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江苏省启东市南阳镇武陵村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下的“网格微自治”模式,夯实网格在基层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完善网格化管理的内容和细节,推动自治主体在更小的自治单元中具体管理和精细服务。全村12个网格员(长)牵头引领村民通过民主议事、决事、监事,自主解决身边的微难题、微事务,为构建互动共治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从微观角度提供了内容创新的路径。
“网格微自治”就是尊重群众“微需求”,培植社会“微组织”,着力建设“微机制”,大力推行“微行动”,从而实现细微治理、多元共治。
一是以微需求为基础,扣准“治”的内容。垃圾分类向来是开展村居环境整治的难点。今年,武陵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网格员在走访中摸到了这样的民情:每家每户最好能发放统一的垃圾桶,分类要从源头做起。网格员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强化“村民公约我制定、我承诺、我执行”意识,依托网格化实现居民心愿的有效载体。民情通过网格上传,村委会闻悉后作出决定,在第三网格开展试点,采购了300多个分装可(不可)回收垃圾桶,每户发放2个。今年以来,全村6个网格,通过公开栏、电子屏、上门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广泛征求村民对社区、家庭、个人在市场信息、文化娱乐、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微需求”360多条,涵盖沟河填埋、家电维修、关爱弱势等,进而合并同类项,设立了20多个“微项目”,发动群众共谋共管共评共享。一个个惠民利民公共项目的实施,就在村民的微心愿基础上不断推进,最终汇聚成为社会自治的“大效应”。
二是以微组织为纽带,凝聚“治”的力量。“网格微自治”激发广大村民的参与动力,离不开村里一批卓有成效的微公益组织,以及多个方便群众“知情、诉情、问情”的网格微信群。全村现有“情暖同心义工队”“邻里关爱组”“武陵先锋”等村级社会服务“微组织”8个,因地制宜开展课业辅导、乐活手工、济贫帮困等志愿互助服务。累计发动群众1000多人次参与到“微事务”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来。14个村民组,常住村民80%以上进入了14个村民微信群,一批善做群众工作的村组干部、共产党员、乡贤能人成为了“群主”,传递政策资讯,回应舆情关切,净化网络空间。微信群也成了政策宣传的“传声筒”、村务公开的“显示屏”、民心工程的“监督栏”、互帮互助的“连心桥”。
三是以微机制为支撑,细化“治”的形式。从原先以村为主,转为以网格基本单元的自治,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武陵村有效整合了资源要素,通过“四有”“四进”精耕网格自治“一块田”。“四有”即有组织架构,一支善理事、懂议事、民望高的网格理事会;有议事场所,一般放在网格“党建微家”或“全网通”阳光驿站;有自治队伍,通过村党总支推荐,村民推举,产生的有政治觉悟、有能力素质、有公信威望的“乡贤能人”;有规章制度,协商议事制度张贴上墙,议事范畴明确“八必议”“四不议”内容。“四进”即原先村一级的党群议事会、睦邻议事会等民主机构进网格,社会保障、优待抚恤、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事项进网格,党务村务财务和土地征用、宅基地审批、项目建设补偿等热点事项进网格,矛盾调处、党员评议、村民褒奖等个人事项进网格。
四是以微考评为手段,激活“治”的动能。今年,武陵村对乡贤理事会成员实行“周督查、月通报、季考评”和“以绩定星、以星定酬”的考评奖惩办法。根据服务质量(态度、满意度)、事件处理(数量、成功率)、制度执行等情况,采取党员群众测评、平台系统考评、民情地图比武等“三步考评”方式,每季度按考核分数评定“五星”至“一星”网格员(信息员)。同时,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推进村级“微组织”规范化建设,以分类评定的办法,激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激活治理工作的内生动力。
民事民议、民纠民调,民约民定,民事民治,武陵村实施“网格微自治”半年来,让村民真正成为了乡村治理的“主人”,夯实了参与式治理的微观基础,“治”出了一片和谐。截至目前,已成功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环境整治、扶贫帮困、拆旧复垦、墓葬改革等群众身边的民生问题25件(次)。具体而言,体现在“四个度”——
一是服务变得更有“温度”。“网格微自治”模式的全面推开、有序运行,让全村3500多名村民在最近的距离得到了社区公共服务,改善了单靠村干部无法满足群众服务需要的现状。公益微组织兴盛,为广大农民特别是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提供代办、代购、代跑服务,积极协助争取各项救助救济政策,集结义工、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提供志愿服务,真正做到让“温度”不缺席,赢得群众的支持。
二是支部变得更有“强度”。实施“网格微自治”,既是乡村治理重心的有效下沉,也是支部建在网格上的具体体现,强化了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弥合了党建工作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的现象,让更多党员有了“家”的归属感。事实上,“板凳议事会”就是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新阵地,就是党员联系网格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待,及时传递党的“好声音”的良好契机。通过完善“村党总支——下属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为主线“四位一体”的党组织架构,释放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新活力,确保了网格自治不偏方向。
三是村务变得更有“亮度”。在“网格微自治”推行过程中,网格员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镇、村、网格决策部署的宣传者、基层民情民意的传递者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者。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公开包括村级财务、宅基地审批、土地承包、固定资产租赁、项目建设等村级重大事务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将网格内办理的工单全部公开,随时接受群众查询和监督。确保了村务公开的法治化、时效性和透明度,为加强民主监督、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打开了一扇大门,有效遏制了“群众身边的腐败”发生。
四是治理变得更有“精度”。“网格微自治”用“蚂蚁视角”审视每一项工作,实现了网格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精准化。网格员定期走访网格内的生产安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等重点场所和社区矫正等重点人员,第一时间排查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及时提出解决处理意见。吸收网格内各界群众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让群众充分发表意见,认真分析辖区存在的共性问题,根据具体问题的差异,提出分类解决的建议,增强治理的针对性,最大程度取得各方意见最大公约数,使得基层矛盾在协商共治中得到精准解决。
创新社会治理,难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网格微自治”打通了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激活了微观单元的“神经末梢”,它代表着探索基层治理格局、加强全科网格建设的一个方向,为构建互动共治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了参考,为最终实现“网格微治理、基层大平安”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