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陈文生
鳗鱼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治
陈文生
(福建省长汀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龙岩366300)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鳗鱼养殖的安全和卫生水平,文章就鳗鱼的养殖管理和病害的防治展开讨论,分析了当前鳗鱼养殖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主要病害,提出了解决建议,希望可以帮助鳗鱼养殖户更好地进行养殖活动。
鳗鱼;养殖管理;病害防治
鳗鱼是当前大多数人非常喜爱的水产品之一,鳗鱼养殖过程中的养殖管理与对病害的防治直接关系鳗鱼产品的质量。因此,鳗鱼养殖管理技术的发展对于促进整个鳗鱼相关的产业发展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目前,随着大量资金的投入及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投身鳗鱼养殖中,鳗鱼养殖管理技术及鳗鱼病害的防治方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部分养殖户仍然在进行实际养殖活动时过于守旧,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拒绝使用新兴养殖管理技术,在鳗鱼病害的防治上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得到养殖户们的进一步重视。
鳗鱼养殖管理的第一步便是选择养鳗场地,在长汀县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养鳗场防洪能力的高低。长汀县常年受到山区洪涝灾害的影响,洪涝灾害对于养鳗场的危害尤其大,所以养鳗场的防洪能力是场地选择的重中之重。其次,便是对于养鳗场的交通便利程度上的考虑。交通便利的养鳗场从养殖到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程度上的便捷,可以很好地为养殖户减少工作量。再次便是对于水源及水质的考虑,一般是选择地下水和山坑水,这样的水源一般不会含有过多的重金属物质,可以保证鳗鱼的安全养殖。同时,还需要注意,养鳗场应当和其他种类的养殖场保持距离,距离最好在一公里以上。
水质净化池是养鳗场最关键的设施,直接关系到鳗鱼的存活及鳗鱼的卫生水平。有了水质净化池之后,再建设养鳗场,进排水口要分开,最好是正方形的池塘,有助于接下来的养殖活动。另外,每隔一定距离都要配备增氧机,防止鳗鱼因氧气不足而死亡。
养鳗场池塘应当保持每年1~2次的淤泥清理频率,保证池塘水质纯净。在养殖鳗鱼之前,应当投放定量的生石灰与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防止一些潜在病害对鳗鱼产生影响。消毒完毕后,还应当投入一定的无机肥,以确保池塘水质中富含养分,为鳗鱼的生长提供保证。
鳗鱼的放养密度也是鳗鱼养殖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养殖户认为,鳗鱼放养越密集,收获就越多。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密集养殖不仅会影响鳗鱼的成长,更会使池塘容易滋生各种细菌病毒,提高鳗鱼出现病害的概率。所以鳗鱼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疏养,才能保证鳗鱼的正常生长,且对于鳗鱼病害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池塘的投饵主要受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温差较大的春末,是鳗鱼病害的高发时节,所以投饵要比平时少一点,保证鳗鱼不会因过饱而发病。在炎热的夏季,投饵次数应当减少,并在凌晨或温度较低的时间进行投饵,有利于鳗鱼消化吸收饵食。
(1)温度。温度是鳗鱼养殖过程中的关键,大多数鳗鱼品种的适宜水温在25 ℃~30 ℃,在这个时间段的鳗鱼活动较为活跃,新陈代谢较快,生长也较快。因此,在夏季高温时应当适当提高水位以降低温度,而在冬季应当加强池塘光照,降低水位,以提高池塘中的水温,保证鳗鱼活跃的新陈代谢。
(2)酸碱度。池塘中的酸碱度是影响鳗鱼病害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受环境影响,池塘中的pH会有一定的变化。因此,农户应当定期或在雨后对池塘进行pH检测,及时添加生石灰等,保证池塘的酸碱度不会异常。
(3)氧气含量。为了保证池塘的氧气含量,养殖户可以在池塘中培养藻类。藻类的光合作用可以为池塘提供大量的氧气,保证鳗鱼的需求。在一些阳光较强的时间段,养殖户可以适当开启增氧机以保证池塘可以为鳗鱼提供充足的氧气[1]。
鳗鱼的品种作为鳗鱼养殖及生产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鳗鱼的品种直接关系鳗鱼成品的质量。为此,在投苗之前,鳗鱼养殖户必须根据长汀县本地的气候特征及地形特征科学选择品种,在保证鳗鱼品种的质量与本地契合的前提下,再展开后续的鳗鱼养殖活动。
