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江苏省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扶持研究

时间:2024-05-28

王 甜

江苏省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扶持研究

王甜

(中共镇江市委党校江苏镇江212000)

以才兴产、产才融合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扶持的意义,分析了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扶持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探究了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扶持的路径,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江苏省;乡土人才;产业化;乡村振兴

产才融合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也是江苏人才工作的主线。其中乡土人才作为一大特色优势,是赋能产业强市与乡村振兴不可忽视的力量。从“三带”计划到“三带两助”计划的升级,从乡土人才职称评价制度的落实到每两年一次的技艺技能大赛,乡土人才在江苏真正地破“土”飘香。但是未来的人才竞争将是人才作用发挥与价值创造能级的竞争,因此积极探索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推动乡土人才产业化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扶持的意义

1.1 引领技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乡土人才身上蕴藏着丰富的乡村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发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乡村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慢慢退出时代的舞台,部分技艺得不到传承逐渐被人们遗忘和封存。江苏除了比较有名的玉器、漆器、瓷器,还有一些人们不熟知的传统技艺,如彩锦绣、金银细作、乱针绣、猛犸牙雕等。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充分调动乡土人才技艺技能的传承与推广。2019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充分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1]。通过将乡土人才技艺技能成果进行商品化和商业化的转化,不仅可以使技艺技能文化根脉“留下来”,还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媒体化的传播“走出去”。

1.2 推动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能,乡土人才是乡村发展的“领头羊”,是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中坚力量。通过鼓励扶持技艺技能类、技术应用与推广类、经营管理类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落地,如农林牧渔等各类农业基础产业的创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业、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业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不仅可以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实现乡村地区产业协调发展,还可以通过产业化的规模经营吸纳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特别是针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带动,使更多贫困农户积极主动参与进来,拉动农村经济,实现脱贫共富。同时也可以吸引多种人才来乡村创业就业,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渠道,优化乡村就业结构,增加农民增收路径,达到产业扶贫、产业振兴的良性互动。

1.3 营造良好氛围,焕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乡土人才是乡村发展的宝贵资源,长期活跃于乡村振兴发展的一线,是“土专家”“田秀才”。因此,通过产业扶持使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动”起来,不断激发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发挥乡土人才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助力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和辐射作用。与此同时,也可以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激发各类人才涌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

2 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扶持的现状分析

2.1 江苏省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取得的成就

2.1.1 乡土人才规模扩大

江苏自古就是一个富泽繁华之地,省内拥有十三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扬州、苏州、无锡等城市都是文化遗产丰富的城市,且经济较为发达,苏州还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称,深厚的文化底蕴背后蕴藏着多样化的产业资源和人才资源。2017年8月,江苏省印发《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的意见》,对乡土人才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展现了江苏对乡土人才的高度重视。深挖“存量”人才资源,大力开发身边的“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并且通过分类认定,把乡土人才“挖”出来。据统计,在全省乡土人才就有49个大类,337个小项,从业人员超千万,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达202.8万人,发展规模家庭农场5万家、农民合作社10万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8 000多家。此外,在省级层面评选了“三带”名人443名、“三带”能手1 046名、“三带”新秀3 042名,带动市县评选支持活跃在民间基层、掌握特长技艺的乡土人才5万多名[2]。

2.1.2 政策配备齐全

江苏自启动乡土人才“三带”项目以来,省级及各市区都在不同程度通过项目资助、创业扶持、平台搭建、职业培训等政策举措,全力支持有能力的乡土人才办企业、兴实业。乡土人才不仅享有和高层次人才同样的疗养、体检等待遇,还可通过省级‘人才贷’获得最高1 5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从而解决创业融资难题。江苏省在国内率先增设乡土人才职称,并制定了详细的职称评定制度,职称最高到正高级,首批135位乡土人才通过高级、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评审,优先享受参加技术培训、外出考察等活动。此外,2020年5月,江苏在全国首开新河,开展省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和省级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评选,经单位申报、层层推荐、专家评审、评委会审定和网上公示等程序,确定了10家江苏省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和30个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

