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周海涛
发展大豆种植 推动产业扶贫
周海涛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鸡西158100)
文章在介绍大豆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基础上,对发展大豆种植、推动产业扶贫的策略进行探究。
大豆;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产业扶贫;策略
原产于我国的大豆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被广泛种植。科学研究发现,食用大豆及大豆制品,对人体的发育和健康有着极大的利处。大豆因其营养成分丰富,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之一,大豆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适量食用大豆还能有效缓解皮肤衰老,防止色素沉着,维持皮肤的白皙。大豆的用处较多,还可作为药用,在治疗常见的感冒、头痛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为了推动我国各地区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发展大豆种植技术是提高种植产量和改善种植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将对此进行探究。
选择合适的大豆种植地并对土壤进行整理,是大豆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直接影响到后期大豆种植的成活率,因此种植户需要在播种前做好整地工作。种植户在整地时需要将地表以下的土壤翻出,并使用适量基肥混入土壤中,以增加土壤营养成分含量,为后期大豆种植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如果种植地所处的地势较低,且土壤内部含水量较高,种植户需使用深松整地的方式,将土壤打散增加其透气度,避免在种植过程中由于水分过量导致烂根现象的出现。在整地过程中顺便清理土壤中含有的杂草根部并将有害的虫卵进行灭杀,为后期大豆的播种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若种植地所处地势较高且土壤中含水量较低,种植户需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和环境条件适当增加整地深度,将更深处含水量符合种植标准的土壤翻出。若整地过程中发现体积较大的土块,也应将其打散,避免土地内部出现空洞现象,影响大豆的出苗[1]。
要推动大豆种植产业发展,需选择能够适应种植地区自然环境的大豆品种,以提升大豆产量和质量。种植户应综合考虑种植地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各类病虫害现象,来选择合适的优质大豆品种。如有必要,可以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全面分析,避免因品种不合适导致大豆种植最终产量不符合种植户预期。在选择大豆品种时,种植户需根据当地土壤的各方面指数来选择生育期符合生产要求的大豆品种,使大豆可以在严寒天气到来之前成熟,最大限度地减小外界环境因素对大豆种植的影响,从而保证大豆的产量。如大豆种植在低洼地区时,成熟时间会提前,故种植户应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提升大豆的种植效果。在购买大豆种子时,一定要在规模大、口碑良好的正规场所进行购买,这样能保证种子质量,避免出现大规模经济损失。
施肥是大豆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科学合理的肥料搭配与撒施,可促进大豆的健康成长,从而提升大豆的质量和产量。在大豆种植的各环节都需要考虑种植情况进行合理施肥。如在进行整地时,需要根据土壤深度等情况和各类营养物质在土壤中的占比,进行肥料搭配和撒施,以为大豆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大豆植株各生长阶段对于营养的需求并不相同,因此需及时对撒施的肥料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整,以保证大豆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可以吸收到最适合的营养成分。种植户要时刻关注天气状况,尽量避免在下雨之前对大豆种植地进行施肥,防止雨水将养分冲走,导致施肥效果大幅度减弱。
灌溉和排水的正常进行是保证大豆种植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种植户需要根据种植地周围的天气和地形情况,合理调节种植地土壤的含水量,保证大豆能够在适合的环境中生长。由于各个成长阶段的大豆对含水量的需求不相同,在灌溉排水操作中,种植户需要充分考虑大豆的生长规律,并进行科学控制。如果种植地周围出现连续的干旱气象,种植户应根据大豆的生长情况适当调节灌水量,以降低外界因素对大豆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如果种植地的地势低洼,容易产生积水现象,造成大豆根部抓地不稳,就会导致倒伏问题发生,从而使大豆产量减少。此时,种植户需要使用机械排水的方式将豆田里的积水抽出,降低土壤含水量。在将豆田里的水全部排出后,种植户还需要将倒伏的豆苗扶正,并在根部进行培土,保证其正常生长不受影响,避免后期大豆产量低于预期的情况[2]。
大豆种植过程中,对各类病虫害防治也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种植户需充分考虑病虫害特点和大豆的不同生产阶段,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防治。