真菌病是由真菌所引起病害如鳗鱼水霉病、鳗鱼鳃霉病等的统称。引起这些病害的真菌类微生物在自然水域中广泛存在,依托孢子传播,在预防上有一定的困难。真菌会在鳗鱼身体上的伤口寄生,繁殖速度极快,在13 ℃~18 ℃及偏酸性的水中更加容易感染。鳗鱼在感染真菌病初期,并不会有什么特殊的症状,但当养殖户发现时,鳗鱼体内的菌丝就已经深入鳗鱼的肌肉组织之中,导致鳗鱼组织坏死,从而导致鳗鱼死亡。这种菌丝在鳗鱼身上会呈棉絮状向外延伸状,也有养殖户称其为棉冠病。
为了更好地预防真菌病,要保证适宜的温度,并保持水质的酸碱度。为了做好这两点,首先要根据具体的季节和时间来调整池塘的水高,保证温度在26 ℃以上,防止滋生真菌。其次,养殖户要定期对水质进行pH检测,在下雨等因素导致池塘pH失衡后,需要及时添加生石灰等保持池塘的pH在正常范围。除此之外,养殖户还应当注意鳗鱼身体上的伤口,尽量避免鳗鱼的身体受伤害,以防止真菌侵入。
养殖户应当定期检查鳗鱼身体,以确保及时处理鳗鱼真菌病。其中,主要是要针对鳗鱼的头部、尾部等进行检查,这些位置是鳗鱼真菌病的高发部位。在镜检后便可以确定鳗鱼是否有发生水霉病。此外,养殖户还要检查鳗鱼鳃部,如果鳗鱼鳃呈浅白色并附有污泥,便可以确定鳗鱼发生鳃霉病,要及时处理并治疗。
如果真菌病已经发生,就很难处理了,因为现在市场上还没有很好的治疗鳗鱼真菌病的药品,大多药品也只能起到止损效果,主要有二氧化氯和聚维酮碘两种。同时,养殖户不可以保持传统的观念,采用抗生素对抗鳗鱼真菌病,不同于其他养殖动物,抗生素极有可能会加大真菌病对于鳗鱼的危害程度,使鳗鱼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
烂鳃病是福建省大多数地区导致鳗鱼大面积死亡的主要病症。在发病时,鳗鱼会失去食欲,表面充血,出现血丝并发炎。久而久之,鳗鱼体表会逐渐发黑,愈发失去活性。当病情严重后,鳗鱼会离群索居,彻底不吃饵食,并逐渐因此而死亡。
在对于烂鳃病的预防上,养殖户要注意饵食投喂的时间和投喂的量,在夏季要减少投喂次数,春夏交接的时节要减少投喂的量,鳗鱼过饱是导致烂鳃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在平时投喂的饵食中,要适当添加一些维生素与矿物质,保证鳗鱼的营养均衡而起到对于烂鳃病的预防效果。同时要注意不可添加过多,否则同样会成为烂鳃病的诱因[2]。
为了更好地防治烂鳃病,养殖户需要及时检查鳗鱼,以确保病害的发生与否。主要方式是养殖户可以在清晨到池塘边观察,发病的鳗鱼为了呼吸会离开鱼群,独自靠近岸边甚至爬上岸用皮肤呼吸[1]。当发现这样的现象时,就可以确认鳗鱼已经发病,需要医治,哪怕鳗鱼此时并没有物理上的病变。同时,养殖户还需要定期检查鳗鱼的身体,当发现鳗鱼鳃部带有大量黏液,身体部分部位充血带有血丝,又有部分部位因缺血而呈现浅白色时,便需要开始对鳗鱼进行医治。
当已经发生烂鳃病之后,养殖户需要采用生石灰调节水质,1~2次即可,并且要采用含氯、碘的消毒剂来对池塘进行杀毒,这样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烂鳃病的危害。
肠炎病主要是由一些细菌所引起,受肠炎病影响的鳗鱼肛门处会出现浮肿,其排泄物也会因病变而漂浮在水面之上。同时,鳗鱼会因此而逐渐失去活力,离开鱼群以寻找更多的氧气。
预防鳗鱼肠炎病的主要措施,是采用氟哌酸等药物对鳗鱼进行投喂,初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但氟哌酸这一类药物长期服用,很容易使鳗鱼产生抗药性,从而失去药效。同时,这一药品对于肠炎病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会有反复发作的可能性。这样一来,受药品和肠炎病的侵害,鳗鱼身体内部会受到大量的损伤,直接影响鳗鱼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鳗鱼死亡。因此,在投放氟哌酸时,最好混搭一些肝肾康宁[3]。
对于肠炎病的检查,养殖户可以通过挤压鳗鱼的腹部来判断。如果挤压会出现大量浓汁,并且腹部有一定的膨胀时,基本就可以断定鳗鱼已经发生肠炎病,需要进行医治。
随着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鳗鱼养殖户们需要改进自己的鳗鱼养殖技术,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重视各种发生在鳗鱼身上的病害,并针对这些病害进行防治,保证鳗鱼健康生长。按照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来养殖鳗鱼,所生产出的鳗鱼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一方面能提高养殖户养殖产品的质与量,另一方面又可以间接提高鳗鱼养殖户的收入,保证鳗鱼养殖的经济效益。
[1]朱崇扬.浅淡鳗鱼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治措施[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7(9):119-120.
[2]单中华.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对策探讨[J].农家参谋,2018,576(5):118.
[3]杜承宇.浅谈鳗鱼的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J].科学养鱼,2012(10):92.
陈文生(1966- ),男,汉族,中专,福建长汀县人,水产工程师,研究方向:淡水养殖水产技术推广,侧重鳗鲡养殖。
10.3969/j.issn.2095-1205.2020.12.28
S9
A
2095-1205(2020)12-56-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