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榆阳区南山区大扁杏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时间:2024-05-25

摘 要:榆阳区大扁杏发展速度很快,各地引种栽培形成一定规模,仅榆阳区已发展到10多万亩,成为当地林农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大扁杏病虫害防治是大扁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杏树的正常生长,杏核的产量和质量。本文通过榆阳区十年来大扁杏病害防治实践,就常见的病害防治方法整理如下。

关键词:榆阳区;大扁杏;病害;防治技术

一、杏疔病

(一)症状

杏疔病又叫红肿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属子囊菌纲肉座菌目,无性世代则为Polystigmina属,属半知菌类球壳孢目。主要危害新稍叶片,有时也危害花和果实。新稍受害生长缓慢且粗短,初期表现为暗红色,后变为黄绿色,其上着生有黄褐色略微突起的小粒点(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节间缩短,叶片呈簇生长。花和果实也可以被害,但一般不为人们所注意,病枝上的花不易开放,花苞增大,花萼和花瓣不易脱落。果实受病后生长停滞,果面上具有淡黄色病斑,同时也产生红褐色小点状分生孢子器。病果后期皱缩干枯,脱落或悬挂在枝条上。

(二)发生规律

病叶先从叶柄开始变黄,再沿叶脉向叶片扩展,变黄部分较肥厚,5~6月份病叶全部发病变为红褐色,肥厚成革质,向叶背卷曲。正反两面布满黄褐色小点状的分生孢子器,雨后或空气湿度大时可以分泌含有大量分生孢子的橙黄色粘液。病叶最后干枯变为桔红色、褐色,质地硬化、易碎,畸形,叶背散生小黑点(子囊壳),病叶成簇残留在树枝上越冬不脱落。

(三)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落叶后至萌芽前,结合修剪,剪除杏树病枝,清除病叶集中销毁或深埋;生长季节,雨季前彻底剪掉病枝烧毁或深埋,消除病源,连续进行3~5年即可消灭此病。

2.化学防治。3月初杏树开花前喷3~5ВO石硫合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芽抽出时喷0.5:1:100波尔多液(配制比例中的数字,依次代表硫酸铜、生石灰和水的重量)。

二、树杆流胶病

(一)症状

流胶病是一种非浸染性病害,多发生在枝干上,流胶主要从伤口及虫口侵入被害枝干,在春季流出半透明的树胶,干后变为黄褐色粘在枝干上,流胶部分呈肿胀状,皮层及木质部变黑腐烂,极易再为其他腐生菌所感染,严重削弱树势和结果。果实流胶多由虫伤等伤口发生,树胶糊在果面上,使果实生长停滞。

(二)发生规律

该病全年都会发生,但流胶量以春夏树木生长旺盛期为大。枝干病害、虫害、冻害、日灼伤及其他一些机械伤害造成伤口、高接换种、大枝更新引起流胶;夏剪过重、农药药害、氮肥过量也能诱发流胶病。

(三)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合理修剪,特别加强夏季修剪,保持树体通风透光,冬季剪除病虫枝,并对较大伤口抹清油铅油合剂等保护性药剂;合理控制氮肥施肥量,及时消灭蛀干害虫;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2.化学防治。3月初花芽膨大期前喷一次4~5ВO石硫合剂;生长期从4月份展叶开始喷50%多菌灵1000倍液,隔半个月一次,连续喷4次;用浓度为1%的苯异咪唑或苯莱特涂剪口和伤口,可以防止轮枝孢菌的侵染,预防流胶病;若已发生流胶病,则应刮掉流胶处胶块,涂抹浓度为0.5%的菌毒清或5ВO石硫合剂。

三、褐腐病

(一)症状

病原菌属真菌,子囊菌纲柔膜菌目,无性世代为Moniliacinerra,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是果实的主要病害,同时也危害叶片、花及新稍。杏果近成熟时最易感染此病,发病初期为圆形褐色斑,然后扩展到全果,使果肉变褐、软腐,病斑上有圆圈状霉层,因此又叫灰腐病,并伴有一股香气。病果大部分腐烂后失水干缩,变成黑色僵果,挂在树枝上,经冬不落。被害幼叶初期边缘有水浸状褐斑,并逐渐枯萎。被害花器变成黑褐色,枯萎或软腐,干枯后残留在枝上。被害枝条初期为长圆形灰褐色溃疡,后期病斑绕枝一周,枝条即枯死。

(二)发病规律

褐腐病菌主要在僵果和病枝上越冬,第二年春天借风雨传播,由皮孔或伤口侵入杏树体的被害器官。一般低温多湿条件下易发病,最适宜的发病湿度为20~25℃,湿度为连阴雨及多雾天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

(三)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杏树落叶后及时清理杏园,摘除僵果,剪除病枝,集中烧毁,以消灭病源。

2.化学防治。3月初发芽前,树体喷5ВO石硫合剂。5月下旬幼果期喷布65%的福美锌400倍液,每隔10~15天喷布1次,连续喷布3次。果实采收后,喷布800倍液的退菌特,控制病菌对枝叶的感染。

四、细菌性穿孔病

(一)症状

病原菌为细菌,主要为害叶片和一年生枝,初发病时,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斑点,且多沿叶脉或叶边缘。斑点初为绿黄色随着圆斑扩大,变为红褐色,直径2mm左右。最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叶。感病枝条常发生溃疡,一年生新梢在春季有水浸状小疱发生,小疱呈褐色,长圆形,可达10mm。当病斑包围枝条时,引起枝条枯死。夏末在当年新梢上以到孔或芽为中心成水浸状紫色斑点,后扩展成大的近圆形病斑,病斑稍凹陷,边缘有树胶流出。病斑干燥龟裂,若干病斑相接导致枝条枯死。

(二)发病规律

此病由细菌引起,细菌在枝干渍疡面上、芽鳞内或在落果内越冬。到春季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叶片及果实表面的气孔、枝條的皮孔是主要的侵染途径。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7~37℃,其中以25~28℃最适。干旱年发病较轻,7、8、9月高温适宜此病发生和蔓延,尤其是连续高温阴雨天气发病最重。

(三)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

建园时避免与桃、李等感病树种混栽,建立无病苗圃;修剪时剪除病枝,清扫杏园,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2.化学防治

3月初春季杏树发芽前,喷1:1:120倍波尔多液或喷5ВO石硫合剂消灭菌源;4月底展叶后发病前喷0.5:1:100倍波尔多液、65%的福美铁400倍液、65%代森锌600倍液、硫酸锌石灰液(0.5:1:100)、50~100ppm链霉素、0.3~0.4ВO石硫合剂。

参考文献:

[1]徐公天,丁梦然,盛茂领,夏希纳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谌有光,王春华,魏宁生.果树病虫及其防治[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3]刘威生.怎样提高杏栽培效益[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艾娟(1982-5)女,本科学历,林业助理工程师,工作单位:榆林市榆阳区林木种子站,主要从事工作:林业技术推广、种苗检验和计生工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