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莫镇嶂 陈李叶 陈云娇
海南桑蚕产业绿色崛起对策探讨
莫镇嶂1陈李叶2陈云娇2
(1.海南省琼中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海南三亚572900;2.海南省琼中县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海南三亚572900)
调整升级农业产业结构是海南中部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途径,文章通过总结海南桑蚕产业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国内其他地区成功案例,总结了种桑养蚕产业作为海南中部地区农业绿色崛起的主要产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桑蚕产业;绿色发展;崛起;对策;探讨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抓住了海南发展的本质,完全符合党的十九大精神。海南需紧密结合发展实际,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实现农业发展的绿色崛起。长期以来,农业是海南经济发展的短板,当前,推动绿色农业产业化,破解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是实现海南绿色崛起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琼中县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使农民收入呈现爆发性增长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中部地区打造绿色主导产业,促进海南绿色崛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
种桑养蚕是一个传统产业,但对海南农民而言,却是一个全新事物。琼中开始推广桑蚕产业时,部分人对海南地域的适宜性、种植养殖技术、蚕茧市场销路、收入方面存在疑惑。为此,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入基层进行充分调查,认为种桑养蚕在琼中大有可为、潜力较大,在此基础上联合广东桑蚕企业,逐步将其向农民推广,并在资金、技术和政策上予以支持,有力推动了桑蚕产业的发展。
2009年以来,海南省琼中县农民种桑养蚕的收入逐年增长,呈快速发展之势。据统计,2009年全县农民种桑养蚕收入为72.1 万元,2013年全县农民种桑养蚕收入达1 530万元,2018年后全县农民种桑蚕收入均在4 000 万元以上,种桑养蚕收入的稳定增长,使农民更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从而农村社会更加稳定。
图1 琼中县养蚕效益情况
种桑养蚕能手的示范效应,大大地增强了农民养蚕的积极性和信心。在桑蚕产业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琼中涌现出一批种桑养蚕能手,他们积极性高、技术过硬、收入逐年增加。琼中县湾岭镇岭脚村的陈世锦,原来主要靠种水稻和割胶为生,全年收入不足1 万元,2009年底开始种桑养蚕,经过学习和技术培训,收入从2010年的3.4 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12 万元。种桑养蚕使陈世锦由一个贫困户变成了中上水平人家,不但还清了债务,还盖起了小洋楼;长征镇烟园村的黎德才,种桑养蚕之前的年收入为2 000 元~3 000 元,是村里的贫困户,2009年开始种桑养蚕,收入从2009年的0.6 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5 万元。种桑养蚕带给他生活的希望,相信自己的生活会越过越好;和平镇新民村的李东平,2009年开始种桑养蚕,2010年收入近万元,2015年种桑面积扩大了6 倍,同时他还从浙江引进50 头湖羊,利用废弃的桑枝和蚕粪来养羊,将羊产生的粪便或打碎发酵的桑枝作为桑树的肥料,或者以800 元~1 000 元/吨的价格出售,发展循环经济。2020年,李东平仅种桑养蚕纯收入就达20 万元以上(不包括养湖羊、蚕丝被和出售有机肥等收入),从村里最穷的人家一跃成为较富裕的家庭。整个新民村2020年全村农业产值为215.6 万元,其中桑蚕产业收入为101.6 万元,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47.1%,远高于橡胶和槟榔收入。新民村是琼中第一个靠种桑养蚕脱贫致富的村庄,这些种桑养蚕能手脱贫致富的事迹,在琼中各乡镇广为流传,为促进桑蚕产业发展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图2 琼中县养蚕能手经济收入情况
政府和企业联手推动琼中桑蚕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琼中在发展桑蚕产业的过程中,一直采用“政府+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两者联合有力地推动了桑蚕产业的发展。2009年琼中县委县政府在发展种桑养蚕之初,就把自己的职责定位为:确定种桑养蚕为新兴主导产业,制定产业政策,筹集资金,给予农民一定的桑田、蚕房、蚕苗等补贴,宣传和动员农民种桑养蚕,提供公共服务等。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作用,大胆创新政策和服务,从资金、政策、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全力推进种桑养蚕产业发展,使一项惠及群众眼前利益、有利于群众长远利益的重要产业得以在琼中落地生根,逐步发展壮大。企业是发展桑蚕产业的主体,不但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优势明显,而且连接着广阔的市场,是决定桑蚕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广东丝纺集团是琼中县委县政府引进并指定的茧丝绸龙头企业,负责蚕茧收烘,统一经营蚕种、蚕蔟、蚕药等物资。在此基础上,该企业与农民签订最低保护价,降低了市场风险,解除了农民种桑养蚕的后顾之忧,为桑蚕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2]。