相较于病虫害防治其他技术,物理防治具有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等明显优势,因此被种植户广泛应用。在进行物理防治的过程中,种植户应以预防为主,尽量避免大豆植株遭遇病虫害后再进行治疗。在种植过程中,种植户可以通过定时除草灭虫病的方式,去除在豆田中存在的大量杂草,预防疾病和害虫的滋生与蔓延,使大豆植株能够健康生长。种植户还可以利用大多害虫具有的趋光性,在豆田周围设置数个黑光灯,并在灯下放置对豆苗没有危害的杀虫剂或灭蚊器,对害虫进行诱杀,减少害虫对大豆植株造成的损伤。为了防止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扩大化,种植户需要适当进行轮作。若出现得病植株或害虫传播,需要对受到侵害的豆田进行修耕,将健康的大豆全部收获之后,用土深埋得病植株,以免病菌在合适的条件下持续存活,为后期种植造成不利影响。种植户从外地收集种子进行种植,需要提前做好检疫工作,避免外部病虫害被引入当地,造成病虫害大范围传播。
化学防治方法因其见效快,操作简单,对技术要求并不高,所以在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但该方法会对环境有危害,因此种植户在进行化学防治时,需谨慎选择使用药物,以免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在进行化学防治时,种植户需提前判断大豆植株遭遇的病虫害的种类,并选择相对应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好药剂的用量,提高防治工作的准确性,从而减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生物防治是目前我国新兴的一种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是指种植户通过引入害虫或病菌的天敌对病虫害产生的条件进行控制。与传统的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的成本更低,且避免了药剂对环境和土壤的污染,目前正被逐步向全国推广。进行生物防治时,种植户需要合理选择引入的天敌种类,禁止盲目引种,造成生物入侵,打破地区的生态平衡。目前虽然生物防治技术种类较多,但由于部分生物无法适应栖息地以外的自然环境,导致其难以大范围推广,因此部分研究者已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开发生物农药方面上。使用生物农药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还能够逐步改善环境解决污染问题,提升产品安全性。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时,种植户还可以与其他防治方法一同使用,大幅度优化杀虫灭菌的效果,提升大豆的产量和质量[3]。
要实现大豆种植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需要各地区政府加强农户和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适当引导,帮助地区种植户和大豆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工业部门参与到大豆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大豆产业结构,拓展开发各类与大豆种植有关的产业链。因农户对种植大豆的各种技术较为落后,想要实现大豆种植产业的发展,助力产业扶贫,必须增加其结构多元性,保证相关产业链的稳定性,才能够使种植地区的经济水平有效提高。
要完全发挥出我国各地区对大豆种植的优势,需种植户与国内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外企进行商业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尽量降低市场产生波动会对大豆种植的影响。想要将我国大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需要综合预测该措施会对国内市场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前制定好相关对策。政府还应加大对落后地区提供的政策和设施扶持力度,通过对地区实际种植情况进行考察,建立完善的机制和制度,对大豆种植产业形成一定助力。同时,承担大豆加工工序的企业还应尽量扩展加工产品类别,以此建立我国特色大豆产品品牌,为扩大国际市场提供基础条件。
目前我国国内存在的大豆种类不同,大豆自身具备的特性也不相同。现代化产业对大豆有着不同的需求,如黄大豆更适用于作为饲料,其内部蕴含丰富的蛋白质,对养殖有着较大的作用。所以要实现大豆种植产业的转型,还需增加农民对各类大豆信息的掌握,明确市场对大豆的需求偏向,从而选取恰当的种类进行种植,以迎合市场需要。通过对各品种的针对性供应,可以带动种植户所处的地区实现快速经济发展,从而增加当地种植户的收入。
改善并推广大豆种植产业,是使贫困地区大豆种植户提升经济收入的有效方式之一,还能改变当地的产业结构,使产业更加多元化。通过发展大豆种植产业所产生的经济基础,还能为发展大豆种植产业地区的其他产业提供经济方面的助力。为了保证大豆种植产业在改进过程中的稳定发展,政府应采取优化产业结构、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多元化大豆品种种植等策略,这样才可以吸引更多当地农户加入大豆种植产业当中,促进大豆种植地区农户实现大范围经济收入提升,实现产业扶贫的目标。
[1]杜勇芝,赵春辉.大豆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方法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1,41(14):102-104.
[2]李凯伟,张继权,魏思成,等.东北春大豆精细化气候区划[J].应用气象学报,2021,32(4):408-420.
[3]马颖.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要点研究[J].种子科技,2021,39(12):33-34.
F326.12
A
2095-1205(2021)10-126-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1.10.59
周海涛(1982- ),男,汉族,黑龙江鸡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