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杨竣舒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以吉林省集安市为例
杨竣舒
(集安市职业教育中心吉林集安1342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概念。文章以集安市为例,针对当前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优化的策略建议。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优化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的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理念。“美丽中国”概念,主要强调了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等爱护自然的文明理念,这是发展理念与实践的重大创新,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战略抉择[1]。美丽中国并不是贫穷落后中的山清水秀,也不是富裕强大中环境受到污染的大自然,要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不仅要在经济、文化、政治上做好,还要在生态和社会方面进行可持续、和谐的发展。而在实现美丽中国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建设美丽乡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一次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是在2013年中央一号的文件中,要实现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以及综合治理工作[2]。而在我国,农村地域和农村人口在中国所占比例较大,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首要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分支点,而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的外延,因此,美丽乡村的建设是自下而上的研究,而乡村振兴战略则是自上而下的探索符合国家战略部署要求。乡村振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一步,美丽乡村建设是发展农村的重中之重,特点就是具有长期性,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就要立足于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推动城乡一体化,谱写出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篇章。
第一,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能够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也是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的必经之路。第二,建设美丽乡村不仅可以有效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还是推进农村经济能够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第三,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所处的环境,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水平,而生活环境的改善,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保障农民利益与民生和谐的需要,是所有农村人所期望的。建设美丽乡村更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集安市的位置处在吉林省东南方,与朝鲜鸭绿江相望,边境线203.5 km,是我国对朝的三大口岸之一;在西南方毗邻辽宁省,向北为通化市。面积为3 341 平方公里,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气候旅游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全省农村环境美化工程推进示范县等,其中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乡镇为11 个、4 个街道,127 个行政村,人口达23.6 万。
集安市围绕着“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文明乡风,治理有效”的目标,依托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建设美丽生态宜居的乡村重要指示中,对于浙江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做法为引导,推广集安市旅游项目发展,从而达到千村示范、万村改造,使环境与产业因旅游而更加美丽、兴旺,百姓也因此更加富裕。
对于农村现有人居环境的优化方面,优先将规划放首位,在规划的基础上搞建设,即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将农村优化过程中的乡村旅游所具备的服务型功能定位着重突出,将“一镇一品牌,同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思路贯穿于建设和打造集安地区独特发展印象和地位的全过程。将以往的发展成功案例,如浙江桐庐、安吉等地的先进经验吸收进来,结合实际,切实地将农村居住环境塑造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化美丽乡村。就当前来看,集安地区已完成对11 个乡镇,包括33 个现有行政区的规划与编制工作,与此同时,也更加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等相关实施方案,进一步将工作进行细化分布,做到将工作落实到每一处细节。
坚持覆盖全民与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并将“村庄清洁革命”向前推动。在全面小康的社会发展环境中,绝不容许脏乱差的环境存在。未来,政府将通过行政手段,在城市中部署专业的环卫工人,通过政府集中购买的方式,实现村镇地区的环境保洁,使得“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真正得到贯彻与实施,而非流于口号。在实现农村可以将垃圾就地收集与处理的基础上,同时也避免了二次污染,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对于城镇地区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可以结合参照我国河湖地带“河长制”“湖长制”的管理模式,落实检查机制,实现污水处理管理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头,利用管线收集,真正将村镇的污水收集到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实现城乡有效衔接。对于污水流量较大的村镇区域,可以适当采取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方式来改善污水处理环境。当前,全市范围可实现90%以上的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原则,有效利用生态堆肥,农村“八乱”的现象在有规划的发展模式上得到了明显改善。