所谓的“琼中经验”,主要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采取“政府十企业十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纽带,以企业和农户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的山区特色经济发展新路子,本质上是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绿色崛起,让群众共享生态环境保护成果。海南省中部地区其他五个市县与琼中县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各方面条件相似,“琼中经验”完全有可能在中部地区推广。
海南中部地区种桑养蚕物候条件优越。海南是全国种桑养蚕条件最好的地区,发展茧丝绸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天时”与“地利”,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具备了全国其他地区不能比拟的种桑养蚕核心竞争力。特别是中部山区6个市县,面积1 430.8 万亩,占全省面积的27%,土地资源丰富,昼夜温差较大,空气质量好,桑叶繁育快,桑树全年可生长,种桑养蚕质量高,全年均可以不间断滚动养蚕,产量可达全国最高。
海南中部地区种桑养蚕效益突出。长期以来,海南中部地区是我省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国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较低、生活贫困,增加农民收入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以2020年农产品价格为例,每亩坡地种橡胶收获期的利润992 元/年,每亩水稻利润1 536 元/年,而每亩桑田利润可达5 000 元~6 000元/年,当前种桑养蚕的效益更好。琼中案例也充分证明种桑养蚕能够较快提高农民收入。
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结合海南省实际,在中部地区推广种桑养蚕条件已经具备。一是在海南中部地区推广种桑养蚕符合国家和海南发展战略。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是新世纪我国确定的重要发展战略。“坚持把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是中央对海南的要求,也是海南发展的基本思路。种桑养蚕是生态产业,不破坏生态环境;二是外部的市场需求给推广种桑养蚕带来了大好机遇。从国际市场看,目前,世界生丝的需求总量在10 万吨,长期以来我国茧、生丝和坯绸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印染绸和服装产量也居世界前列。要保持我国茧丝业在世界的龙头地位,茧丝产量必须达到8 万吨,蚕茧产量必须维持在65 万吨[3]。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内市场的开发,传统的丝绸产品消费不断增加,新消费群体逐步形成,面对国内广阔的市场和庞大的消费群体,种桑养蚕的预期收益和经济效益较好,茧丝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是我国传统的蚕桑产区,但从2010年开始,广西抓住“东桑西移”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茧丝业,创造了茧丝业发展史上的奇迹,目前,广西茧丝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广西茧丝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带来以下启示[4]。
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是广西蚕桑产业迅速发展的基本前提。广西大部分地区处于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桑树生长,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相对充裕,具备了种桑养蚕的较好条件。但长期以来,拥有丰富资源的广西农业经济滞后,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不多,农民增收乏力,农民人均收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10年开始,广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种桑养蚕,目前,广西种桑养蚕产业已形成桂南、桂中、桂西北三大优势产业带,南宁、河池等5市桑园面积占全区面积的83%,蚕茧产量占全区产量的88%。优异的自然禀赋为广西蚕桑产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制定扶持产业措施和优惠政策,引导区外、国外和社会民间资金及金融机构贷款投向茧丝业;加强蚕桑丝品种品质的技术创新基础配套建设,组建广西蚕桑品种改良中心、原种繁育中心,落实各项税收、土地优惠政策等。这些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广西桑蚕产业发展壮大。
据统计,相较于2010,2020年广西桑园面积、蚕茧收入分别增长了3.2 倍、10 倍,茧丝业总产值增长15 倍以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企业增效的支柱产业。海南与广西地势、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发展水平相近,农业资源丰富,可从广西蚕业发展中得到相关经验。
2009年,在海南驻广州办事处的引荐下,广东丝纺集团进入海南,在琼中县试点发展蚕桑生产。随着琼中蚕桑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广东丝纺集团对海南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于2010年2月,成立海南中丝发展公司。目前中丝公司已在全省推广种桑养蚕,其中琼中县2.5 万亩、临高县3 000 亩、万宁市3 000 亩、儋州市5 000 亩。从琼中经验看,桑蚕产业符合海南省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带动效应强,经济收入稳定可观,是实现中部地区绿色崛起的重要途径。
