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胡海林
猪圆环病毒病已成为养猪业危害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各级各地都加大了该病的防控力度,为使广大养殖从业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本病,科学合理的预防疾病发生,减少疾病经济损失,本文从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疾病诊断、综合防控等方面做一探讨,以期为广大养殖场(户)提供参考。
一、疾病概述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一种猪只免疫抑制性疾病。临床多以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和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等形式表现,圆环病毒侵害机体的免疫器官,使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丧失,导致猪体免疫力低下,为其他感染性疾病打开通道,常易与蓝耳病、伪狂犬、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混合感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当前猪场较难控制的疾病之一。
二、流行特点
猪圆环病毒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动物病毒,有PCV1和PCV2两个血清型, PCV2为致病血清型,分为5个基因型亚群,其中PCV2-2b被认为具有较强的致病型。有文献指出,2010 年在中国发现新的基因型 PCV2d,也被称为mPCV2b(PCV2b 的突变型),通过监测发现 PCV2d 有替代 PCV2b 成为优势流行毒株的趋势。国内也有关于PCV3的报道,但该病普遍认为是不致病或致病型较弱。
猪圆环病毒的天然宿主是猪,不同日龄、性别的猪只均可感染该病毒,猪只保育阶段为疾病高发期;病毒的传播途径较为广泛,可经鼻口、水源以及饲料等进行水平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饲养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等应激因素都会引发该疾病发生;该病的发生无季节性,但一般认为4-9月份为疾病高发期。
PCV2b在我国猪场中普遍存在,抗原检出率近100%。圆环病毒病本身不会有太严重的表现,猪只多呈带毒不发病的状态,畜主关注度不高,往往是猪群出现PMWS、PDNS 、PRDC、蓝耳病、肺炎支原体、生产繁殖障碍等情况时才会发觉。因此近年来养殖户观念也有所转变,将圆环病毒病作为重大防控疾病对待。
三、临床表现
PCV2主要影响猪只免疫系统,造成猪只疾病感染通道打开,干扰其他疫苗免疫效果,导致免疫失败,出现多种疾病的混合感染。
1.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PCV2的感染率可以高达95%-100%,但PMWS的发生率仅为5%-15%。饲养密度、过早断奶、PCV2b流行,往往是PMWS出現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多与沙门氏菌、肺炎支原体等感染相关。早期PMWS呈现消瘦、体重减轻、呼吸困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死亡率达20%以上;晚期PMWS以腹泻为主要症状,死亡率高达80%以上。
2.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
病毒侵害皮肤和肾,引起猪只全身多部位出现红斑、斑点、隆起的小丘疹,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呈红色或紫色,偶有皮肤溃烂现象,发病死淘率不高,但严重影响猪只生长,造成料比增加,效益降低,种猪企业因猪只外观而影响销售。临床上应与其他疾病,如蚊虫叮咬、猪丹毒、猪瘟、渗出性皮炎等病因鉴别诊断。
3.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
引起PRDC的病因较多,临床多发在16-20周龄的猪只,表现为饮食下降、生长缓慢、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在出现PRDC的猪群里,往往可以同时检测到蓝耳、圆环、支原体等病毒抗原,证实三者往往是协同致病。
四、疾病诊断
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诊断是比较复杂的,在田间感染的情况下,表现出PCV2系统性疾病临床表现的猪只通常感染了多种病原,因此现场诊断时,需要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测等做出诊断。
要充分了解猪场PCV2流行病史、猪场免疫程序、发病日龄及特点。临床重点观察猪只相关症状,如猪只消瘦、生长缓慢、皮毛粗糙苍白、猪只均匀度较差、皮炎肾病综合征特点、母猪繁殖障碍等症状;病理剖检以腹股沟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但不出血(蓝耳病也会导致同样的病例)、间质性肺水肿、繁殖障碍等较为常见。
确诊PCV2系统性疾病,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测。PCR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的诊断方法,通过PCR方法,可以从感染猪体内绝大多数的组织或血清中检测到DNA病毒,对于慢性感染病例,需从多头猪体内的多个组织中检测病毒;对于活猪诊断,可以使用定量PCR方法对血清中圆环病毒进行定量,一般认为,若每毫升血清中圆环病毒的数量>107,通常可以导致PCV2-SD圆环病毒系统性疾病的发生。但临床健康的猪感染PCV2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定量PCR的结果解读需要谨慎。
五、综合防控
1.强化管理
做好引种管理工作,强化健仔猪选择,做好日常巡栏,及时发现弱仔猪并隔离处理;同时,日常卫生、饲养密度、环境消毒、减少应激、营养结构等都是关键因素,提高猪场综合管理水平,增强猪只疾病抵抗力,是预防疾病的根本。
2.疫苗免疫
接种PCV2疫苗已被认为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大类疫苗,分别是全病毒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不论哪种疫苗,都是无法完全清除猪只体内病毒的,只是降低了猪只体内病毒载量,能极大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是较为有效的防控措施。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需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很多疫苗生产厂家在产品使用说明中标注是仔猪14日龄免疫,这是不尽科学的。实际生产中,免疫程序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是否免疫母猪、母源抗体干扰、生产感染阶段、饲养周期长短等因素。
有商家提倡只免疫母猪,但往往出现仔猪保护力不够,或保护时间短等问题;也有商家提倡只免疫仔猪;实际过程中,很多猪场采用了母仔同免的方式,这种情况下,一般建议将仔猪的首免时间推迟到仔猪断奶前后,避开母源抗体干扰,并在2-3周后二次免疫。并做好猪场血清学监测工作,了解本场疫病防控现状,及时调整免疫程序。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