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丁再明, 李君凤, 肖 煦, 唐 春
(1.芷江侗族自治县林业局, 湖南 芷江 419100; 2.桃江县林业局, 湖南 桃江 413400;3.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芷江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分析
丁再明1, 李君凤1, 肖 煦2, 唐 春3
(1.芷江侗族自治县林业局, 湖南 芷江 419100; 2.桃江县林业局, 湖南 桃江 413400;3.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湖南省芷江县退耕还林工程从2003年实施以来,造林面积达8.15万hm2,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本文从固碳释氧、涵养水源、阻滞尘埃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阐述了芷江县退耕还林以来取得的生态效益,为建设“绿色侗乡”、打造“和平名城”作出了巨大贡献。
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 固碳释氧; 涵养水源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类开始改造大自然,当生产力达到鼎盛时期的时候,自然生态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出现原始森林消失、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湿地退化、洪涝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严重的生态危机。为此,保护生态环境,是目前人类面临的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退耕还林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的规模最大的生态工程之一,二十世纪末在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启动试点,然后在全国实行,涉及我国3 200万农户、1.24亿农民,范围涵盖中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 279个县,1999—2008 年全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0.27 亿hm2[1]。湖南省芷江县的退耕还林工程长达十二年之久,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芷江县位于湖南省西部,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南麓,是全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县总区域面积2 099 km2,辖5镇23乡,总人口39.02万,其中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8.9%,属少数民族自治县、省级贫困县、革命老区县和比照西部开发扶持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1.5%,达15万hm2,拥有活立木蓄积量604.38万m3,森林覆盖率67.53%,绿化率70.33%。
2003—2014年间芷江县共完成造林绿化1.84万hm2,封山育林2.67万hm2,发展重点生态公益林3.64万hm2,造林成林面积相当于前20年的总和。与2003年前比较,森林覆盖率增加了13.14%,活立木蓄积量增加了106.81万m3。现芷江县已积储林下产值58.3亿元,林业收入已成为山区林农致富的主要途径,占到林农年总收入的六成以上。2013年芷江县共完成工业原料林造林2 828.44 hm2。2014年芷江县共完成工业原料林造林2 950.78 hm2,其中完成油茶抚育改造66.67 hm2,完成楠竹新造33.33 hm2,完成退耕还林荒山造林166.67 hm2,完成长防林造林222.33 hm2,完成森林抚育1 066.67 hm2。
森林在生态系统的影响下,通过各种化学、生物、物理等作用,提供各种有益于人类和生物种群生息、繁衍后代,并具有使用价值与公用商品特征的效能,称之为森林生态效益[2]。据有关部门测算,森林的生态效益是其经济效益的13倍[3]。森林的生态效益主要是在固碳释氧、涵养水源、阻滞尘埃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细菌,在阳光的作用下进行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森林中的绿色植物每生产1 t干物质平均可固定CO2的量为1.63 t,平均可释放O2的量为1.2 t。平均1 m3木材能吸收1.83 t CO2,释放1.38 t O2。退耕还林期间,芷江县活立木蓄积量增加了106.81万m3,吸收CO2195.46万t,释放O2147.40万t,根据目前市场上CO2和O2的生产价格,退耕还林创造的价值达1 228亿元[4]。
茂密的森林植被及其地面的枯枝落叶层能够阻碍降水到达地面,比如日降水量25 mm以下的中雨,由于林冠、林地的截留雨水的作用,地表径流系数仅为0.02,在地表看不见有水的流动,雨水基本不下坡,更无泥沙被水冲下坡。即使日降水量50 mm的大雨,径流系数也只有0.2,有40 mm雨水被截留渗透入土壤中[5]。
根据芷江县气象站多年观测所得资料显示,芷江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294.2 mm,蒸发量851 mm,多年地表径流5.2 mm。根据水量平衡法计算公式如下:
Y1=S×(P-E-C)×L×10-3
式中:Y1——退耕还林地涵养水源量(万m3);
P——年平均降水量(mm/年);
E——林地年平均蒸散量(mm/年);
C——林地地表径流量(mm/年);
S——退耕还林林地效益核算面积(hm2);
L——水容重,取值为1 t/m3
10-3——换算系数。
所得芷江县退耕还林涵养水源量为35 680.7万m3,创造生态价值达7.8亿元。
森林植物对尘埃有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林带对降尘的阻滞率为23%~52%,对飘尘的阻滞率为37%~60%,根据查阅《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得知针叶林阻滞降粉尘的能力为33.2 kg/hm2,阔叶树阻滞降粉尘能力为10.11 kg/hm2,竹林阻滞降粉尘能力为24.32 kg/hm2[6-10]。芷江县十二年造林针叶林和阔叶林的比例约7∶3,阻碍尘埃达2 151.25 t,按消除灰尘15元/t计算,创造生态价值达32 268元。
退耕还林以前,由于森林植被被毁坏,破坏了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场所,许多野生动物失去家园,甚至几乎销声匿迹。退耕还林工程过程中,原本的植物被保护起来,甚至会种植许多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树种混交林,这样一个抵御各种环境变化的森林生态系统逐步建立起来了。加上政府和社会大众对造林地进行了严格的管护,营造了野生动物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它们又重返家园。现在经常可见野猪、果子狸、穿山甲、白鹭、斑鸠、蛇类等珍稀野生动物出没在退耕还林林地[11]。