广东企业为进一步扩大在海南投资做了充分准备。目前,海南中丝发展有限公司已制定“五大工程”发展战略,即万担优质蚕茧基地工程、茧丝绸科技园工程、蚕茧深加工工程、海口区域总部建设工程和海岛·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工程。这五大工程的目标是:努力将海南省建成“南中国茧丝绸产业带”的最重要产区,建设成为我国唯一的热带茧丝业示范区。主要措施包括投资100 亿元打造茧丝业产业链。海南中丝发展有限公司决定按照全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热带茧丝业产区、技术最优秀和最有经济价值的蚕丝绸纺织服装生产基地的目标,投入巨资开发海南茧丝业,预计到2025年,在海南推广桑园种植面积10 万亩,其中优质蚕桑基地7 万亩、桑果1 万亩、桑菜1万亩、桑药1 万亩。预计全省茧丝业实现销售收入20 亿,带动中部山区3 万户农户、10 多万农业人口脱贫致富。建立缫丝厂2家,年产高品质白蚕丝1 000 吨,新增产值约10亿元,在海口美安科技新城内建设集设计创意、生产制作、展览展示、国内外贸易及工业旅游为一体的海南丝纺工业园,建成后将成为海南省茧丝业特色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丝绸产品深加工基地、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预估年总产值约为20 亿元,年实现利税2 亿元,届时海南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优秀和最有经济价值的丝纺工业园区。
海南丝绸投资公司在海口西海岸已动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为15 万m2的“海岛·中丝园”丝绸总部基地项目。项目是涵盖丝绸文化博览馆、展示交易中心、产业孵化中心、产业LOFT、商业街区、酒店公寓等一体的商务、旅游、休闲、教育、生态的高端文化、旅游和地产综合体[5-6]。将兴建丝绸国际展览馆项目,形成中国最大的丝绸精品展示交易中心、高端丝绸商务礼品定制交易平台,及丝绸新产品信息发布中心,以及国内外丝绸品牌上市推广的首选地。规划建立辐射博鳌、万宁、兴隆等景区的丝绸文化旅游路线,沿途开设创意设计、科研创新、旅游休闲、情景购物、培训教育、展示交易等游览项目,预计建成后,年接待游客300 万人次,销售收入可达30 亿元以上。将海南丝纺工业园内建成国家4A级工业旅游景区,成为集蚕桑文化园林、丝绸设计研发、现代丝绸工业生产、丝绸文化科普教育、蚕桑主题生态农业体验、蚕桑主题生态餐饮、丝绸艺术酒店和休闲娱乐购物等多种旅游元素和形态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投资开发30 万亩的果桑、菜桑等食品,满足高端游客要吃生态、环保食品的需求。邀请西南大学向仲怀院士在海口高新区设立丝绸科学研究院,加强科研技术,延长产业链,目前已签署合作意向合同。在海口兴建创办丝绸职业技术学院,培养茧丝绸生产经营、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桑蚕产业在我国属于传统农业产业,但是对于海南来说是一个新兴产业,海南省政府应该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小组,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对茧丝业发展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中部山区种桑养蚕发展规划、热带茧丝业产业链布局、资金扶持政策,以及丝绸文化产业、多元发展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等规划,促进海南茧丝业健康发展。
由省政府出面聘请全国、全世界桑蚕产业经济、蚕丝绸发展、丝绸文化创意产业、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知名专家,组成海南省茧丝绸发展专家顾问小组;顾问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对海南种桑养蚕及茧丝绸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
省政府出台资金优惠政策,建立资金扶持体系。省政府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申请“东桑西移”的相关补贴、扶持资金,由省财政厅拨出专项资金,各市县拔出配套资金,用于丝绸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等。
一是建立全省桑蚕生产统一的桑蚕产业经营管理体制,严格执行蚕种生产、经营的许可证管理制度,把种桑养蚕的经营和服务权限授予广东丝纺集团,由该公司统一向全省蚕农提供技术服务和桑蚕产品的经营管理;二是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公共保险账户,在利好年份从企业利润和政府补贴中抽出一定金额资金存入公共账户,在利差年份从公共账户提取资金补贴蚕农,以达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保证农民收入,保护农民权益;三是筹建海南省级茧业产品检测中心,建立全省桑蚕生产技术服务体系,设立省、县、乡(镇)三级桑蚕技术服务站,为广大农民提供周到贴心的技术服务。
推动绿色农业产业化,破解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是实现海南绿色崛起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琼中县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使农民收入呈现爆发性增长的成功经验,说明蚕桑产业在海南发展潜力较大,具备建设一流桑蚕示范区先天优势,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可使地方经济振兴,特别是桑蚕产业作为绿色农业、生态环保项目,对海南省生态旅游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1]林泽锋.以种桑养蚕助力我省中西部地区绿色发展[N].海南日报,2014-10-21(B06).
[2]许永进,王智,钟昌江.种桑养蚕是带动海南琼中及中部地区绿色发展的主产业[J].广东蚕业,2015,49(1):4-5.
[3]黄铁苗.精准扶贫的经济学思考——关于广东连南县创建蚕桑产业化示范县的调研与思考[J].南方经济,2016(4):116-120.
[4]刘袭.种桑养蚕,海南向广西学什么?[N].海南日报,2013-12-08(A02).
[5]刘袭.琼中养蚕结出致富茧[N].海南日报,2013-10-30(A04).
[6]陈超,黎大辉.海南丝绸业破茧欲出[N].海南日报,2012-01-13(B03).
F326.3
A
2095-1205(2021)10-01-04
10.3969/j.issn.2095-1205.2021.10.01
莫镇嶂(1986- ),男,苗族,海南定安人,本科,助理园艺师,研究方向为园艺。
陈云娇(1984- ),女,黎族,海南万宁人,大专,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种子选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