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浅析

时间:2024-05-28

陈伟

摘 要:就业一直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存在普遍的不足与滞后,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既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又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建立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对策

高校的创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能力,可以使大学生在毕业后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与促进社会发展。在如今的大学生课程体系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势在必得,因为从学生的主观愿望,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两方面来看,在大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中贯穿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能够增强毕业生的创业能力,推动学生多方位就业,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一、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促进就业率提升的有效保证。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措施。这一举措有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高,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通过高校内部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对就业和创业、以及社会的整体就业形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做好步入社会的相應准备;与此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竞争优势,促进大学生快速就业;另外,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还能鼓励并帮助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进而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2.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必然之选

就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言,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和择业困难的必然之选。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要求高校必须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另外,党中央、国务院相当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难题,出台了比如“春风行动”、“彩虹计划”等一系列覆盖城乡的就业创业方针政策,帮助实现大学生的就业梦和创业梦。这一系列的方针指导和政策支持,能够有效保障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难题得以缓解。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

1.对大学生个人的意义和作用

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首先能给大学生一个较为系统的就业前教育,能够帮助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其次能够帮助大学生准确定位自己,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工作能力形成较为准确的判断;再者,还能帮助一部分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经过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大学生整体就业率的提升,这对大学生个体来说,不仅是就业前必要的教育和培训,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举措。

2.对整个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一是高校教育方面,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还能给高校带来良好的社会舆论,自不待言,这能给高校的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小的助力,还能带动其他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发展,形成良好的教育风气。

二是社会和谐方面,高校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能够有效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尴尬局面,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出路十分迷茫,他们往往倾向于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就业,不愿意到西部欠发达地区锻炼,也不愿意主动参加基层工作,造成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竞争激烈,而西部地区人才紧缺,就业分布不平衡。同时,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对自己的性格、能力认识不够客观,只想选择公务员、企业管理等岗位,不愿意到艰苦的岗位工作,因此导致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创业知识,在创业的过程中缺乏经验,不能够很好地处理创业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在专业方面,一些人才紧缺的专业如计算机、机械自动化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高,毕业生供不应求,但哲学、经济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企业用工紧缩,就业岗位减少,而我国每年毕业生持续增加,加上非应届毕业生就业需求量的扩大,加剧了就业需求与岗位减少之间的矛盾。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毕业生又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大学生就业群体表现出倒挂现象,学历越高,就业越难。当今的经济形势让我们必须看到,创新是国家发展之源,创业可以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技能,为国家培养优秀的自主创业力量,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对策

1.把创业价值观灌输进大学生的思想当中

创业教育培养的是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教育理念则会形成大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对自我理想的追求,和行事做人的准则判断。所以高校的创业教育理念应着力于引导大学生对全新价值的追求。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在挖掘人类最高活动的本质基础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创新能力这样一种全新的理念与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这三个方面。一是在日常的行政管理中与专业的教学计划要让大学生形成创业意识的培育,监督帮助大学生在创业意识上的学习,努力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的融合。二是利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树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培养他们的自我创业与就业意识,使他们有胆识,有魄力,有眼光,有社会责任感与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外化为良好的创业行为。在即将创业的路上做好充分的准备。三是要重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对待。这样才会形成不同特色的创造性人才的大学生。同时也才能保持他们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开拓平台,完善创业教育

就业和创业其实是相通的,比如说,为满足就业要求,学生需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擅长和个性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差异,还应时时关注专业就业动态,能够大致把握将来的就业方向,如此才能抓住更多机会。此外还要具备科学决策的能力,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创业就是把以上这些因素付诸实践,并有所发展。比如学习理论知识时,如果能够和企业需求联合起来,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这便是创业的过程。因此,各高校应该完善创业教育实施体系,该体系可分为以下几部分:endprint

第一,个性发展。每个人的能力和擅长领域都不同,应当帮助学生发展个性,比如开发职业生涯管理软件,通过测试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对自我作出比较科学的评价,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和目标。在完成每一步后做好总结工作,将来可作为简历材料。

第二,技能培训。创业除了具备专业技能提供创业方向,创业者还需具备其他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合理组织一个项目,管理好团队,领导员工逐步完成项目。要具备较高的写作水平,能够应付各种书面交流。个人综合素质也应提升,比如自信心、创新意识、责任心等。第三,实践训练。这是就业创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因素,学校教育应当走出课堂,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比如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到企业体验工作,积累工作经验。

3.培训教师,利用社会力量

在高校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始终不能忽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落后之处,教师大多时候代替学生成了课堂主体。而且,传统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经验,以至于在就业创业教育中无法结合自身经验,给学生指引明确的方向。因此,要想提高就业创业教育水平,除了对学生展开实训,还应对教师展开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实践,积累经验,培养双师型教师。比如在寒暑假到当地企业了解情况,参加相关项目活动,也可以联合其他教师与社区合作,在通过实践活动积累就业经验。其实很多高校每年都会聘请社会企业的优秀人才到学校举办讲座,指导学生就业创业,也可以聘请类似的人才到学校兼职教师,为学生分析就业状况和创业艰辛。学校资源毕竟有限,而且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在实践实训方面较弱,所以应该创新办学理念,积极和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比如政府应当给与政策上的支持,并对其尽心科学引导;与金融机构合作,可以获得投资,用于各项建设。校企联合办学是当前很多高校采取的新模式,企业提供实训场地和实践岗位,如建设创业园等。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输出,按照企业的用人要求组织学生到企业上岗体验,熟悉工作环境和流程,了解岗位要求及职责,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加强大学生自身专业素质提升

大学生自身要多反省自我,努力提高实践技能,积极参加实习培训,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正确认识自我,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大学生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对自身有清晰准确的定位认识,积极面对经济下行趋势之下的就业困境,坚持“先就业,再择业”的准则,科学调整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大学生要强化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增加实践的机会,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实践经验的原始累积之中,只有专业技能强,才能有工作的主动权。此外,大学生可以将毕业后直接创业的直线就业想法调整为毕业后先就业再创业曲线就业想法,先了解当前形勢,再进行创业,保证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创新教育的关系辨析[J]. 曹扬,邹云龙.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2]大学生创业风险及其控制[J]. 彭志武,徐佩瑛.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

[3]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特性及实践路径[J]. 马小辉. 中国高教研究. 2013.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