兴必然离不开一批高素质、敢担当的人才。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不断努力以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此背景和意义下通过加强乡村人力资本开发,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社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让人才不再成为乡村的短板,让人才不再成为乡村的困境,让人才在乡村也能博得好前程,让人才振兴与乡村振兴紧紧联络起来,盘活乡村这一步大棋,走好国家振兴之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