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宋丽敏 崔 冶
水稻赤枯病又称铁锈病,俗称僵苗,属水稻生理性病害,最近几年在三江平原地区发生比较普遍,特别是在水稻分蘖期容易发生。
一、症状识别
发病后会造成稻苗出叶慢、分蘖迟缓或不分蘖,株型簇立、根系发育不良等,引起僵苗不发,严重阻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害植株矮小,分蘖少而小;初期上部叶片为深绿色或暗绿色,进入分蘖期后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的赤褐色铁锈状斑点,严重时聚合成斑块或条状,以后病斑逐渐增多、扩大,叶片多由叶尖向基部逐渐变为赤褐色枯死;上部叶片挺直,病株嫩叶通常呈深绿或暗绿色,根系呈褐色;斑点最先从下部老叶尖端产生,然后向下逐渐变赤褐色,最后全叶枯死。新叶往往保持绿色,远望似火烧状。
二、发生原因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土壤缺钾。多发生在浅薄沙土田、漏水田和红、黄壤水田。因土壤本身有效钾含量低,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对钾的需要而发病。一般在水稻栽后十几天开始发病,初期稻株叶色略呈深绿,叶片狭长而软,基部叶片自叶尖沿叶缘两侧向下逐渐变黄色或黄褐色,然后出现典型症状透明,根毛少且易脱落。
2、植株中毒。深水田由于深水持续时间较长,土壤通气不良,加之一些田块施用过量未腐熟有机肥,导致土壤中还原性化学物质如二价铁、硫化氢等浓度增高,对稻根形成毒害,降低其活力而发病;稻苗栽后返青困难,部分返青后稻苗直立,几乎无分蘖,叶尖先向下褪绿,叶片中脉周边黄化,并长出红褐色黑斑,甚至腐烂,有类似臭鸡蛋的气味。
3、低温诱发。主要发生在水稻生长前期多阴雨天气,由于气温低,水稻生理、生化过程受阻,抗性降低,容易引起大面积同时发病;长期低温阴雨也影响水稻根系发育,导致吸肥能力下降而发病。低温条件下,植株上部嫩叶变成淡黄色,叶片上也出现很多褐色针尖状小点,尤以叶尖为多,下部老叶起初呈黄绿色或淡褐色,随后出现典型症状。稻根软绵、弹性较差、白根少而细。此外,秧苗栽插过深、偏施氮肥、稻田长期积水等,都会加重水稻赤枯病的发生。
三、主要防控措施
1、改善土壤结构。精耕细作,提高土壤熟化程度,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垡,种好绿肥,增施厩肥、土杂肥,促使土壤形成圆粒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发挥潜在肥力。
2、合理施肥结构。多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绿肥,秸秆还田的田块,或先将绿肥或秸秆进行沤制后再还田。
3、加强田间管理。可采取培育壮秧,浅水勤灌等栽培措施;提高田间排灌水平,减少水、肥渗漏;适时搁田和追肥。
4、提高稻株抗性。对缺钾土壤,应补施钾肥,适当追施速效氮肥;施用有机质过多的发酵田块,应立即排水;低温阴雨期间,应及时排掉冷凉雨水,更换温度较高的河水;对已发生赤枯病的田块,应立即搁田,在追施氮肥的同时,结合配施钾肥,随后耘田,促进稻根发育,提高吸肥能力;也可喷施1%浓度的氯化钾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液。
浅谈如何科学高效使用兽药
徐喆宋维巍
科学,高效、安全地使用兽药,不但能及时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提高农户养殖效益,而且对积极控制和减少药物残留、提高动物产品品质、提供“绿色”食品等具有重要意义。
1、充分考虑药物的特性。内服能吸收的药物,可以用于全身感染,内服不能吸收的药物,如痢特灵、磺胺眯、硫酸粘杆菌素等,只能用于胃肠道感染,一般的抗菌药物很少能进入脑脊液,只有磺胺嘧啶钠可以进入,治疗脑部感染时应首选磺胺嘧啶钠。
2、选择合适的用药途径。苦味健胃药如龙胆酊,马钱子酊等,只有通过口服的途径,才能刺激味蕾、加强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如果使用胃管投药,药物不经口腔直接进入胃内,就起不到健胃的作用。
3、注意药物的有效浓度。肌肉注射卡那霉素,有效浓度维持时间为12小时,因此,连续肌肉注射卡那霉素,间隔时间应在10小时以内。青霉素粉针剂一般应每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油剂普鲁卡因青霉素则可以间隔24小时用药1次。
4、尽量选用效能多样或有特效的药物。幼畜禽发生黄痢、白痢时,尽早选用黄连素;安普霉素治疗家禽的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感染,疗效非常显著。
5、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酸性药物与碱性药物不能混合使用;口服活菌制剂时应禁用抗菌药物和吸附剂;磺胺类药物与维生素C合用,会产生沉淀;磺胺嘧啶钠注射液与大多数抗生素配合都会产生浑浊、沉淀或变色现象,应单独使用。
6、注意动物的种属差异。猪、犬属于易呕吐的动物,在猪、犬发生毒物中毒的初期,可选用催吐药,但马属动物不易呕吐,故不能投喂催吐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