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数据下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互联网思维渗透

时间:2024-05-25

贾慧萍 范铁明

【摘   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当前大数据已经被利用于社会发展的中的各个方面,对于教育领域来说,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故而,随着大数据在教育领域比重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学校都采用了互联网思维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本文主要通过对于互联网思维的简单阐述,以及当前设计类课程传统教育中的问题的简单分析,从而提出将互联网思维渗透到设计类教学的方式和其优势,希望能够为设计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份参考方向。

【关键词】大数据;设计类;课程教学;互联网思维;渗透

1  大数据下互联网思维的简介和具体分析

对于当前互联网和大数据而言基本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衣食住行其都融入了大数据的理念和互联网的思想,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其实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具体指的是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基础下,对时长和用户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主要体现的方向在于用户性思维,共享性思维,体验性思维以及跨界思维这四个大方面上,关于各个方面的具体指向如下所述:

所谓的用户性思维,主要指的是思考问题的时候需要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所需为所需,想用户所想,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服务,所谓的共享思维则指的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个个体手中信息进行共享,从而达到降低信息传播所需要时间、空间局限的目的,使得能快速扩散,所谓的体验性思维指的是从实际出发,体验用户的实际情况,从而从一定程度上改变用户的实际体验,所谓的跨界思维,指的是从多角度,多视野的方式来进行问题的解决,也就是使用其他行业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思考本行业出现的问题,并且在这过程中不断的充实自己的视野,达到大世界大眼光的目的,从而从更加全面角度出发解决自己领域思维盲区的问题。

整体来说,大数据下的互联网思维指的是通过共享思维方式,将信息进行整合,之后再通过体验思维,跨界思维以及用户性思维来应对实际情况的思考方式,对于这种思维模式再设计类的课程教学中可以进行渗透,如用户性思维方面可以融入到教师的思维模式中,以学生为本来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服务于学生的目的,对于具体的实现方式,本文如下均有阐述。

2  当前传统的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分析

2.1  传统的教学方式阻碍教学效率的提升

对于设计教学而言,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设计能力,但这两种能力的锻炼和提升都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概念也比较抽象,而传统的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讲和听相结合的方式,课程的设计和课程的讲解由老师单独来完成,与学生缺少相应的互动,学生也难以从本质上认识到设计的美感。而且一个教师的力量和智慧毕竟是有限的,且随着社会对于设计行业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听与讲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出现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情况,从而会导致学生学习了相关的设计类课程,却无法应用到实际的设计场景当中,既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也影响设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

2.2  设计类教学课程内容教学过于形象化

从传统设计类课程的的教学内容上来说,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遵循的是设计流程中最为基本的纲要,每一节课中主要是根据概念的形式进行,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到之前人相应的设计理念,但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设计理念中得到启发,从而逐渐形成对于美的理解和设计能力,然而这种教学内容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于设计理念无法从根源理解,以及之前的设计理念难以满足现状的情况出现,从而导致导致学生在最终进行成果展示时都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只是将设计理念拿来生搬硬套,以至于最终的设计结果要么中规中矩要么无法满足实际的使用习惯和需求,无法体现设计核心理念在设计的过程中,也无法实现自我创新,形成自身独特的设计方式和美学理解。

2.3  设计类课程教学内容范围过于狭窄单一

对于传统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向而言,第一其进行教学的方向是设计类课程的内容传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向,并且在此之外对于其他部分的教学指示提及,另外对于课程最初的目的也是为了将设计的思想传输给学生,但是对于实际的工作中,设计类的工作往往需要将不同领域的东西进行综合设计,这是设计类专业学生拓宽美学视野、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方式。同时,这一点更加考验学生需要学生不断的考虑设计与其他行业的结合,如形式,材料,工艺等等,第二对于当前高校而言,均是以培养的是综合型人才作为最终目的的,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此要求,也就是说传统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向已经不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了。

3  在设计类课程教学中进行互联网思维渗透的相关方法

3.1  转變教师的角色,融入用户思维

如上文所述,大数据下互联网思维其中的用户思维指的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以用户所需为所需,想用户所想,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服务,而这一点在教学中也是一样,对于我们当前的教学方式而言,老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则是实际的用户,故而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会,学懂为目的,想学生所想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只管教,懂和不懂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学习的方式更能够适用于当前的教学理念,更加能够发挥学生为主的意义,另外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势必需要考虑到学生之后的职业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等一些学生考虑的事情,故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发展道路规划等一些建议,这些内容对于设计类课程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便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对于学校的认知程度。