根据杨琼[12]研究得知,如果森林被采伐,社会将损失掉的游憩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为400美元/(hm2·年),折合人民币2 477元/(hm2·年)。芷江十二年退耕还林创造游憩及生物多样性价值为2亿元/年。
(1)森林生态效益是巨大的,也可以说是无法估量的,芷江县十二年退耕还林创造的生态价值上千亿元。经过十二年的退耕还林,芷江县森林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覆盖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植物群落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使境内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乡亲百姓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得到很大的提高[13-15]。
(2)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传统的农户从农业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腾出劳力从事副业生产、多种经营或者外出务工。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从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到学会培育良种,科学种植。各级政府在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后,积极发展各地方特色经济,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生产模式,另外大力建设基本农田,培育绿色产业,开发绿色食品,使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逐渐过渡到林、果、竹、养殖业以及二、三产业。
(3)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生态效益大于经济效益,许多的青年劳动力采取外出谋生的方式生存,虽然经济收入有所增加,但留下了许多的留守儿童和老人,这对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1] 许明祥,王征,张金,等. 黄土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固存对退耕还林草的时空响应[J].生态学报,2012,32(17):5405-5415.
[2] 姜东涛.森林生态效益估测与评价方法的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00,14(4):14-19.
[3] 辽宁省森林生态效益有了量化标准总价值近3000亿[EB/OL].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09-07/07/content_17021313.htm.
[4] 肖庆业.南方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组合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5] 何方,陶接来,姚贤清,等.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调研与评价[J].湖南林业科技,2006,33(2):6-11.
[6] 徐德应,刘世荣.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与林业[J].世界林业研究,1992,5(1):25-32.
[7] 贺庆棠.森林对地气系统碳素循环的影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8] 张佩昌,袁嘉祖.中国林业生态环境评价、区划与建设[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9] 田大伦.森林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作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10] 朱忠保.环境生态保护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11] 刘正平.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06,33(2):36-38.
[12] 杨琼,陈章和.白云山森林生态系统间接经济价值评估[J].生态科学,2002,21(1):72-75.
[13] 夏本安,谭著明.湖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评估初探[J].湖南林业科技,2009,36(2):74-76.
[14] 许忠坤,徐清乾.湖南省退耕还林造林模式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2005,32(6):26-28.
[15] 杨承军,杨世明,毛丹.浅谈芷江县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J].湖南林业科技,2010,37(5):76-78.
EcologicalbenefitsoftheconversionofcroplandtoforestinZhijiangCounty
DING Zaiming1, LI Junfeng1, XIAO Xu2, TANG Chun3
(1.Forestry Bureau of Zhijiang County, Zhijiang 419100, China; 2.Forestry Bureau of Taojiang County, Taojiang 413400, China; 3.Hunan Academy of Forestry, Changsha 410004, China)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began from 2003 in Zhijiang County,Hunan Province.The afforestation area has reached 81 500 hm2and achieved great ecological benefit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in Zhijiang County from the carbon fixation and oxygen release,water conservation,blocking dust and maintaining biodiversity,which has contributed much to ‘green Dong’ and ‘peaceful city’.
ecological benefit;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carbon fixation and oxygen release; water conservation
2015-08-03
国家林业科学数据平台建设与运行服务(2005DKA32000-12)。
S 718.56
A
1003 — 5710(2015)05 — 0087 — 03
10. 3969/j. issn. 1003 — 5710. 2015. 05. 019
(文字编校:张 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