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张金果
【摘 要】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不断运用而生,本文是基于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基础,探索总结出的“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双场地和双考核”的五双一体人才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螺旋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五双一体;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
农业机械化应用技术专业作为学院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之一,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五双一体”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
1 “五雙一体”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
1.1 学校与企业主体双元
选择优质企业,校企双方通过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书,进一步细化了作为双主体的责任和权利,为校企“双元”培养打下基础,为“双元”培养创建了平台。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由学校方面推进实施,以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为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要打基础。专业性强的实践实训课程、顶岗实习和跟岗生产等方面的技能操作课程由合作企业以保障落实,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针对性岗位技能培训。农业机械化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依托行业、企业、学校成立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管理者、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为专业发展提供了行业发展动态信息,指导构建适应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校企混合型的实习实训基地,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岗位,选派校企双方优质师资开展教学,联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和项目研发等等,校企双元主体办学,有力的推动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1.2 教师与师傅育人双导
农业机械化应用技术专业采用“培养、引进、选优共派”三种模式,成立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学团队。在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中,校企双方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先坚持培养和引进,最终落实在选优共派上,建成了一个规模合理,结构优化,效率显著的高水平师资团队,为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双导”提供有力支撑。“双导师”教学团队中包含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行业大师3人,董事长1人,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有10人,占专任教师55.56%;副教授以上职称7人,占专任教师38.89%。为有效落实“双导”,给学生传授更多更好的知识,学校聘请陈学庚院士,成立“院士工作站”,聘请杨建立、马光辉、孔繁荣等大师,建立“马光辉大师工作室”,聘请了李海山、温浩军等企业高管,进校园、进课堂,强化人才培养质量。
1.3 学生与学徒身份双重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说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为切实实现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在学生入学伊始,学校、企业、家长及学生面对面签订四方协议,具体落实招生及招工,保障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有效落实,开设了企业冠名的“科神班”。在形式上,学校举行了拜师仪式,学生区别于传统单一学生身份,在一对多的“双导师”面前成为徒弟;在企业来看,不是简单的招工,而是招纳具有高技能发展潜力的学生。在实际上,学生不再是简单的学生,而是企业招工性质的准员工;也不再是单纯的劳工,而是有学习时间保障和技能提升平台的学生,除去传统的大课堂讲授之外,多了一对多的导师的言传身教,甚至是“手把手”传教,个人素养和专业技能不断,在权益上还受到校企双方的保障,在某些阶段享有相应的工资待遇,学生毕业时到企业就业,签署就业协议,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1.4 校内与校外实训双档
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始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能够做到针对企业需要,又能拓宽学生素质能力,建设具有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技能训练是有效途径之一。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坚持了实训双档,校内的实训项目以企业生产工人所需基础技能为要求,开展技能训练,强化基础;校外实训项目坚持教学环境与工作现场融合,直接把课堂搬进企业的生产车间,依托企业的生产车间,更加真实的变为学生的高标准生产性实训基地,切割车间、焊接车间、喷涂车间、组装车间,真正的企业生产环境使学生学徒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技能和作品转化为产品做到有机统一。校内校外(学校和企业)的双档实训是工学交替开展的保证。参与主体的双元化,教学空间延伸由校内到校外,在教学管理运行相对复杂,必须做到工学衔接合理,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1.5 学校与企业评价双向
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有力关卡,在以校企双主体、育人双导师、学生学徒双身份、实习实训双场地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学校和企业的双向评价。构建具有针对性双向评价体系才能存进现代学徒制的可持续发展。在学生学徒自我评价和双导师跟踪评价的基础上,由学校和企业开展双向评价考核,评价考核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过程和终结相辅相成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2 实施取得的成效
2.1 塑造“懂有会”的现代农民形象,解决兵团农机行业人才紧缺的问题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神公司与学校双方合力推进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明确了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能够适应并推进社会进步的现代农民。在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下,摒弃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形象,塑造了“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现代农民形象,促使选报该专业人数增加,解决了农机专业招生难的问题。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坚持了人文素养、专业理论、岗位技能以及综合应用能力为着力点,通过两年半实施理实交替和多轮多岗工学结合,第六个学期的定岗顶岗生产性操作,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切实提高农机类人才培养质量。
2.2 强化校企深度融合,解决“双主体”育人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五双一体”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过程中,坚持了校企“双主体”育人原则,组建的专业学院—科神学院,确立双主体育人的机构。项目实施中,坚持了招生即招工的原则,签订了四方协议,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实施了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互聘,成立了41人双导师教学团队,师资上实现了双导师育人;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企业的真实性生产车间和优质实训设备,实现校企双方优质资源共享,确保了教学和实训场地的双元化;校企双方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坚持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终结”相结合的“双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多方位考核,确保“双主体”育人落实到位。
2.3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三方”在现代学徒制推进过程中共赢的问题
在近三年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在科神学院的组织框架指导下,解决专业定位与企业需求脱节问题,坚持了与企业需求对接;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坚持了与职业标准对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多轮多岗实训,实现了学习内容与生产岗位对接;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考核,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科神农机班学生顺利取得了机修钳工和农机修理高级工资格证;科神公司能够选择整班60.5%的学生进入企业作为准员工,签订就业协议;39.5%的学生在科神公司的推荐下进入科神公司下游产业链公司、农机合作社或管理机构就业。科神公司作为现代学徒制实施主体,优先选拔了优质学生,为企业储备了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潘建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端制造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 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
[2] 陈开源.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构建现代学徒制 “1234”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