3.2  教学过程中采用共享思维

对于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个教师的实际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故而需要完成一门课程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再到教学实际的开展都需要群策群力的方式进行,对于大数据下互联网的共享思维便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首先学校的教学内容方面,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将互联网上实际的设计理念融入到其中,这样可以使得同学接触到更加新颖的设计理念,从而使得学生学习在课程中所学习到的东西都是社会中正在使用的,保证学生在之后的生活乃至工作中更贴近社会,其次对于设计的课程内容还需要课程组的全体人员进行不断的交流,反复教学验证,并且也可以定时的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与更为优秀的课程小组讨论,从而将互联网共享思维融入到讨论之中,发挥共享的精神,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为指导学生学习打下基础,最后,对于学生而言其实也是共享思维中的分享者,在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最为引导者进行引导学生的学习,对于学生存在新想法和新设计思想出现的时候,需要老师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念,并且在这种共享的环境下不断地完善学生的设计理念,从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水平,这样在整体设计类课程结束之后,学生才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思维,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设计的精髓。

3.3  创新教学方式,设计过程中加入体验性思维

体验性思维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的体验性教学对于设计类课程教学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传统的设计类课程教学而言,主要的形式如上文所述教师主要负责讲解,学生主要负责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对于设计类课程中设计理念这种比较抽象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都是较为困难的,如上文所述,这种教学内容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于设计理念这种抽象的失误无法从根源进行理解,以及之前的设计理念难以满足现状的情况出现,从而导致导致学生在最终进行成果展示时都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只是将设计理念拿来生搬硬套,故而对于设计类课程而言,需要将体验,参与放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来感受优秀设计者们的设计理念,对于这种方式,教师在进行讲解教学内容的同时可以适当的讲解一下设计者的生平,以及设计的重点部分以及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可以使得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就更加能够感受设计者们的理念,另外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以及老师需要将线上和线下教学统一起来,并且对于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设计理念,或者是课堂的问题及时沟通,或者学生的奇思妙想及时指导,这样既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更好的促进老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3.4  尝试将跨界思维的方式融入到设计类课程教学中

随着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设计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设计感,更加追求设计的创新和新意。而对于设计工作而言,要想实现创新,需要尝试将跨界思维的方式融入到设计类课程教学中,通过不同领域审美以及设计方法的碰撞激起设计人员的灵感。对于当前高校培养的人才而言,需要的是综合型并且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人才,故而从设计类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向上,可以尝试增加不同领域的教学,例如形式,工艺,乃至材料方面甚至于编程方面,这样可以为课堂带来多元化的学习视角,从而从更全面的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且对于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跨界思维的优势,让学生从多角度的方向来解决问题,从而摆脱本专业已有的一些固步自封的思维模式,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设计,并且从更多的方式更准确的方式来抱我设计的理念,这样对于学生踏入社会之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4  结论

在大数据的互联网思维模式之下,越来越多的课程已经开始了将互联网的思维模式逐步的融入到教学之中,并且在部分学校的部分课程已经初见成效,设计类课程作为传统的教学课程,由于其自身学习的方向的局限性,学习内容、方式的枯燥性往往会造成学生对于学习到设计理念无法准确把握,故而很容易造成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不能够将书本上所学知识灵活的运动到实际工作中去,本文从当前传统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向三个方面出发,结合互联网用户思维,共享思维,体验性思维,跨界思维四种思维模式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对于用户思维模式而言,需要转变教师的角色,融入用户思维,以学生为用户进行教学,对于共享思维模式而言,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共享的思维方式,达到群策群力的方式服务于授课过程,对于体验性思维模式而言,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体验和参与,并且从生活的细小部分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对于跨界思维模式而言,需要学校在教学方向方面增加更多领域的教学,增加學生对于问题整体的解决能力,只有这样,在不断的将互联网思维模式融入到设计类教学之后,才能培养出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才能使得学生更快速的融入到社会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贡献给社会。

参考文献:

[1] 论慕课环境下高校动漫设计类课程教育模式的探讨[J].程      娅.艺术科技 2015,08.

[2] 信息化技术在艺术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J].吴倩,谷葳,韩         继婷.现代装饰(理论) 2015,08.

[3] 运用设计语言诠释展示设计课程教学[J].舒湘鄂.苏州工         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1.

[4] 项目教学法在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J].齐园.中外企业家         2015,26.

[5] 电子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J].施文灶,王平.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27.

[6]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及其实现途径[J].        姜志红.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7,(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