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梅再胜
双孢蘑菇生产过程中,除了杂菌感染和害虫为害之外,还存在菌种不萌发、菌种萌发后不吃料、菌丝消失、死菇等 9 种常见问题,现将其原因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菌种不萌发
1.症状。菌种块接种到培养料上,未见菌种萌发。
2.原因。①播种时连续2~3天温度高于 33℃,使菌种菌丝灼伤;②培养料内氨气浓度过大,导致菌种菌丝中毒;③菌种老化;④有螨虫为害。
3.防治技术。①气温稳定降至 32℃以下,最好是18~28℃时播种;若播种后遇 32℃以上高温天气,早、晚及时通风透气,防止菇房长期处于高温、闷热状态。 ②若培养料内氨气浓度过大,可采用打扦、翻格、通风、喷洒甲醛中和等措施,及时排出氨气,再补播双孢蘑菇菌种。③购买菌种时,应选适龄菌种;如果已播的菌种确为老化菌种,须及时重新补种适龄优良菌种。 ④螨虫为害时,首先喷施炔螨特乳油或溴氰菊酯乳油灭杀螨虫,再补播双孢蘑菇菌种。
二、菌种萌发后不吃料
1.症状。菌种块接种到培养料上以后,菌丝能够萌发,却不深入培养料内。
2.原因。①培养料含水量严重不足、湿度过大;②偏酸(pH 值在 6.5 以下);③营养成分配制不合理;④氨气浓度过大;⑤有小粒霉病为害。
3.防治技术。①可用报纸覆盖菌床, 向报纸上喷1%生石灰水加湿,向菇房地面和墙壁喷水,增加湿度;培养料湿度过大,通过打扦或撬料,再加大通风力度,使培养料内水分快速蒸发;②培养料 pH 值 6.5 以下,可用pH 值 8~9 的生石灰水喷洒;③培养料营养成分配制。
不合理,分析配方,对症下药;④氨气浓度过大,喷施少量甲醛中和、加强通风透气,排出氨气;⑤有小粒霉病轻微感染,及时挖除感病部分,重新补播菌种。
三、菌丝长势不旺
1. 症状。菌丝在培养料中分布稀疏, 长势纤细瘦弱、不健壮、不旺盛,菌丝生活力差、积累营养少。
2.原因。①培养料配比不合理, 必需营养成分不足;②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通风透气条件不好。
3.防治技术。①按科学配方合理配制培养料,营养成分不足,可有针对性地向床面喷洒营养液; ②及时调节菇房温度、湿度和通风透气等条件,促进菌丝健壮生长。
四、菌丝消失
1.症状。菇床菌丝突然开始消失,且消失面积逐渐扩大。
2.原因。①主要是螨虫为害;②菇床覆土后,浇水过多。
3.防治技术。①按技术规范搞好培养料发酵和菇房卫生。 螨虫虫体很小,为害初期有时不容易被发现。因此,双孢蘑菇播种 5 天以后,一旦发现体型细小、扁平或椭圆形、白色或黄色的螨虫时,立即用菊酯类农药熏蒸灭杀,或选用炔螨特乳油、溴氰菊酯乳油等药液喷杀,或用菜籽饼、糖醋与农药配制毒饵诱杀。②菇床覆土后,浇水量要适当。
五、菌丝徒长
1.症状。菌丝生长过旺,茸毛状菌丝生长致密,菇床覆土后菌丝常冒出土面,形成较厚的白色菌被,菌被板结难以出菇。 此问题以气生型菌株发生最为严重。
2.原因。①培养料含氮量过高或腐熟过度;②发菌期间遇高温、高湿环境,且通风透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偏大;③菇床覆土后湿度偏大、通风透气偏少。
3.防治技术。①按科学配方合理配制培养料,防止含氮量过高、湿度过大。 ②控制好培养料发酵期间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透气条件,避免培养料分解速度过快而过度腐熟;控制发菌期间培养料的温度在 15~26℃,超过 27℃要及时通风降温;控制发菌期间空气相对湿度在 70%~85%。 ③菇床覆土后喷水不要过量,喷水要在早晚凉爽时进行;发现菌丝徒长,及时用刀子划破菌被,补覆细土,适当喷水,加大通风量。
六、菌丝不上覆土
1.症状。菇床覆土喷水后5~10 天菌丝不上覆土, 且细弱并呈灰白色, 严重者土层表面完全见不到菌丝,甚至料面发黑。
2.原因。①菇床覆土后喷水过多, 水分大量渗入培养料,造成料层与土层菌丝脱节;②菇床覆土喷水后,环境温度连续多天超过 27℃,通风透气不良,菌丝多天处于高温、高湿缺氧状态,生活力减弱、衰退;③菇床覆土后喷水过少, 或菇房保湿性能太差、通风过量,使土层过于干燥;菇床覆土后喷施农药过多或浓度过大而产生药害;④所覆之土酸性重。
3.防治技术。①覆盖菇床选择适宜的干细砂壤土或泥炭土,并将 pH 值调至 7.5~8。 ②菇床覆土后喷水适当,注意先湿后干,覆土 2~3 天内要轻喷勤喷,将土层的含水量调足,以刚浸透覆土层而不渗到培养料层为宜。 ③喷水后通风透气几小时,至表土不黏手为止,以后几天在土层干燥时适当喷水;控制环境温度在 15~26℃,不可超过 27℃。 ④如需施用农药,要选准农药品种,配制合理浓度及施用量。
七、死菇
1.症状。双孢蘑菇现蕾以后,成片的菇蕾变黄、萎缩、死亡,这种现象在第二批菇以后发生较多。
2.原因。① 菇蕾密度较大,营养供应不足;菇蕾米粒大小时,喷水过多;环境高温高湿,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大,幼菇缺氧;培养基土层含水量过小;低温季节喷水量过多,使菇体水肿黄化,溃烂死亡;②双孢蘑菇采收时, 人工不小心导致周围小菇受到碰撞而造成损伤;小菇生长过程中温差过大;③有害病原微生物侵染及害虫为害;农药使用不当产生药害。
3.防治技术。①加强双孢蘑菇栽培管理,合理通风换气、控温、控湿,合理用水,创造满足子实体生长所需要的条件;②采收时要小心,不要伤害到小菇;③搞好菇房环境卫生,加强病虫害防治,注意合理使用农药。
八、菇体提前开伞
1.症状。菇体尚小, 生理年龄未达到开伞期就提前开伞,幼菇的菇盖与菇柄膜脱落,菌褶呈淡粉红色。
2.原因。①环境温度偏低、空气干燥、菇床水分不足,使幼菇提前开伞;气温下降后又快速回升,使原来缓慢生长的幼菇难以适应,菇盖部分生长过快,迫使菇体开伞;②空气湿度过高,覆土层湿度过低,子实体发育失调;培养料内的养分供应不足;幼菇密度过大。
3.防治技术。①当气温急剧下降时,保持菇房温度、湿度稳定;及时调整土层湿度与空气湿度的平衡;②出菇中后期,当培养料养分供应不足时,适当随水喷施营养液;菇床喷水要按技术规程进行。
九、子实体畸形
1.症状。菇体菌盖高低不平、形状不圆整、菌盖小、菌柄长,影响双孢蘑菇的产量、质量和商品性状。
2. 原因。菇床覆土过厚,覆土层过于干燥,且土粒偏大,对菇体产生了机械压迫。
3.防治技术。选用结构疏松、透气性好、有一定持水能力的砂壤土或泥炭土覆盖菇床。 覆盖之前将土粒充分打碎,覆土厚度控制在3~4厘米,适量喷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