2.1.3 效益成果显著

以才兴产,产才融合是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通过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扶持,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据统计,江苏省第一批认定的2 717名“三带”乡土人才创办领办企业、合作社1 478家,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70 亿元,带动村民平均增收4.76 万元。其中泰州市依靠人才兴园区,依托园区聚人才,创建了8个省级农业园区、79个市级农业园区,辐射带动农户70万户,人均增收2 500 元[2]。通过支持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落地,可以吸纳社会剩余劳动力尤其是下岗职工、残疾人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其中沭阳县从乡土人才中选派“科技村长”,把乡土青年人才培养成产业带头人、党员模范、村级后备干部。目前,全县已建库培养23 890名乡土人才,共创办、领办项目1.4万个,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526个、协会7个,带动农民就业5万人[3]。

2.2 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所面临的困境

2.2.1 心理困境:乡土人才的积极性不够高

为了激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与热情,江苏省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激励扶持政策。在技术、资金、平台、金融等各生产要素给予了政策制度方面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乡土人才创业热情不够高涨,乡土人才对成果产业化抱有畏难心理等问题,原因在于在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导入阶段和发展阶段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面临着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比如市场的风险性和社会经济政策环境的不稳定性。从乡土人才的特性来看,大部分乡土人才的学历层次偏低,缺乏系统的经济学和管理理论知识,长期实践经验也都局限于小规模作坊式的运营模式。对于成果产业化的现代管理模式缺乏经验,对大市场的敏感度与把握市场的能力有限,再加上自身存在的畏难心理和保守心态会影响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2.2.2 政策困境:政策引领力有待加强

首先,政策宣传有待提高。按照省级要求,省内各地区都相应出台了一系列乡土人才扶持激励政策。但是由于乡土人才自身资源获取的局限性,对于相关政策的颁行并不是特别了解,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很多优秀的乡土人才错过创新创业的良好机会;其次,政府扶持的力度亟待加强。不同于高端人才,由于乡土人才在资源和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因此在产业化过程中需要全方位的扶持。但现行政策支持在金融服务、财政方面的力度还有待提高;对于技术支持方面不够全面,未进行全过程的跟进与后续的评估;对于市场服务方面,相关平台载体搭建数量不够,作用有限;对于乡土人才的教育培训还不够多元化。

2.2.3 资本困境:资本资源依然匮乏

首先,乡土人才依然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虽然有财政补贴和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但在融资过程中缺乏与社会资本的对接,乡土人才发展的专项基金有待落实和扩大;其次,现代科技的应用能力不足。现今大部分乡土人才主要来自家庭式手工作坊,生产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多是自产自销,科技含量低、工艺落后、附加值不高。其对于现代科技的应用能力较弱,因此其掌握的绝技绝活难以与现代科技、工艺创造性转化,实现产品与现代市场的融合。最后,产销平台渠道开发不足。产品销售问题是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三带两助”目标的关键问题。现今很多乡土人才所创办的涉农产业的产品销售有着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平台搭建上的支持,但仅靠这种被动型的支持是无法全面打开国际国内市场的。在产销平台搭建方面缺乏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开发与拓展。

3 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扶持的路径分析

3.1 加强政策引导

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宣传。要大力度宣传人才新政,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平台对人才新政的报道和解读。创新性地用通俗易懂、切中要点的方式进行政策分解,让更多乡土人才知晓创业政策,自主选择政策方案,深耕乡村振兴“三带两助”的大局,形成“产才融合”集聚导入效应。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制定出台相关办法为乡土人才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技艺推广、就业创业、技能提升、创业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如产业引导资金、财政补贴、税费优惠、信贷帮扶、用地保障、水电煤的减免、产品优先推广展演等,为乡土人才产业化发展打造全方位、全覆盖的政策扶持体系。

3.2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对于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项目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非遗传承人、拔尖乡土人才开展的带徒授艺、展演展示、技术推广等活动给予补贴,组织项目评审,对“三带”作用明显的乡土人才予以资助。对于乡土人才获得的省级重大项目,省级财政给予每个人特殊经费支持。将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拨付人才资金用于支持乡土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和平台建设等。

鼓励金融机构完善乡土人才信用评价机制,开发具有乡土人才特色的信用、联保等金融服务,加大对乡土人才的信贷支持;推动设立乡土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加强社会力量的协同参与,为乡土产业发展注入更多资本力量;优化产业类引导资金,涉农资金支出结构,以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通过探索建立传统工艺技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以帮助传统工艺技艺企业融资;推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融资体系,帮助乡土人才对接社会资本,解决投融资难的问题。

