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胡佳恒
一张被称为“3111工程”的城市监控网络,正在大陆密集铺开。“3111工程”是“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项目简称,此工程代号“3”表示在省市县三级开展工作,三个“1”则分别寓意在有条件的省选择一个市(地市),有条件的市选择一个县(或区),有条件的县(或区)选择一个街道(或镇)建设监控警报系统。
原公安部一所副研究员李加洪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2008年全国铺开“3111工程”的新一轮试点城市100个,投入建设资金200亿元。一般情况下,省会城市的工程费用在亿元以上。据一位参与试点考察的人士透露,在试点中的部分县城,建设“3111工程”款项也在千万元级别。这些款项一部分来自政府拨款,另一部分来自于建设项目所涉及的事业单位自筹。在资金紧张的地区,还有由建设单位垫资,订立分期付款合同的模式出现。个别地方亦有将下发的4万亿投资资金,投入试点工程建设的个案。
群体事件预警手段
根据工程建设要求,这一系统的监控范围将涵盖整个城市内部与城市之间的治安卡口、交通要道、重要单位、大型聚集场所、治安负责场所、重点要害部位等。改变此前各地城市监控报警系统仅为治安监控而建,且系统相对独立,不能与GPS、公安三警合一系统等联动的陋弊。
事实上,“3111工程”意在打破城市间实现视频监控和报警的联网障碍,将业已存在的数量庞杂、分属不同产权部门系统的各类监控点,整合收归公安系统掌握之中,而大型视频监控系统是“3111工程”的核心难点,亦占工程投资的主要份额。
这一概念的明晰始于2005年,公安部在当年8月提出关于开展建设城市报警和监控系统的意见。此前,北京市宣武区、杭州市、苏州市与济南市这4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被先行选择进入“城市报警与监控联网系统”试点,在此基础上,“3111工程”概念脱胎而出。
2005年,公安部第二批圈定武汉、克拉玛依等22个城市作为部级试点单位,四川江油、陕西甘泉等485个市县作为省级试点单位,以点带面,建立起一个由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分局、派出所(街道)三级结构全部联网运作,信息实时调阅的系统。
至2008年5月第二批试点工作验收完毕时,全国部级试点城市新建监控点约计1.2万个,近500个试点单位及其他城市的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也已初具规模。公安部门期待通过对这22个城市的试点验收,能厘清全国监控网络的整体情况,以便在今后更大范围推广报警与监控联网系统。
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第二批试点开展前后,北京市各种图像信息采集设备已达26.3万台,其中绝大部分是由社会力量和社会单位出资建成,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出资安装比例占5.7%。但各单位的监控仅是保证自身安全防范的自保系统,设备、网络相对独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极为薄弱。
值得注意的是,对报警与监控系统的运用,在部分地区也已成为公安部门发现群体性事件苗头的预警手段之一。公安部科技局副局长谭晓准曾向媒体披露,在浙江义乌进入“3111工程”试点序列之后,不单通过监控查获可疑人员1万余名,更预防群体性事件达1000余起。
事实上,由于公安系统现有的三级专网无法满足“3111工程”的大规模联网要求,目前较为理想的模式,是作为主要用户的公安部门,通过电信部门提供的线路,实现监控点画面联网。电信部门在这—_工程的设备初装与租费上,在未来也或许将获得一笔不菲的固定进项。
而对于一个中等规模城市而言,建设“3111工程”项目投入至少需要数千万元,有些省份计划上安装百万数量级的摄像机,其投入更是数百亿元或者更多。全国地级城市接近500个,按照这样的规模,每年全国投入的建设费用将殊为浩大。
据称,公安部试点工作的目的也就是为了防止各地盲目投资,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因为现时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有将这项动辄上亿的“平安城市”配套基建,作为拉动内需举措的倾向。
公共安全产业浮出水面
国际社会发展经验显示,国家经济发展与突发公共事件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处于1000至3000美元之间时,突发公共事件一般处于上升期,大陆推进“3111工程”的时点,也恰好位于这一区间。
作为一门新兴行业,公共安全产业可根据发生成因与过程,分为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核安全、火灾与爆炸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境检验检疫七大领域。李加洪说,大陆所谓安保与公共安全产业,在1984年前后才逐渐被广泛提及,而此前的安保监控范围颇窄。进入1980年代,金融与文物保护行业开始进入安保与公共安全范畴,但当时也是以社会单位为主。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个新的动向是个人对于安保的需求开始愈来愈多。
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王冀昆曾对大陆媒体表示,大陆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这种形势还在加剧。
当局采取的行动,是计划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治理体系。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中,即指“以信息、智能化技术应用为先导,发展国家公共安全多功能、一体化应急保障技术,形成科学预测、有效防控与高效应急的公共安全技术体系”,以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与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持,在这套体系之下,公共安全产业开始发展。
公共安全产业的建设,亦得到来自中共高层的认可。2008年胡锦涛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38研究所视察时点题,称在国防科技出成果的同时,要考虑怎么将这些成果应用到民用上来,生产民品,抓公共安全产业,不仅为国家国防科技做贡献,也为民生做贡献。
中共高层的意见,几乎为现有大批“军转民”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开辟了第二条道路,在2009年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首次向海外展示了专为执法和军事机构、政府人员开发的无线电监听系统,其在展台上散发的手册,也出现了进军“公共安全”领域的描述。美国国防工业协会有消息称,CETC还有意打入美国国土安全市场,以获得美国政府的大额订单。但38研究所所长吴曼青曾撰文指称,大陆现有公共安全企业一万余家中,有研究机构的不到5%,有研发活动的只占20%,与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
吴曼青称,有效应对公共危机的体系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危机应对网络,这个网络既包括政府、非营利组织,还应包括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私有机构。这种管理的网络扩展到整个社会,将有助于形成平时和战时有效衔接、统一调配资源、快速危机响应的公共安全管理格局。
被认为公共安全管理最好的美国,由各类主体构成了一个功能完善的产业链。除了政府、非营利组织之外,市场组织、营利机构在公共安全建设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技术装备支撑、人才培养储备、危机支持配合等方面。
与之相比,大陆的公共安全产业尚在襁褓,地方政府面对公共安全服务商业化的趋向,更多地还是从产业开发和新增经济增长点的角度考量,如安徽省日前以专题会议的形式,确定由合肥市牵头创立第一个国家级公共安全信息技术研究院。合肥市初步规划建设一座占地近3平方公里的公共安全产业基地,预计到2012年,基地年产值达到240亿元,全市公共安全产业产值超过400亿元。
编辑 陈磊 美编 黄静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