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4-05-25

李玲霞

摘 要:由于我国水稻种植的范围比较大,水稻病虫害的大量发生对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长此以往不加以治理和改善,会导致水稻的产量降低,农民的收入减少。因此,加大研究水稻病虫害问题的力度,采取对应的措施将水稻病虫害问题有效控制和解决。针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展开详细分析,为我国水稻产量的提高贡献应有的力量。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病虫害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防治措施主要依赖化学防治,超剂量、高频率施药,不仅使水稻产生抗药性,还污染土壤和环境,造成稻谷农药残留超标,危害消费者健康,因此,需要建立以生態防治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绿色综合防治技术,确保稻米食用安全。

一、水稻病虫害的现状分析

随着袁隆平先生对水稻的不断研究,我国水稻种植的水平可以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水稻总产量也是在不断地增长,水稻品种也越来越多。但是,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水稻一直受病虫侵害,水稻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就是分布相当的广泛,而病虫害的爆发率也很高。尤其是这几年,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更加高,甚至有一些地方水稻是颗粒无收。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病虫害进行研究,通过实地的考察,采取正确措施去解决病虫害现象,但是采取这个措施的前提就是不能破坏生态环境。

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应用技术

(一)水稻病虫害事前控制

1.选种阶段对水稻品种的选择。在选种阶段,严格筛选水稻的品种,栽植抗病能力强的水稻种苗,提升整片稻田的抗病能力。同时,加强对田间地垄沟壑的整理,保证植株的行间距,确保没有杂物和杂草,这样有利于减少稻田中的虫卵。因此,在种植的过程中要重视水稻品种的选择,并合理安排植株间的距离。

2.保证灌溉水源洁净卫生。很多病菌虫卵都是通过灌溉水播到稻田中的,这就需要在灌溉水的源头采取措施,做好水源水质监测工作。例如在灌溉水的入口处设置过滤网,有效过滤掉虫卵和杂草籽,达到减少虫卵和病菌数量的目的。

(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目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热点,主要是利用有益生物治理稻田内的病虫害,保证水稻安全无公害生产,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防治效果好,减少药物残留,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稻鸭共栖法常应用于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的地区,在水稻栽种超过10d后,在稻田内放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鸭苗,鸭子的数量在100只/hm2左右,孕穗末期停止放鸭。在放鸭期间要保持水深在10cm左右,鸭子以成虫、幼虫以及虫卵作为主要食物,在稻田内不断采食游动,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鸭子会在稻田内啄食菌核影响细菌的生长,践踏啄食杂草,确保土壤通透,起到生物除草的作用。鸭子的排泄物能够作为天然肥料,保持土壤肥力,增加水稻分蘖量。在水源充足、保水能力强、没有洪水威胁的稻田中可以养鱼,饲养的鱼类以鲫鱼、草鱼、罗非鱼、鲤鱼等杂食性鱼类为主,需要种植户对确定养鱼的稻田增高田垄,挖出养鱼沟,放置鱼栏,采用稻鱼轮作,投喂饲料的方法养殖。鱼苗大约在水稻苗返青后放置,在次年插秧前捕捞,总收获量约为150kg。依照鱼的品种不同,稻田投放鱼苗的数量也不同,比如鲤鱼和鲫鱼的投放量为40~80条,罗非鱼的投放量为30~50条,草鱼的投放量为100~120条。这样既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还可以增加种植户的收益。

(三)利用害虫趋性诱杀

1.利用灯光诱杀。大部分害虫具有趋光特点,可以在田间设置诱光灯,诱杀害虫的成虫,减少田间虫卵数量,降低虫口基数。主要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二化螟、黏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杀虫灯安装高度为底部距地面1.5m,每灯间距离80~100m,开灯时间晚8点至早4点。使用周期为环境温度达到15℃以上时,5月中旬开始使用,至9月上旬结束。诱杀高峰时段在天黑后2小时内,定期清除捕杀成虫残体。

2.利用性诱剂诱杀。性诱剂主要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害虫雄蛾,使雌蛾不能正常交配繁殖,减少下代基数,减轻危害程度。诱捕器放置高度距田面1.2m(高出水稻20cm)左右,每个诱捕器之间距离25m(即平均每亩1个诱捕器)左右。诱杀一代二化螟放置时间为6月上旬,内置诱芯1个;诱杀二代时(约30天后)更换一次诱芯。

(四)对稻瘟病进行防控

对于水稻病害而言,最常见的为稻瘟病。根据对水稻病害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能够发现,在对稻瘟病进行有效防控的过程中,要保证明确了解水稻的品种以及水稻种植地的气候环境。稻瘟病在发病时,对水稻植株的影响面积比较小,但是病情比较严重。因此,在水稻植株实际栽种的过程中,可以将农药防治方式与生物防治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对稻瘟病进行及时、全面的治理。将春雷霉素与枯草芽孢杆菌等药物结合实际情况,对稻瘟病进行合理处理。当稻瘟病在发病初期时,如果发现水稻的表面出现白色斑痕,要及时对受病水稻喷洒上述药物,并保证药物和水的比例控制在100g/30kg左右,尽可能将药物的喷洒位置集中在受病的叶片上。在此基础上,根据水稻植株具体受病情况,对药物的喷洒次数进行合理地控制。当稻瘟病处于发病比较严重的阶段时,保证药物和水的比例控制在20g/30kg左右,使水稻品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提高对稻瘟病的治理效果。

三、结束语

水稻的产量影响着我们的生计,水稻是我国不可缺少的粮食之一,所以对于水稻的生产要更加重视。传统的防护已经使用了多年,这种传统的防护办法严重地损害了土壤环境,给土地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绿色防控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还可以保护土地,保护生态环境。所以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控工作中,要有效地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

参考文献:

[1]李作伟.浅析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应用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07):148.

[2]向正华,喻凌治,刘玉华,廖丰娇,单文芳.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效益分析[J].河南农业,2018(08):24-25.

[3]陈振国,吴贵崇,邱少玲.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效益分析[J].新农业,2018(05):15-17.

[4]袁文斌,钟文祥,李茜.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效益分析[J].植物医生,2018,31(01):49-51.

[5]华振宇.浅析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应用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37(24):2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