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刘星星
【摘 要】 国家治理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发展到现在,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良好的国家治理与良好的制度设计密不可分,法治应运而生。本文将从实施法治的必要性和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入手,希望理清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
【关键词】 法治;国家治理;现代化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governance has gone through a long process. Good national governance and good system design are inseparable, the rule of law arises at the right moment. This paper will start from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hoping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Keywords] rule of law; nation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做出决定,总目标就是要“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1](p.151-15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p.40-42)。这两次会议把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联系起来,强调了法治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国家治理现代化指什么?法治的必要性是什么?面临怎样的挑战?本文将对此做简单的梳理与探析。
1 基本概念:
1.1 国家治理
西方最初对国家治理的定义更倾向于控制、引导和操纵;20世纪末,西方学者为国家治理赋予了新的含义,国家治理就是要国家把更多的權力下放到社会,赋予社会更大的活力,削弱政治权力,消除政治权威,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多元化治理[3](p.47-50);发展到今天,国家治理更多的是指政府分权和社会自治。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国家治理是指治国和处理政务;发展到今天,国家治理具备这几点要素: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科学、民主、依法和有效的治国理政。
1.2 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两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是分不开的。学者刘红臻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过程,法治是推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家治理现代化有这些特征:民主治理、法治治理、文明治理、公正治理、高效治理和清廉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强调将一元治理转变为多元治理的必要性,笔者以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管理变治理的过程。
1.3 法治
它是国家治理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强调用法律来治理,受法律管辖。法治与“人治”相对立,人治避免不了感性,法治更多的强调理性。
2 实行法治的必要性
2.1 法治是基石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p.40-42)。法治是必然要求也是基本要求。众所周知,好的制度设计离不开好的制度环境,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法治创造的适合发展的环境。学者张文显说到,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表现,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提倡法治,加快依法治国的步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施离不开法治,法治作为推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至关重要。
2.2 法治是标准
中国有2000多年的“人治”传统,判断那段历史的标准就是“人治”。今夕不同往日,中国目前的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从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强调公众参与。衡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是法治。国家管理强调党和政府主导,国家治理改变了党和政府主导的局面,强调公众参与,强调依法治国。胡建淼学者还说,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民主、法治、科学和文明,法治是衡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准,一个国家实行法治的程度是一个国家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程度。
2.3 法治是保障
国家治理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党的建设、政府行政、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当前无论是党的建设还是政府行政,亦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例如,党和政府的腐败,城乡差距,就业问题等,导致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虽然存在问题,但是依然取得了成绩。腐败问题得到了一定的遏制,这和党坚持依规治党,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分不开,就业和城乡差距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法治提供的制度保障。正是依靠法治作为保障,才形成了科学统一的制度规范。有必要利用制度的力量来改善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学者胡肖华也认为,法治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原则和保障,必须依靠法治。无规不成方圆,如果没有规则,那么只有法治
才能保证国家治理能够拥有良好的制度环境,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3 面临的挑战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处于转型时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法治建设,国家治理必然会遇到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着以下问题:
3.1 公民权利的保障
促进国家治理现代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谈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毫无意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多元化治理,实现依法治国和公众参与。保护公众的权利尤为重要,特别是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体,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应该体现在这个国家对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体的帮扶力度。保护好公众的基本权利,公众才能真正的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才能实现多元治理。例如,保护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3.2 对公共权力的控制
公共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国家治理体现在党的建设、政府行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党的建设和政府行政离不开公共权力,党和政府具有一定的政治权威,政治权威和公共权力行使必须在宪法之下,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但是,当前存在很多问题,像腐败问题,产生是因为官员对公权力的不善运用以及官员法治意识淡薄,也和法治建设和行政纠错机制不完善有关。习总书记提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何为制度笼子,笔者以为就是法治。要加强法治建设,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调的是权力行使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而非弱化党和政府的治理權力。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在实施国家治理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福山说过,国家治理要依靠强大的国家,在我国,只有党才能够领导中国走向强大,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3 建立合理的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政治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学者刘红臻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存在着“中国问题”的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超大型崛起、不平衡的发展和跨越式转型。面对这种特殊性,推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就是理顺四大关系,只有理顺这四大关系,才能够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
4 结语
要推进国家治理和法治的现代化,必须要打破陈旧观念,完善制度和机制,以法律形式确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式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离不开党在宪法下行事,离不开党把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都落实到了我国的根本大法中。正因为如此,我们国家才实现了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与法治是分不开的,必须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治体系,尊重宪法,保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真正的做到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真正的实现依法治国。
参考文献:
[1] 张伟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条主线——治理主体、 工具、客体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5,16(04): 151-154.
[2]] 林 瑛.论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总书记对法 治国家的构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5,13(02):40-42.
[3] 万秋月.社会治理视阈下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J].贵 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1):47-5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