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策

时间:2024-05-25

摘 要:作为主要农业作物,玉米种植产量关乎着我国粮食整体上生产效果,并对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阶段玉米种植中,要想提升玉米产量,需要强化病虫害防治工作,并结合对科学栽培技术的应用促进玉米种植效果的提升。所以,需要制定科学病虫害防治对策,结合对玉米栽培技术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提升玉米种植有效性。基于此,本文针对玉米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栽培技术;防治对策

作为农业大国,玉米种植为我国主要粮食种植种类。基于社会的发展,传统栽培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玉米种植的实际产量需求,并且受到病虫害的侵蚀,导致玉米种植效果与产量无法达到预期要求,进而制约我国农业事业发展。所以,需要重视对玉米栽培新技术的应用,并结合对当前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现状为基础制定科学防治对策,为玉米种植营造良好环境,促进玉米种植产量的提升,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

一、玉米栽培技术分析

1.土地翻整。要想确保玉米种植效果等到提升,需要在种植之前开展土地翻耕作业。在实际土地翻耕中,种植人员需基于实际种植情况,进行土块规格的控制,实现玉米种植的有效被覆盖,为玉米的生长打好基础。与此同时,需通过对机械设备的应用来替代原有人工作业方式,提升土地翻耕效果以及翻耕效率,缩短玉米的种植时间,并为玉米种植提供良好环境。

2.种子处理。播种作业的开展,种植人员需以当地天气、土壤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合理栽种,种子品种的选择也需符合当地的气候环境,以此提升种子的成活率,促进种植效益的提升。在播种作业之前,种植人员需先对种子进行处理,结合搅拌、浸泡以及晾晒等操作提升种子的发芽率以及自身抵抗能力。在播种作业开展过程中,种植人员需结合实际情况添加适量的磷酸二氢钾、种衣剂等药物。种子播种之前的处理作业,是确保玉米种子发芽率,提高玉米幼苗自身抵抗力的基础前提。所以需要针对种子的晾晒、浸泡以及搅拌时间进行合理控制,避免种子质量受到暴晒影响。

3.播种作业。播种时间的确定关乎到玉米种子的成活率,一般情况下玉米播种作业的开展月份为固定不变的,但是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温度、气候条件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具体播种时间存在一定差异。所以种植人员需要基于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播种时间,确保播种效果不受时间的影响。

与此同时,种植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农业机械设备来提升播种效率与质量,在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其玉米种植质量可以等到保障。另外种植人员需要明确,光照条件与土壤条件会影响到种子生长质量,所以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尽可能为玉米种子创设良好土壤条件以及光条件,进而达到玉米栽培高质量、高产的目的。此外,针对种植方式的选择,当前玉米种植方式主要分为宽行种植模式以及窄行种植模式,无论选用何种种植方式,需要控制行间距在20cm左右,进而提升种子生长效果。

4.施肥处理。玉米的生长离不开相关肥料的供应,通过相应营养成分的提供来促进种子幼苗的生长。所以需要强化种植施肥工作,结合玉米实际生长情况科学使用,保证玉米幼苗生长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营养支撑。种植人员首先需要对玉米地内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施肥量的有效控制。通常情况下,玉米地每亩需要氮肥40公斤、普钙50公斤,结合种植人员追肥作业的开展提高化肥使用效果,进而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当然,针对不同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种植人员需要控制氮肥与钾肥的不同比例,进而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实际营养需求,提升玉米种植效果。

5.科学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工作的合理开展是促进玉米种植质量、效率的重要保障。而针对田间管理工作的开展,涉及到苗期管理、穗期管理以及玉米成熟期管理。首先,开展苗期管理工作时,种植人员需要强化对幼苗的间苗、补苗、松土、除草以及追肥工作的开展,为玉米幼苗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其次,开展穗期管理工作时,需要基于实际情况开展中耕松土作业,可以在玉米行间开展深度中耕,以此提升玉米植株根系的生命力,强化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以及病害防御能力。最后,在成熟期管理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玉米生长水分的控制,如若种植人员发现存在缺水、干旱的现象,需要及时进行补水。此外,如若玉米植株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授粉不佳的状态,种植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结合人工授粉的方式提升玉米的产量。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对策

1.大斑病与小斑病。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植株处在炎热多雨的夏季,极易导致玉米植株产生大斑病和小斑病病害。其主要症状特征为植株叶片呈现出灰绿色的斑点,该病害具备较强的传播性,如若不及时治疗,会快速扩散。而針对大斑病与小斑病的防治,种植人员需要明确二者之间存在传播条件差异,小斑病传播最佳温度为25℃,而大斑病的最佳传播温度为20℃。基于此,种植人员需要以此为基础,以10天为一周期,对玉米植株进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喷洒,每次平均喷洒二至三次,以此实现对大斑病与小斑病的有效防治。此外,种植人员需要强化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通风控制,进而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

2.纹枯病。纹枯病的患染对玉米植株的生长产生严重的影响,一旦玉米植株感染纹枯病,会出现植物腐烂的情况,造成玉米植物的死亡,甚至对玉米种植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玉米植株患染纹枯病的位置通常在茎秆、叶鞘等部位,如若不及时解决控制,会严重影响到果穗的生长。基于此,需要种植对纹枯病的防治。在实际防治中,种植人员需要在患病初期阶段进行患病位置的切除,并为切除部分进行相关药水的涂抹,进而确保玉米植株的生长活力。与此同时,种植人员可以将0.1公斤的井冈霉素水剂兑入到200公斤清水之中,然后开展药物喷洒工作,以此实现对纹枯病的防治。

3.玉米螟。玉米螟作为最常见的玉米种植害虫,主要食物为玉米植株叶子,并且长期依附于叶片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米螟会不断钻入到玉米穗的内部,进而对果穗的生长产生严重的影响,最终造成玉米产量减产。基于此,针对玉米螟的防治,种植人员一方面可以结合生物防治的防治,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利用赤眼蜂、黑卵蜂等物种实现对玉米螟的防治。而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对敌百虫的应用,进行植株的灌心操作,以此实现对玉米螟的有效防治。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种植作为我国农业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关键,提升玉米种植质量、产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水平提升的首要工作。而在现阶段玉米栽培中,受到病虫害与栽培技术滞后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种植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要求。基于此,需要重点把控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以及病虫害防治对策的实施,基于对当地土壤、气候、温度等条件的综合性分析,进一步深入研究玉米栽培技术,并通过合理防治措施的制定来提升玉米植株病虫害防治效果,为玉米植株生长创设良好条件环境,进而推动我国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凤华, 李玉平. 试论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 农业与技术, 2014(6):105-105.

[2]张丽萍. 玉米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对策探析[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2):70-70.

[3]茶菊青, 杨义仁, 杨福慧. 玉米的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分析[J]. 南方农业, 2018.

[4]艾尼瓦尔·吐尔逊, 哈米提·阿不都米吉提. 新疆博州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 2018(17):50-51.

[5]杨宇. 固安县玉米栽培技术及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3):163-164.

[6]李时兴, 李雪梅.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8):102-102.

作者简介:王晗(1970-04-)女,农艺师,贵州贵定县人,主要从事农业工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