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风文明建设的三水经验

时间:2024-05-28

佛山市三水区作为广东省唯一的县级乡村振兴战略综合改革试点,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并从细微处入手,全方位提升乡村文化文明水平,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经验,为乡村产业、生态和生活的持久改善奠定了扎实基础,更为乡村善治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

浸润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方位融合各类媒体资源,浸润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加强主流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针对农村特点改进提升宣传报道方式。二是在重视农村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同时,加强基层广播电视站建设,制作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栏目。三是推动农村地区融媒体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居环境。在行政村的村(居)委会及综合服务中心、中心公园、出入村主干道、主要游览区进行显著的核心价值观宣传;挖掘本地历史、名人、典故、谚语、民俗等资源,使核心价值观得到通俗化、本地化、口语化的表达。

全方位融入各类生活场景,浸润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融入村规民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依法依规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群众日用而不觉的行为规范,真正做到把文明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融入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利用“五一、七一、十一”等重要节点,以节日节庆、本地民俗和文体活动为载体,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设计活动内容,注入文明风尚的元素,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引导。

以崇德、好学、孝义、乐善为乡风文明行动着力点,升级农村民风民俗

建设崇德乡村。一是开展村民文明礼仪教育。加强农村文明礼仪教育,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组织村民学习和了解文明行为规范和礼仪,改变不文明陋习。二是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农村礼俗改革,在婚丧嫁娶、庆生贺寿、建房乔迁、节庆礼俗中大力提倡文明、节俭、健康,提倡厚养薄葬,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努力消除大操大办、攀比斗富等不良风气。三是成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群众组织,运用民间舆论、群众评价的力量褒扬乡村新风、反对不良行为,引导农民向上向善;成立禁毒禁赌会,监督赌博、吸毒等危害行为,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净化毒、赌活动。

建设好学乡村。一是推动农村阅读空间建设。提升农家书屋建设质量,优化书屋设施和环境、丰富书籍品种、拓展书屋功能,提升书屋对群众吸引力。二是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提高师生公民道德、个人品德修养和民主法治观念,使讲文明、践礼仪、守道德在学校蔚然成风。

三水区乐平镇华土布村村民公约“约”出文明乡风

建设孝义乡村。一是推动农村家庭文明建设。贯彻落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要求,在广大农村家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孝老爱亲、勤俭节约、邻里和睦的家庭美德,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社会的好风气。以寻找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广大农民争当“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和“好儿女”“好婆婆”“好夫妻”等。二是建设家训家风文化祠堂。加强农村祠堂的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展示族规家训,组织开笔礼、成人礼、团圆及祭祖等活动,使祠堂成为传承优秀家风家训的好载体。开展优秀家风家训宣传活动。以“传家规、立家训、扬家风”为主题,弘扬优良家风家训,收集整理乡村家训、家风资料,组织开展优秀家训进家庭的活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家训馆和好家风文化墙等。

建设乐善乡村。一是推动农村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在农村倡导仁爱乐善、助人为乐、扶危济困、服务社会的美德,以农村学雷锋志愿服务提升农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助力社会治理创新。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将社会志愿服务向农村延伸,开展“邻里守望”等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在农村开展关爱困境青少年、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志愿服务,并加强对志愿服务的宣传。

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和先进技术,提高思想传播效率

提升文化设施的可及性及智能化水平。一是合理规划,提升文化设施可及性。三水结合特色小镇、古村落活化、乡村旅游、特色文化街、文旅街建设等项目,吸引社会资源打造一批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书院、茶馆、咖啡屋,使之成为农村新型阅读空间。这既提升了经济项目的文化内涵,又提高了文化设施的可及性。二是政策倾斜,提升文化设施智能化水平。在推动农村阅读空间建设时,三水在白坭镇文化中心首创的“智能文化家”建设基础上,大力支持和鼓励村居建设智能图书馆,以便利的图书借阅服务推动村居群众养成常阅读、爱阅读的好习惯。

重视祠堂的文化属性及教化功能。祠堂是特殊的文化设施,在敦化民风方面可以补充法律的不足,扩展教化范围,发挥重要的社会作用。同时,祠堂还在某种程度上是村落的文化中心,是村民寄托感情的场所。三水区在祠堂的合理利用上做文章,加强管理,充实内涵,引入更多的健康文化,使之成为传承优秀文化、弘扬良风美俗的重要场所。三水按照“一祠堂一品牌”、采取“1+4+N”建设模式(“1”代表1个阵地即祠堂;“4”指4个硬指标,即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场所、村史馆、民俗文化活动和文艺队;“N”包括图书阅览室、文化室、文化服务人员、文化志愿服务队、公益电影播放、数字服务能力等。)开展祠堂建设工作,并结合乡村振兴及“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深挖祠堂文化蕴含的优秀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乡贤文化,反映本土乡风民俗、祖训传承及建筑特色,赋予了祠堂新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内涵,把祠堂打造成为了优秀文化的集散阵地和传播阵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