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业经济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化策略①

时间:2024-05-25

李 玲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人民政府 山东临沂 276225)

农业经济管理指的是以遵循市场经济与自然规律为基础,组织管理农业生产力的过程,使用高效管理方法,激发农民劳动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其农业生产水平,使其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管理的目的主要是提升农村生产力,运用有效机制达到农民创收与增收的目的。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管理农业经济可以解决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合理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可以推动农村经济与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有效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指导,进而可以确定发展农业经济的地位与方向,有效规范农村开展的各种经济活动。

1 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经济的方向

1.1 信息化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发展农业经济方面应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化和完善农业经济的管理模式,加大管理力度,在信息化资源及技术的保障下,更加准确的了解与掌握市场变化,以保证我国发展农业经济更加稳定,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1.2 现代化

开展农业经济的管理工作应与时代发展步伐一致,并严格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规律,加强建设农业经济现代化的力度。在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后,在新农村建设中融入农业经济体系,为新农村建设实现相应目标打下基础。

1.3 生产化

在规划和建设新农村时,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经营模式的优势,提升农民收入及农村的经济效益。如在发展农业经济时,企业可以将标准化生产与加工农产品当作发展企业的方向,并根据企业制定的标准生产与加工农产品,稳步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支持农村经济的合理发展。

2 农业经济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较滞后

我国农村原有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小农式经济,由于现代农业规模大,原有的管理模式在应用中存在局限。相关农业经济的管理体制建设不理想,出现了我国农村很多劳动力为老人、妇女的现象,作业中不具备专业化人员。同时在新社会格局下,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去城市务工,农村强壮劳动力不断减少,使很多大规模机械劳动无法得到合理应用,进而阻碍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

2.2 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我国生产农产品效率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以及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虽然我国农业生产有规模较强的农业科技,但因为我国为农业大国,基础建设设施政府资金投入的较多,各级政府因此面临一定的挑战,进而对农业生产建设基础设施形成一定的影响,建设力度小使农业生产者更多的关注生产创收,因此难以创新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效益提升缓慢。

2.3 农业生产金融体系存在问题

目前新农村建设力度较大,农业生产由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型。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应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但我国农村还没有完善的金融体系,现存金融机构无法发挥出国家惠农政策的作用,无法保障农业经营管理人员系统的安排农业生产,同时影响农业结构。

2.4 经济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素质

管理农业经济的人员应该具备专业性与技术性,并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管理人员组织协调生产、消费和分配等经济活动,并且应该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但目前农业生产中的管理农业经济人员不具备优秀的专业能力,在活动开展中会出现心有余力不足的情况,对合理规划经济活动有一定阻碍。

2.5 缺乏经济管理意识

我国在农业方面长期采用的生产方式是自给自足,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也被称作小农经济思想,这样的农业经济方式将阻碍我国农业的发展。近年,尽管我国强调农业经济的重要作用,将发展农业放到战略高度,并科学规划农业整体发展,但在实现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导致农业经济发展非常不稳定。在我国管理农业经济的意识较缺乏,在思想上不重视农业经济的管理,管理农业经济没有足够的经验,将无法统筹规划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也不重视农业经济的管理,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管理农业经济将会严重落后,并且混乱,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直接影响。

2.6 农业生产企业没有良好的发展水平

目前,部分农村农业的生产企业没有良好的生产水平,甚至一些小型的农业生产企业难以利用规模的扩大来保证效益的增加。因为小规模的生产企业和地区农民间建立的业务往来不频繁,这将阻碍新型共享和利益分担作业机制作用发挥,生产企业难以满足地区农民对于利益的要求,这将使农民不再信任地区生产企业,对于地区农民与生产企业的合作共赢关系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制约企业推广集约化农业产业的发展。

3 农业经济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化策略

3.1 建立健全农业经济发展机制

为有效优化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经济管理,应完善发展农业经济的机制,保证在科学管理制度上正常开展工作。在经济管理机制建立期间,相关人员应该详细了解农业发展中的各个环节,同时合理的安排生产流程,制定与农业发展特点相符合的管理制度。另外,针对农村劳动力减少的问题,有关人员应该合理制定土地流转的制度,可重新开垦荒废土地,以确保农业生产的大规模作业。不仅要完善管理制度,经济管理也应加强与农业生产者、企业的交流沟通,确保稳定发展农副业经济,提升农村经济水平。

3.2 优化经济产业结构

目前,农业生产者的连接机制未能良好建立,因此农业生产者无法充分了解农产品的需求,对农业经营长期发展有不利影响,也阻碍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针对这样的问题,管理人员首先应完善经济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发展更加多元化[1]。在产业结构优化时,能充分发挥出各级政府作用,同时运用农村资源开展规模化生产,重视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发展,不仅要重视生产,也应制定联合生产销售的机制,保证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3.3 创新农业技术

近年,科学技术水平为创新技术提供一定的便利,农业生产中有效的应用了科技,改革并创新传统农业技术,在农业管理中引入更便利的生产技术。以此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使农业更好的开展机械化生产。另外,管理人员应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合理建设,同时加大建设力度,为高效发展农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2]。在农田水利工程中也应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农田,确保旱涝保收,以确保农业生产者获得的经济效益,全面发展农业生产。

3.4 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优化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管理工作。合理建设农村信息设施,有利于提升农村地区互联网覆盖程度,为信息化管理农业经济提供一定条件。高效利用农业信息与数据,有利于农业生产者及时掌握市场需求,进而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时更具针对性,防止出现信息闭塞导致的盲目生产。另外,还可扩充农业生产与销售渠道,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3.5 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管理农业经济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对于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提升人员素质期间,可根据相关指标筛选具有一定能力与积极性的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人员[3]。针对经济管理人员,可定期开展经济管理知识与相关技能培训,使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农业相关技能,充分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以及国家政策,可在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有效发挥自身能力。

3.6 提升联合机制的效用

要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就要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时,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农业产品产销的联合机制,进而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相符合,并优化农业产销结构。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使产业结构更具多元化,农业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自身行政职能,有关机构运用自身资源优势吸引各类农产品投资商,为发展农业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②为与目前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相符合,在农业经济建设中应该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业产品,不断提升农产品竞争水平。③在发展农业经济时,应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建设更加优质的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并增加产品的收益率与竞争力。

4 结语

在新农村建设中优化农业经济管理,首先应完善经济发展机制,优化新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创新农业技术,并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推动农业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