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草莓遗传育种中的生物技术的应用

时间:2024-05-25

李鹏举,宋鹏慧,段亚东,杨 光,周 双,张 鹍,房 磊

(黑龙江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科技研究所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草莓属于蔷薇科的一种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温带地区,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喜爱。在诸多浆果中,草莓栽培面积在全球范围内居于前列,产业规模较大,有着可观的经济效益。草莓种植产业发展的同时,对于草莓遗传育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现有常规育种方法尽管培育了很多优秀草莓品种,促进了草莓品种多样化,但随着需求度增加,以及国际市场提出的要求,常规育种方法由于消耗的资源量较大,已经无法紧跟草莓产业发展需要。而兴起的现代化生物技术,在草莓遗传育种中应用呈现广阔前景,极大的推动了草莓遗传育种工作推进展开。

1 草莓遗传育种的组织培养

草莓组织培养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相关学者在研究中无论是叶片、茎尖,还是原生质体、花药组织器官培养方面,都有着较为全面丰富的研究成果,因此草莓品种改良,一个重要内容则是组织培养。即便草莓组培苗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途径,但是结合实践研究了解到,组培效应不可避免的导致草莓组培苗发声体细胞无性系变异[1]。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关于草莓的离体培养与再生植株方面,变异主要表现在遗传物质、细胞学以及形态学等方面。在关于草莓组培苗繁殖方面,匍匐茎子苗的数量要远超普通苗,结果期呈现强势的生长势头,草莓产量有所增加,但却降低了草莓抗病性,而这一特性则是证明了表观遗传变异。变异呈现两重性,所产生的影响表现在用苗品种一致性和果实产量,另一点则是草莓品种创新和品种选育。

1.1 草莓叶片、茎尖和花瓣培养

草莓茎尖培养,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草莓种苗脱毒,由于茎尖取材方便,遗传和形态方面相对于稳定,便于扩繁和再生。结合近些年来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关于草莓茎尖培养方式的选择研究较为全面,为后续的规模化育苗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画板和叶片组织器官培养中,基于草莓立体器官再生培养,进而形成草莓在体系,可以获取丰富的植物材料便于后续品种选育工作开展提供支持[3]。有学者在关于草莓组培苗叶片研究中,尝试着选择草莓叶片试材,建立高效再生体系。

1.2 草莓子房和花药培养

在草莓子房与花药培养方面,尝试着选择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和花药培养方式获取,在植物倍性育种方面单倍体诱导有着重要作用,实际应用中有助于育种年限缩短。王文和在关于草莓遗传育种的研究中,离体培养草莓未受精子房获得单倍体植株,其关键点则是激素和蔗糖浓度控制、温度控制以及试材的选择。草莓花药培养中,实行预处理方式,并综合分析激素种类、花序和配比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有助于研究有利的培养条件,支持草莓花药培养。

1.3 草莓原生质体培养

关于草莓原生质体培养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分离与纯化突变体,克服远缘杂交障碍以及植物遗传转化方面,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草莓育种方法。在关于草莓原生质体分离研究中,影响因素的多样,分离效果控制要点在于酶液组成、分离材料、时间和酶解方式等,对于后续的草莓原生质体培养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2 草莓遗传育种中的分子标记

分子标记呈现遗传特点,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基因组DNA差异DNA片段,并把握生物个体之间差异所在。分子标记具体包括PCR分子标记、分子杂交的分子标记、DNA芯片和测序的分子标记几点内容。相较于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与生化标记而言,DNA分子标记的优越性较为突出,在多种植物基因组作图和基因克隆等遗传育种工作中广泛应用。而在近些年来,关于草莓遗传育种工作中分子标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抗病性辅助选择育种与遗传图谱构建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2.1 分子杂交的分子标记

在遗传研究中的分子标记,应用最早的为RFLP,在Southem杂交基础上实现,技术难度大、成本高。通过限制性内切酶、PCR引物,在RFLP基础上转化为PCRRFLP标记,便于操作、成本低,对于分子育种、分子图谱构建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储备。Kunihisa在关于分子杂交基础上的分子标记研究中,通过不同草莓品种研究,精准区分PCR-RFLP标记,对于育种者权利保障有着很大的作用。另外,FISH和GISH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分子杂交基础上实现。另外,在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48份材料研究中,研究重点在于亲缘关系、系统分类和多倍体形成等内容,对于草莓属植物系统分类和品种改进有着积极作用。

2.2 PCR的分子标记

PCR基础上的分子标记,涵盖类型多样,具体有SCAR、SSR、AFLP、RAPD等,此类分子标记近些年来受到了广大学者关注,研究成果丰富。韩柏明在关于PCR的分子标记研究中,主要是基于AFLP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标记,用于深入分析草莓组培苗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品种变异程度。由此看来,草莓遗传研究中分子标记有着积极作用。使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在草莓遗传育种研究中应用,可以获取草莓灰霉病抗性基因连锁SSR分子标记,也可以形成病害遗传图谱,用于草莓选种育苗提供参考依据,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2.3 SNP的分子标记

SNP作为一种广泛存在动植物体内的遗传标记,是草莓遗传育种的主要主要内容,对于遗传变异连锁作图、群体分析以及关联分析工作开展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现有芯片技术和测序基础的技术成本较高,即便效果可观,仍然未能广泛应用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很多研究者在关于SNP研究中,尝试着将其应用在草莓遗传育种中应用,可以实现系统化分析,发挥SNP多态性标记优势,支持草莓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工作开展。通过对草莓种类基因组数据的持续更新和完善,可以为后续的草莓SNP标记预测与确定提供有效数据支持,在此基础上深层次挖掘草莓起源与异源多倍体构成,推动研究深化,丰富更多的研究成果。

3 草莓遗传育种的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集合了多学科知识,是在哎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内容基础上的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是用于探究植物基因结构功能,并且为后续的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支持。即便当前学术界关于基因技术在食品领域应用还有很大的争议,认为基因技术会影响到食物品质,甚至威胁到生态平衡。但是,基因技术的配套理论研究已经十分丰富,并且在品种选育和改良方面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草莓遗传育种中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范围较广,具有缩短草莓育种周期,对草莓基因功能验证的作用,并且可以起到草莓品种遗传性状定向改良,在提升草莓育种效率方面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1 RNAi技术

此项技术主要是在基因研究领域应用,也称之为基因沉默,应用在草莓遗传育种中可以起到品种改良、调控和基因表达的功能。关于草莓品质改良方面的研究中,RNAi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进一步证实了Fraa在草莓类黄铜生物合成中的积极作用。基于沉默FaDFR基因,可以显著改善草莓果实品质,颜色变浅,对于促进黄青素生物合成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基于RNAi技术涌现的VIGS,在草莓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2 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

由于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多样,关于不同物种遗传育种研究选择的方法有所不同,其中当属农杆菌介导法最为典型。在关于农杆菌介导研究中,应用到草莓遗传育种领域,开辟了新的育种途径,可以获取转基因植株。但是,此种方法转化率较低,受影响因素多样,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关于农杆菌介导草莓微繁殖苗转化研究中,应高度重视筛选条件和培养时间,对于最终的草莓品种转化率有着深层次的影响,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促进草莓转化,快速筛选鉴定转化支柱品质。

4 结论

综上所述,草莓遗传育种研究不断深化,为了满足草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丰富研究成果的同时,充分发挥生物技术改良生物品种,促进品种多样化同时带来更大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