3.3 优化技术支撑与平台搭建

着重发挥科技镇长团的对口技术支援服务,科技镇长团要遵循产才融合发展规律,在“产”和“才”的嫁接上探路径、找方法,把各方创新资源的“源头活水”引入到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持续推进产业链、资金链、科技链的融合,在生产、流通、营销环节导入现代科技手段,加大乡土人才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并逐步壮大规模。以长期稳定的常态化支持方式,为现代农业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体系支撑。

要不断拓宽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载体的搭建,依托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园区、新型农村合作社等加快形成一批乡土人才产业孵化与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乡村农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平台,鼓励和支持乡土人才牵头组建农村农民合作社、领班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科技示范基地,使其由自产自销走上产业化经营轨道[5];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创新园区等平台建设,促进平台内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手工艺成果市场化转化。持续打造重点产业领域专业平台载体,以全成长周期科技创新运营服务为乡土人才创业项目提劲加速。

3.4 加强资源保障与教育培训

加强对乡土人才作品和产品的版权保护,努力推行针对乡土人才创业的相关法律支援服务,切实维护乡土人才的合法权益;强化乡土人才创业用地保障,安排一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以满足人才需求;继续深化推进乡土人才创办企业的用电、水、气等各生产资源的帮扶优惠,针对企业厂房租赁等生产活动提供资金补贴,缩小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的生产成本;加大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用工补贴,特别是针对应届毕业生、农民工、社会残障人士的补贴力度。另外,还可以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降低乡土人才创办企业的成本。

依托各级党校、职业院校、农广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多元培训主体,根据乡土人才不同类别需求,开设相应专题课程,提升乡土人才的个人素养。要突出个性定制,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综合运用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渠道,开展多元型、差异化、订单式培训,提升乡土人才职业技能。常态化举办现场教学和研讨交流活动,邀请经验丰富的拔尖乡土人才现身说法,讲农家话、传农家经,组织赴规模大、有特色、效益好的产业基地、示范园区进行观摩典训,开阔视野。对于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的能力提升方面,要鼓励专业机构、社会力量等多渠道引进优质创业培训资源。

3.5 鼓励社会协同,形成发展合力

坚持多元主体参与,鼓励社会协同。加强政府、培训机构、企业等社会组织的优势互补,不断细化分工与强化配合。形成合力,打造全方位的乡土人才培养机制。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与乡土人才共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机制,提升创新与传承能力,形成资源合力。深入探索人才同城共引、共培、共育的新机制,推动人才、项目、产业、科创园区、金融服务等资源互融互通,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以“一体化”的宽阔视野持续深化制度创新,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抓住“长三角同城化”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政策契机,加大城市间的区域合作,提高产业资源整合力度。

4 结语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最大变量。乡土人才作为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领头雁”,是赋能产业强市与乡村振兴不可忽视的力量。江苏省非常重视乡土人才的开发培育,也十分重视乡土人才的产业化发展,但在产业化进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应在政策、金融、技术支持、平台载体、教育培训等方面加大对乡土人才的扶持力度,使人才与产业、科技、资本深度对接,以实现产才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EB/OL].(2019-06-2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28/content_5404170.htm.

[2]郁芬.从“三带”到“三带两助”江苏省乡土人才勇担使命[EB/OL].(2020-06-16).http://jsnews.jschina.com.cn/jsyw/ 202006/t20200016_2572053.shtml.

[3]郁芬.破“土”而出走向台前抱团作战乡土人才,释放强大“发展能量”[N].新华日报,2020-06-12(02).

[4]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EB/OL].(2021-02-23).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zywj/2021-02/23/c_1127130383.htm.

[5]陈家闯,崔鑫.我国农村乡土人才发展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2):221-222.

Research on Industrialization Support of Rural Talent Achievem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Wang Tian

(Party School of CPC Zhenjiang Municipal Committee, Zhenjiang, Jiangsu, 212000)

Promoting production with talents and integrating production with talents is the only way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local tal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ocio-economic, cultural, and other aspects. The article clarifies the significance of support for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native talent achievements, analy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explores the financial support path of for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native talent achievements for the reference of relevant persons.

Jiangsu Province; Native Talents; Industrializ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F327

A

2095-1205(2021)10-151-03

10.3969/j.issn.2095-1205.2021.10.71

王甜(1989- ),女,陕西泾阳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