依托各地独有的生态环境优势,取长补短,发展具有独特优势的产业资源。通过乡村旅游更好地带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乡村旅游最美的底色,实施了鸭绿江堤防、两江九河修复等项目,全面推行“河长制”,“八项打击”行动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在此基础上使得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具体成果:在全年当中,有超过330天以上,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水平。获得省级生态村称号20 个且国家级与省级生态镇名号拥有11 个。在城市中的森林覆盖率超过80%,超出全国有60 个百分点之多。按照“表里如一、不做面子工程、不留死角”的建设原则,实施道路、围墙、边沟、堤防、休闲广场等建设项目1 200 多个,共打造精品乡镇9 个、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2.1 万户,所有村均达到达标村标准,45%的村达到标兵村标准。
依托丰富的人参、葡萄水果等特色资源,大力推行“旅游+”发展模式,来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同时,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高标准编制了产业扶贫规划,谋划实施了非林地栽参、红色旅游等一批产业脱贫项目。
以鸭绿江为中心,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带,以及高句丽等生态旅游度假区和文化体验旅游区域,同时包括旅游红色记忆的旅游核心区域的一带三区模式。开展青石地区的葡萄采摘项目、夹皮沟的水果采摘与活龙鱼猎等项目。宣传凉水乡地区特有的朝鲜族民俗风情以及独家人参特色小镇、钱湾村民宿、通天村边境风情民宿、大路休闲浴场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项目,举办了各具特色的人参节、冰葡萄酒节、梨花节、枫叶节、朝鲜族民俗文化节等大型节事活动,进一步提高了集安对外知名度。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环境美,还要展现人文美。创新引入“积分制”治理模式,以“积分改变习惯、劳动改变生活,共建美好乡村”为主题,在全市首批建设“巾帼美家超市”20 个,以多种方式激发群众对美丽庭院、干净人家的创建热情,让村民也都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的活动中来,进一步发挥出村民自身的主体作用,将其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建设者”。近年来,在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以乡村旅游引导城乡文明素质提升持续以“集安最美·因为有你”的价值理念为引领,强化群众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全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1)挖掘内涵,寻找美丽乡村建设新思路。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挖掘当地优势,树立建设美丽乡村和经营美丽乡村并重的理念。
(2)科学合理规划设计。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过程中需统一管理机构,使各部门能围绕规划设计开展工作,在有效的协调机制下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避免相互推诿,及时商讨研究解决;实际开展工作中,应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及时、科学地调整设计方案,减少对基层部门及百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在县级行政区的基础上搭设平台,将建制镇作为关键支点,最终实现领域广阔、覆盖全面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服务平台。将各个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显示情况下实现新型产业链的延伸,带动农业产业链进一步发展。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产业链发展,实现与生态特色的有效衔接,凝聚更加强硬的核心竞争力。
(4)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问题,不难发现,二者需要朝着各自的对立面转化,进而实现发展。所以,乡村地区要对自己的地域优势进行深刻了解,对区域特点有明确辨析,了解自身的产业环境与发展基础。首先,各门类产业的发展,应当首先重视与当地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衍生产业,将发展思路彻底打开,不局限于某种形式,类似于农事体验与特色村镇等建设项目都能够充分得到实现。其次,应转变以往对于“绿水青山”的营销理念[3],最终实现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使得乡镇地区农产品真正在“绿水青山”的发展环境下提高自身附加值。各个乡村的地域特色不同,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需根据实际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坚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4]。再次,为更好地实现农村宜居的生态环境发展,重点要突出在农村资源的保护力度上面,将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始终放在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首要位置,调整产业结构与各个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使农民能在职责范围内获得村镇发展带来的参与感,收获更加充实的幸福感。
(5)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全民参与意识。要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始终离不开各个地域农民的投身参与,要利用好时代发展中的科学技术优势,加大普及和推广力度,利用媒介开展宣传活动,倡导广大农民广泛参与,使得农民自身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去。
[1]人民网.十八大报告全文[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html。
[2]人民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EB/OL].htt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201/c1001-20395794.html。
[3]纪志耿.当前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应坚持的“六个取向”[J].农村经济,2017(5):79-83.
[4]王新越,候娟娟.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2016,36(11):1706-1714.
TU98
A
2095-1205(2021)02-124-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1.02.5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