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时事围观

时间:2024-05-28

时事围观

进城农民“退地”观察

据《半月谈》报道,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是农民最重要的土地财产权益。随着城镇化加快,一些已在城镇站稳脚跟的进城农民,希望“变现”其留在农村的“两块地”,尝试各种农地有偿退出的办法。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重庆梁平县从2014年开始进城农民整户退地试点。今年5月初,梁平县川西村9社7户农民,向社集体经济组织申请整户退出承包地,面积超过26亩,退地农民每亩地将获得1.4万元补偿。重庆市巴南区也在做类似的退地尝试。在宅基地退出方面,重庆已有相对完善的制度通道,即依托“地票”交易方式,农民平均每亩宅基地能获得10万元以上的收益,成为进城安家落户的重要资本。宅基地之所以能复垦“变现”,得益于地票设计。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2008年底重庆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村土地交易所,根据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的规定,引导农民对废弃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垦,形成建设用地指标,即“地票”,利用土地级差地租原理进行交易,收益扣除复垦成本,剩余的85%直补给农民,15%归集体。

基层干部:退地改革要进一步推广,有两个问题需要顶层设计给予解答:一是到2027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期结束后,对于退地农民交还给社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是否应该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重新分配,目前国家政策、法律尚不明确。二是在对农村土地征用时,为了保障农民生存,目前国家有较为完善的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等保障政策,但针对自愿退地的农民,相关配套社会保障政策尚处于空白阶段。

专家:在城镇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承包地有偿退出对于盘活宝贵的土地资源十分重要;同时,仍需加强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规范农民承包地处置行为,防控风险。但需要明确的是,农民退不退地,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强行推进。

入学难生源荒 上海农民工子女学校进入"门禁时代"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13年12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规定,来沪人员适龄随迁子女需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须提供父母一方在有效期内的《上海市居住证》,或父母一方满两年的《上海市临时居住证》及灵活就业登记证明。在沪缴纳6个月社保,并提供合法稳定的住所证明,是办理居住证的两道主要门槛,看似不高,但对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来说,却怎么都够不着。在新政实施前的2012年,上海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在籍人数为13.6万人。3年后,这个数字减少为9.8万人。

“博士村”走红

据《农民日报》报道,浙江东阳市区往北25公里,有一个叫古渊头的村子。从新中国成立后算起,这个村子走出了25名博士、202位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教授和553位大学生。要知道,村庄总共只有2200名村民。学风兴盛,耕读传家,昔日低调的古村落,近日因为媒体的报道而爆红。“博士村”的爆红与时下很多农村青年“辍学——打工——结婚生子——打工”的宿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博士村”的走红,无疑打破了“寒门难出贵子”的刻板印象,让更多人重拾教育改变命运的信念。

潮州“乡咨委”提升基层治理含金量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从去年年底开始, 广东潮州在各村居探索建立“乡贤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老党员、老干部、企业家、族老、社会组织负责人、年轻创业者等,成为“纳群言、汇众智”的重要渠道。现在已有超过1000个村居已经建设了“乡贤咨询委员会”,利用春节、清明、中秋等节点邀请乡贤参会反映村情民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使他们成为提升基层自治水平的“推进器”“润滑剂”和“智囊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