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时间:2024-05-28

黄灵松

摘 要:为了对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病虫害发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制定出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针对大豆、金银花以及花生三种农作物的不同间作模式对病虫害的影响状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经过研究发现,金银花、大豆以及花生的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病虫害的控制都会存在一定的作用,经过对这三种间作物的不同间作模式中金银花的处理效果最佳,经过分析发现间作模式的大豆是最适合调控病虫害发生的一种间作模式,通过对这种间作模式的合理使用,就可以达到有效调控油茶幼林的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稳定发展。

关键词:不同间作模式;油茶幼林;病虫害;影响

油茶属于山茶科常绿灌木,在我国有着很长时间的栽培历史,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但是目前我国由于对其管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茶产业的发展,为了进行合理的农作物间作,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对因此针对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一、作物间作分析

农作物间作技术可以实现农作物对空间、土地和气候的合理利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的复种指数,保障农作物的高产。在农业生产中根据农作物之间的关系合理种植,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达到降低农药的使用,有效节约生产成本的作用。

目前在我国有很多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都进行了农作物之间的混种,例如,在玉米地里间种南瓜,南瓜花蜜可以实现对玉米螟虫天敌的引诱,接着通过天敌的寄生作用可实现有效降低玉米螟虫对玉米的危害;在玉米地中间种黄瓜,会减少半数以上的黄瓜花叶病;玉米和辣椒间作,由于玉米可以为辣椒良好的遮阴,辣椒就可以减少65%以上的辣椒日灼病;玉米和白菜间种就可以使田间的温度低于净种玉米时的温度低,同时还可以减少30%左右的白菜病和15%左右的白斑病,降低白菜软腐病和霉霜病的发生几率;在冬瓜和番茄进行间种时,可以有效实现对番茄的日灼病发生的降低等等。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同农作物的间作可以对油茶幼林的病虫害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的病虫害的作用也不同。

二、试验概述

1.试验设计。在这次的试验当中,应选择12个条件相同的标准样地,300株油茶植株,在本次试验中选择了三种植物作为油茶幼林的间作对象,分别是大豆、金银花以及花生,选择一块没有间作的油茶纯林作为试验的对照组。在试验期间,要保证对每块样地的管理条件相同,比如除草、施肥和浇水的林间管理,同时要保证每块幼林的生长情况良好。

2.研究方法。在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的研究调查要在间作物的花期之后,采样方法主要为五点采样法,通过直接对油茶幼林的病斑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对油茶幼苗的虫害发生率和油茶幼林病虫害发生的指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判断出不同地区发生病虫害的程度。

三、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病虫害产生的影响

林间农作种植属于新型的种植模式,對这种模式进行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使用率,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还可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所以该模式将会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

1.对主要病害产生的影响。油茶幼林容易产生的虫害有油茶炭蛆病、油茶烟煤病以及油茶软腐病等,不同的虫害有不用的表现,油茶炭蛆病的变现为病果初生黑色的斑点,随后黑色斑点会不断扩大,形成黑色的圆形病斑,当病害严重时甚至还会出现全果变黑的现象;油茶烟煤病的表现为,初期会在油茶业的叶柄和枝条的表面形成煤色的霉点,之后会沿着油茶的枝干进行扩散和蔓延,逐渐形成黑色的烟煤层;油茶软腐病的表现形式为病果最初会出现类似水泽状的淡黄色斑点,最后逐渐形成黄褐色的圆斑,在遇到阴雨天时,圆斑部分就会逐渐的腐烂。不同的间作模式下的农物的发病率会有明显的不同。经过相关的研究表明,在农作物间作模式下的油茶林的病虫害发生的概率较低,没有进行农作物间作模式的油茶幼林发病率较高,三种间作模式都会对油茶幼林的病虫害防治产生积极的作用,而通过金银花与油茶幼林的间作模式可以达到相对较好的防炭蛆病的效果。

2.对主要虫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油茶林发生病虫害的情况的研究,可实现对不同间作模式下的油茶幼林病虫害的了解,在农作物间作模式下的油茶林的病虫害发生的概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对油茶林的病虫害的控制。通过不同间作模式的比较可以明显的发现,金银花与油茶幼林的间作模式与普通的油茶幼林相对比没有明显的防虫差异,大豆与油茶幼林的间作模式以及花生与油茶林的间作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主要虫害的防治,花生间作模式对虫害的控制效果较为显著。

四、影响油茶病虫害的原因分析

在油茶幼林中实现花生、大豆以及金银花的间作,就会造成农作物和生长环境以及农作物和农作物之间产生复杂的变化,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病虫害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原因如下。

1.环境因素。农作物间作种植模式的产生,改变了油茶幼林之间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同时也改变了油茶幼林的空间结构,从环境的角度来讲,为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土壤肥力的因素。很多学者认为,农作物间作种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壤的肥力和土壤的养分,并且经过后来的持续研究发现,农作物间作种植模式确实可以起到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大豆间作种植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钾、氮的含量,但是随着土壤中氮含量的不断升高,增加了病害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对土壤实现钾肥的合理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3.抗菌作用。经过相关的研究表明,金银花提取液可实现对黑曲霉以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与此同时,金银花的提取液中还含有绿原酸,该物质可实现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产生抑制的作用。另外金银花中的正丁醇提取物也可以对溃疡病菌的生长产生抑制的作用。

4.其它因素。对于农作物间作种植模式所产生的作物天敌诱集和阻挡效应都属于间作调节生态的重要因素,比如玉米和水稻实行间作模式可以实现对稻田里的飞虱数量实行有效的控制,间作物的花粉或者花蜜也可以对作物的天敌昆虫进行吸引,并延长作物本身的寿命,达到对害虫寄生的目的。

五、结语

由于农作物的种类和生长环境需求呈现多样性,农作物所面临的虫害种类也有所不同,因此再选择间作模式时,要通过合理的选择使不同的间作物同时满足生长的需要,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对于油茶幼林来将,它的常见病虫害有油茶炭蛆病、油茶烟煤病以及油茶软腐病等,通过对花生、大豆以及金银花的间作模式进行的试验,发现大豆和油茶幼林的间作可以实现最好的预防病虫害的效果。通过对油茶幼林和不同作物的间作,可以为未来的农作物间作种植模式的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有望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其华.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病虫害的影响[J].绿色科技,2017,25(7):185-186.

[2]刘君昂,小平.同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病虫害发生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6,34(1):129-134.

[3]高伟.浙西南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生境及光合作用的影响[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15(12):125-126.

[4]蔡方标.柘荣山地油茶幼套种太子参模技术特点探析[J].绿色科技,2017,36(15):84-8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