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时间:2024-05-25

叶永梅

摘 要: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特点,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配合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的流行发生。总体讲就是:选种抗病品种,适时播种,科学施肥,合理灌水,及时除草,再结合一定的药剂防治,可以显著减轻发病。

关键词:米粗缩病;症状;特点;综合防治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玉米种植中一旦染此病,很难治愈,产量损失非常严重,属于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当中一种主要病害。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就是植株矮化,病株的高度往往不到健康植株的一半,其特点是不能抽雄结穗。

1 发病症状

玉米粗缩病在整个玉米生长期均可染病,但尤以苗期危害最重。其主要症状是植株茎节缩短变粗,矮化严重,叶片浓绿并对生,叶片短宽直硬,形状类似于君子兰,心叶卷曲缩小,叶背与叶鞘的叶脉上有粗细不等的蜡白色凸起的条斑。苗期染病后不能抽穗结实,而且早早就枯死;拔节后得病,植株上部茎节开始缩短,病株高度通常是正常植株的一半不到,虽然也能抽穗结实,但雄花轴短缩,穗小畸形;后期感病症状不太明显,但千粒重一定程度下降。

2 发病特点

该病缘于病毒引起,病原菌属玉米粗缩病毒。玉米粗缩病毒主要是由灰飞虱进行传播,不须经种子、土壤、病草、病汁液以及其他的昆虫传播。该病毒及媒介灰飞虱的寄主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是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如玉米、水稻、小麦、高粱、大麦、谷子等作物,还有稗草、狗尾草、看麦娘、马唐、画眉等杂草类。小麦丛矮型病株是玉米粗缩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玉米苗期是粗缩病的敏感期。玉米苗期抗病力比较弱,3叶1心时十分容易染病,待拔节后抗病力有所增强,到10叶后染病,通常对产量的影响不十分明显。通过实践证明,在我国北方春玉米产区,从4月中旬以后播种的玉米,其发病程度较重,而播期越晚,染病程度就越重。

3 防治措施

3.1 认真做好监测和预报工作

针对病害常发区,要定期调查和掌握小麦与田间杂草和粗缩病病株及严重程度,同时还要调查灰飞虱发生的密度以及带毒率,还有小麦与杂草的病株率,并结合玉米种植模式,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状况与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以便有效指导防治措施工作的实施。

3.2 选择抗病品种

虽然目前玉米主栽品种中缺乏针对其抗病性的优良品种,但品种之间的感病程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此,应根据当地条件来选择抗病性较好的优良品种,与此同时,还须注重合理布局,提倡连片种植,避免单一抗病品种的大规模种植。

3.3 调整播期

在同一区域内,应做到播种期基本一致。了解到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并根据其发生特点,尤其是在病害发生较重地区,及时调整播期,尽量使玉米在对病害的最为敏感时期避开灰飞虱的盛发期,以便降低发病率。春玉米应适当早播,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插花种植和少部分玉米田感病生育期同灰飞虱盛发期吻合。

3.4 加强田间管理

玉米播种前要大面积清除田间和地头杂草,结合化学除草,以减少毒源。适时定苗,在5~6叶期定苗时及时拔除病苗,并将病株集中深埋或焚烧处理,最大限度减少玉米粗缩病侵染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缩短玉米苗期时间,力争最大限度减少传毒机会,努力提高玉米的抗病力。

3.5 种子处理

使用内吸杀虫剂对玉米种子做包衣和拌种处理,能够有效预防玉米苗期灰飞虱,从而减轻玉米粗缩病的传播。播种前,可采用种子量0.4 %的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或选用高效大功臣1600~2000倍液浸种11~13 h后点播。既能有效预防灰飞虱的危害,又有利于培育壮苗,进而提高玉米的抗病力。播种后可用芽前土壤处理剂50 %杜阿合剂、40 %乙莠水胶悬剂等,每亩550~570 mL,兑水30 kg,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

3.6 药剂杀虫

针对发现虫情的地块,每亩用量25 %扑虱灵50 g,在玉米4~5叶期间,每隔6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与此同时,选用5.5 %植病灵800倍液,或40 %病毒A500倍液实施喷施,可兼治其他病毒病。在灰飞虱传毒期间,尤其是玉米7叶期,选用2.5 %扑虱蚜乳油1000倍液与10 %病毒王可湿性粉剂600倍混合液,每亩用量25~35 kg,隔1周喷施1次,连续2~3次。对于部分苗前应用土壤处理除草剂效果不理想的地块,可选用20%克芜踪除草剂,在玉米田间定行进行喷洒,用量为每亩550 mL,兑水30 kg,施药时需注意不要将药喷溅到玉米植株上。克芜踪对杂草极具速杀性,施药后杂草在50 h左右就会全部枯死,对防控灰飞虱有很大的效果。

3.7 清除杂草

田间与路边的杂草既是翌年农田杂草的种源地,更是玉米粗缩病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因此,一定要积极认真做好农田的除草工作。对田中残存的杂草,可先进行人工除草而后再实施喷药,这样效果会更好。选择土壤处理的最大好处就是苗期玉米不和杂草共生,由此降低灰飞虱的活动空间,阻碍灰飞虱的传毒,从而提高了防治的效果。■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