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鲜玉梅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麦积林场 甘肃天水 741000)
农田防护林通过进行光合作用,既可以改善农田附近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又能够有效治理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从而为农田中的农作物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农作物产量。因此,探究农田防护林栽植与管理要点,总结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提高农田防护林建设质量与水平、促进林业和农业同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骨干林带设计是农田防护林设计的基础,通常配置在干线公路两侧、沙漠边缘和堤岸沿线,主要起到保持水土、降低风速、防风固沙的作用。骨干林带应采用草、灌、乔相结合的紧密型栽植结构,林带设计宽度通常在20 m~100 m,树种间距通常为灌木2 行~4 行;乔木8 行~20行[1]。
常规农田防护林带通常分为紧密、疏透、通风3 种类型,具体适用类型、林带宽度、林带间距如表1所示。
表1 农田防护林林带设计表
在设计林带走向时,在具有显著盛行风和主害风的地区,应采用长边为主林带的长方形林网设计,且主林带走向应垂直于盛行风或主害风风向,并保证风偏角≤45°,副林带应与主林带垂直。在一般、普通的地区,无须特意考虑林带走向,与当地沟、河、路、渠等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设计即可[2]。
在进行农田防护林林带、林网设计时还应注意:(1)在设计前要做好实地勘察和测量工作,从而确保防护林林带、林网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2)要着重加强与当地水利、农业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在充分了解当地农田基本规划设计和排灌渠设计后,再进行科学设计;(3)在林带威胁范围内,选种耐遮阴、耐贫瘠、耐干旱的作物,并对靠近耕地防护林做切根贴膜或挖沟断根处理,缩小根幅威胁地范围,这样能够有效减轻林带胁地效应[3]。
树种选择的科学性对于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在进行树种选择时,应做好以下工作。(1)选择树种前,应全面了解栽植地的土质、气候、水文、生物种群等情况,通过对上述信息的综合分析,明确适宜当地栽植的林木类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需求和实际条件筛选出最适宜的树木种类。(2)当树种选择完毕后,还应进一步对所选树种的健康状态和生长能力进行检查,及时剔除病虫害植株或颗粒不饱满植株,从根源上保证防护林林木的生长质量。(3)栽植前,应对树种进行化学药剂浸泡处理,按照相关工艺技术要求和标准完成浸泡和晾晒工作后,方可进行树木栽植。此举能够有效提升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以及对环境变化的抵御能力,从而提升栽植品质。(4)为提高防护作用,促进良好生态状态的形成,农田防护林宜采用混交栽植的方式,因此,在进行树种选择时,应考虑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的交叉筛选[4]。
造林密度控制是农田防护林栽植的一个技术要点,造林过密会影响林木的生长,影响造林质量;造林过疏会导致防护林防护功能下降,无法最大化发挥出农田保护功能。因此,在农田防护林设计和栽植过程中,应对造林密度进行科学把控。在树木栽植前,林业技术人员应全面了解栽植树木的生物特性以及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然后根据栽植区域的自然条件、土质特征以及土壤肥力等,科学制定树木间的株行距,在不影响树木生长和防护功能的前提下,可在土壤肥沃区域合理密植,在土壤相对贫瘠区域合理稀植,从而实现栽植成本和生产效益的平衡[5]。
做好抗旱处理是提高防护林树苗栽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农田防护林的造林苗木通常为二年根一年干的1 级苗,这是因为,选用此类苗木既能确保较高的成活率,又能快速造成林,还能有效降低营林成本。但此类树苗的抗干旱能力较弱,因此,在栽植过程中应重视抗旱工作。在起苗或运输后,苗木栽植前,应对苗木进行浸水,即在坑中加入清水,将苗木根系在水中浸泡48h 以上,使苗木补足水分。栽植时,要注意随栽随捞,从而有效避免苗木水分流失。农田防护林多为大坑造林,栽植时应浇足水分(每株浇水量宜≥25 kg),完成栽植后,应定期观察,若出现干旱情况必须及时浇水[6]。
农田防护林的抚育管理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除草松土。苗木定植后,3年内的除草松土抚育管理工作质量将直接决定造林工作的成败。对于常规地区,定植后的第一年内应进行3 次除草松土,第二年应进行2 次,第三年应为1 次~2 次。对于半干旱地区和盐碱地,抚育年限应延长至5年~7年。对于沙土地带或高风蚀地区,定植后的前两年不宜进行全面除草松土,要待两侧灌木带成型,具有一定防风固沙作用后,方可进行全面的除草松土抚育。(2)间作。“以耕代抚”是农田防护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措施,即实行林菜、林油、林药、林粮、林肥间作。在间作抚育时,不宜将藤本作物和高秆、密茬谷类作为间作作物,且应保证间作作物与幼树的间距>50 cm。不同农田防护林区的适宜间作模式如表2所示。(3)灌溉。在绿洲灌溉农区,春季定核后,应立即对林区进行第1 次灌溉,15 d后进行第2 次灌溉,此后,每隔半个月或1 个月灌溉1次。第2年~3年,每年灌溉次数应为5 次~6 次。成林后,每年灌溉3 次~4 次。在高地下水位地区,可酌情减少灌溉次数。在土质黏重地区应适当灌溉次数。(4)补植。补植处必须要搞好局部整地,并选用同高度的大苗精心栽植,精心抚育,必要时浇水,保证其成活、促其生长。(5)平茬。幼树根系生长壮大后,应对林带两侧灌木进行轮换平茬处理。平茬间隔视树种而定,通常1年~5年平茬1 次[7]。
表2 主要农田防护林间作模式设计
综上所述,农田防护林在林业工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具有显著的环境保护作用,还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实践可证明,农田防护林的栽植与建设必须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林带设计、树种选择、密度控制、抗旱措施等技术要点的控制,做好除草、松土、间作、灌溉、补植、平茬等抚育养护工作,这样才能最大化提高营林质量与提升营林效果,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农田防护林在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