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保护地蔬菜灰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时间:2024-05-25

常广玉 李宜江

摘要:灰霉病是目光温室大棚生产中常见的病害,易引起大量叶片脱落、果实腐烂,降低了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减产率达20%以上,有的离达50—70%,成为目前棚室蔬菜早春茬栽培的主要障碍。笔者通过多年的仔细观察及棚室生产经验,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供参考。

关键词:灰霉病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1发生规律

1.1发病部位灰霉病主要危害幼果,常导致幼果迅速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幼果附着在茎上时,能引起茎部腐烂。此外也为害瓜类的花、叶、茎蔓、果实及韭菜的叶片、茄果类的幼果。

1.2发病时期棚室蔬菜自开花即可发生灰霉病,盛花期至果实膨大期是花和果实发病的盛期。叶菜类蔬菜在生长中后期发生严重,一般早春茬蔬菜常在4—6月份为发病高峰,尤其是北方高寒冷凉地区的低温阴雨年份。

1.3环境条件与发病关系调查发现,日光温室大棚内的温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直接影响着灰霉病的发生。棚室内湿度大,叶面结露时间长,灰霉病发病早。危害重,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白天70--80%,夜间90%以上,是诱发灰霉病的主要原因;另外,温度直接影响温室放风强度,温度低时,为保证温室内温度,往往不放风或缩短放风时间,使温室内湿度过高,促进了灰霉病的发生与发展。

1.4栽培管理与发病关系一般温室内栽培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施氮肥过多,造成蔬菜徒长,抗病性下降,以及灌水的时间和方法不当,均能导致灰霉病的传播蔓延。

2防治技术

2.1采用覆膜滴灌技术地面覆膜可阻止土壤水分蒸发,达到降低湿度,控制病虫害发生的目的。一般在生产中采用大垄双行覆膜栽培,垄面及暗灌沟用薄膜覆盖,减少土壤裸露面,采用膜下软管滴灌或膜下暗灌等技术,有效地降低温室的病叶率和病果率,防效达80%以上。

2.2及时摘除残花在败花和幼果膨大期,及时摘除在果面、地面的残花是防治灰霉病发生的关键措施之一。据调查,温室内不进行摘除残花落叶的果实发病率达64%。无残花附着的发病极少。

2.3通风降湿,增加二氧化碳一般日光温室生长中期,加强放风排湿,是控制灰霉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具体方法为:上午日出后使室温迅速上升到30℃左右开始放风,使温度降至20--25℃,湿度降至70%。夜间由于不通风或通风少,湿度上升,但温度降至12--13℃也有利于控制灰霉病菌的发生,当夜间室外温度高于12℃时即可整夜放风。同时,通过二氧化碳发生器施肥提高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降低灰霉病发病,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据试验调查,二氧化碳含量小于800ppm,发病率为40.1%,含量大于1000—1560ppm,则发病率为18—22%。因此温室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是降低灰霉病发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2.4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调整植株随着植株生长,要及时吊蔓,打权,摘心,打掉植株中下部老叶、病叶,黄瓜功能叶保持在13—15叶为宜,番茄则保留3—5穗果实,严格控制栽培密度,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抗病性。

2.5及时清洁保护地,减少初侵染源在各种蔬菜生长的中后期,集中清理枯枝落叶,深翻土壤,高温烤地或冻地,有条件的可进行土壤消毒,减少土壤中的灰霉病菌的积累,使下茬蔬菜的发病率降低。

2.6发病初期药剂防治一般在见到初发病株时可结合化学药剂防治,选用40%施加乐800倍;53.8%可杀得900倍;或采用烟雾剂、粉尘剂防治效果更佳,封闭熏棚3—4小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