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差异之探讨

时间:2024-05-25

马胜会

【摘 要】 关于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差异,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给出了迥异的解释。有的人认为电视专题片从属于纪录片,而有的人认为纪录片是专题片的一种,属于特殊的专题片。随着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制作工艺高超、制作方式多样,但专题片与纪录片之间的界限仍然较为明确。本文从审美角度和叙事方式的方面对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差异进行分析,认为电视专题片注重情感渲染,主要以教化和宣传为目的,而纪录片则偏重于纪实,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通过研究,相信能给相关的理论研究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电视专题片;纪录片;差异分析

目前电视剧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众多不同类型与题材的影视作品,而目前有很多“纪录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传统概念下的定义有较大区别,是一种以纪实的方式进行叙事,是一种具有纪录片风格的专题片。这类“纪录片”往往套用专题片的概念,以专题片制作的路径进行制作,形成具有特色的主题模式和审美结构。而从美学观念上看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之差异,是为了让大家知道节目形态分为纪录片和专题片,并不能说那种好或那种不好,只能说什么样内容、什么样的题材更适合什么样形态去展示,通过探讨这个问题可以带给相关的研究者以及对纪录片和专题片感兴趣的人一点启发,以便更好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审美和观赏。

1 从概念角度分析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差异

纪录片最早可追溯到1895年电影诞生的那天,它是从电影的母体中脱离出来的,1962年纪录片大师约翰·格里尔逊把他的老师、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的那种不同于摄影棚里制作出来的影片叫做“纪录片”(documentary)。

它是以真实事件再现叙事方式讲故事的一种影片类型。从其名字中体现的“纪录”二字也可看出,纪录片的关键在于记录事实,描摹真实存在的境况,其艺术性体现在“纪实”这一过程中。现代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通常也包含有特定的主题,在主题之下进行特定的纪实工作,形成了现代的纪录片。

与纪录片不同,电视专题片的重点在于“专题”,这一专题是专题片制作的核心,其反映的一切内容都要紧密的结合主题,由于当今电视制作方式多样性导致了人们对电视专题片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因而出现了将纪录片当作专题片的情况,但是应该明确的是电视专题片一直以来都在片子中传播明确的主题思想,因为电视专题片是制作者在开始制作前就针对某一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在制作过程中糅合了个人情感以及现代化的电视制作手段对其加以综合呈现,因而可以说是具有一定主题色彩的电视剧集。

2 从审美角度分析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差异

从审美角度来看,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差异在于美学观念,电视专题片是主题先行,表现叙事,对现实的营造;纪录片是呈显现实,再现叙事,对现实的记录。

一般而言,具有鲜明的主题能够使得制作者更加专注于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与素材的搜集,而不会被其他无关的事物所打扰,因而成片会具有较好的主题色彩,如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的专题片,《一个残瘫孩子的百岁妈妈》,该部专题片的制作围绕小人物的艰辛生活以及其平凡的坚守展开,在叙事结构和美学色彩方面都尽力的回归自然的纪实风格,专题片中母子俩生活的地方便是铁路与小溪之间的夹缝中搭建的小木屋,没有夸张和艺术化的渲染,通过事物本身来反映出小人物的真实性与深刻性。在专题片不断展开叙事的过程中,母亲平淡而略带苦涩的信念也只是对孩子的负责,带着本只有几年活命的孩子顽强走过60多年残瘫生活,让生命有了一抹亮丽的底色。综合来看,专题片在主题和纪实性的风格中还原世界与事实的美,其美学特色纯粹而不浮夸,容易引起人的共鸣。

同样的叙事结构下,纪录片却更注重艺术性的审美,比如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便是如此,其作为一档以美食和地域文化为轴心的文化类纪录片,并没有约束性较强的主题对其呈现的内容做过多的束缚,反而是通过大量素材的选取和堆积为观者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盛宴,纪录片在“就地取材、就材而食、就食人、就人化文”的思路中,把审美情趣从人的本性上要求做到艺术回归本真,用外国佬一句“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英文来说,颇能感受到文化的趋同性,给人一种文化感知上的归宿和艺术审美方面的流连,这是纪录片的任务,也是其审美目标。而《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也的确收到了良好的评价,不仅国人对其好评如潮,更有国外友人通过该纪录片了解了中华传统美食文化,这种看似平淡的叙说却同时带有艺术审美层面的气质。

3 从制作方式方面分析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差异

电视专题片创作的过程中,通过特定的画面与音乐的形式来反映现场气氛,而特定的事實通过观察、调查而发现的, 事实是专题片得以形成与成立的基础。专题片建基于事实,通过特定的语言和呈现方式将社会事实以更加感受态的方式呈现于社交媒体上,不同的观众可就专题片形成不同的分析与判断,并提供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因而在制作过程中会应用到镜头语言。镜头语言是人与影像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因为可从它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 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所谓‘我的镜头会说话,也就是一般所讲的‘镜头语言。电视专题片中镜头的推进所呈现的局部特写以及镜头的转换所营造的空间感与立体感都是镜头语言所要呈现的内容,人们借助镜头和人物语言的交流能够更好的达到人与动画交融的情境,一般来看,电视专题片中应用镜头和人物语言能够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得镜头不再是单纯的拍摄,而是体现出了情景交融的特点。对于电视专题片而言,后期处理制作要突出这一特点。因而可运用3D技术辅助专题片场景的呈现,提高专题片场景真实度。

而纪录片则多有不同,其在后期剪辑方面要比电视专题片更加突出,剪辑工作是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并将画面做一定的技术处理, 使得纪录片解说与同期声相配合,并相应的计算纪录片长度等。通过剪辑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对纪录片相关结构元素的阐述。由于电视纪录片较别的形式所需的鉴赏能力较低,大多数观众都能对其进行全面而准确的理解,这也在无形中提升了观众对纪录片的兴趣和关注度。此外,电视纪录片的设计较为简单,在电视纪录片中加以延伸应用可以使电视纪录片中相应元素变得更具有现实感染力。

4 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差异体现在审美内涵、制作方式等方面,由于二者之间的差异,需要在制作过程中更加重视电视行业的文化属性,这就要求重视二者的差异并加以良好的研究与利用,利用镜头语言、文字编辑、剪辑制作等后期制作手法完善其效果整体呈现。这对于丰富社会生活,引导社会公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