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王俊艳
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及措施
王俊艳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农经站陕西咸阳712000)
三原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辖14个镇办中心,172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3万亩,农业人口33万人。201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 862元,较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 748元,增加了1 114元,增幅9.5 %。2020年,全县人均纯收入的目标是14 020元,增速9 %。近年来,按照“稳粮、增菜、优果、扩畜”的发展思路,优化结构,强化服务,全县农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粮、菜、果、畜四大支柱产业。
农业;农民收入;产业
从总体上看,我县农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的商品率不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靠天吃饭的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之需,是发展之需,更是践行习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的农业追赶超越的时代新命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这就要求人们遵循价格、供求、竞争机制运行规律,按规律、原则办事。但广大农民受传统自然经济的影响,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市场经济知识贫乏,市场经济意识淡薄,所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很难把握机遇。具体表现在:(1)不能正确判断价格机制发出的信号,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广大农民几十年如一日,以前种什么作物,现在依然种什么,而不考虑现在我应种什么,应该更换什么新品种,什么作物适合当地的实际,农产品才有特色和优势,才能卖个好价钱,才能增加收入。(2)看不清市场供求的形势,盲目地认为有物就是有钱,不会适时地根据供求关系的变化更换作物品种或及时抛售手中的农副产品。有时因为供过于求,导致农副产品积压,卖不上钱,甚至坏在手上,连成本也收不回来。
总体看,三原县农业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庭副业为辅的农业产业模式。在经营模式上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对土地、劳动力资源造成了浪费,严重地影响了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运行。全县种植业大部分是小麦和玉米,一亩地的小麦和玉米一年的纯收入不到1 000 元,经济效益低,且种植比例大,农民一年下来落不了几个钱。我县北部塬区主要以种植苹果为主,自2017年以来,收益明显下降,原来的早熟苹果,收购价格在3 元左右,去年的早熟苹果收购价在2 元左右,出现了客商少、果品积压、卖果难的现象。农畜产品整体偏低,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不齐全,难以达到市场优质化的要求。畜牧业、渔业还由于受政策和土地资源影响,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且饲料价格不断上升,造成产值不高,打击农民的积极性。
(1)融资难。从事农业生产新型经营主体,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我县合作社用地上基本是通过土地流转取得的,因而合作社建设投入的固定资产再多,因无土地部门的土地证,地面投资得不到有效评估,涉农贷款缺乏有效地抵押和担保,无法取得金融部门的贷款。如我县陕西普华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是一名回乡青年,从5 000 元起步创业十年,建了一个占地10 亩的养殖场,一个占地10 亩的屠宰和深加工长,建筑面积约2 000 m2,实际投入资金已超过500 万以上,合作社仅有土地租赁合同。金融部门不认可,只认商品房作为抵押。
(2)土地手续办理难。陕西普华兔业专业合作社2013年因合作社发展需要,在三原县鲁桥镇东里村租用流转了24 亩土地,准备发展设施农业,村镇土地合同已签订,土地性质已明确,为有条件建设区。然而,土地部门开始索要相关手续:环保局项目批复(红头文件)、环境监测报告等(环科院)监测报告(环保局监测站)等。后面还有电力问题、水的问题等,严重地影响了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有待进一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是农村的能人、专业大户等创办的,创建之初,自存资金就不足,加之农业生产周期长,后续投入量大,缺乏资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受资金投入的影响,规模难以扩大。
(4)缺少适用人才,市场拓展不够。如陕西三原兴龙果品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投资1 000 多万元,年销售额1 800 多万元,目前拥有职工218 个,但缺少懂财务、懂电脑、懂管理的专业人才,主要因为合作社远离县城较难找到有专业技能的适用人才。
目前我县农业生产还比较落后,生产效率较低。(1)农民的科学生产意识薄弱,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低,在生产中盲目跟风,化肥乱施,农药不停,本想提高产量,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产量。在推广优质农产品开发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致使新技术不能得到推广应用,导致劳动生产力低,劳动效益、劳动收益相对较少,农民收入增加相对缓慢。(2)农村劳动力转移,剩余劳动力减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带走了大量的智力资源,留下的大部分都是文化程度较差的,长此以往农业生产水平长时间难以提高。(3)基础设施不完善,抗自然灾害能力弱。近年来由于受到旱涝灾、冰雹等恶劣天气影响,农产品产量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农民家庭收入。
为全面推进我县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坚持“南菜、北果、全县畜”的总体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劳务收入等方面实现农业增值增效,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鲁桥、渠岸、陂西、安乐、独李等镇(办、中心)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提高大棚蔬菜的管理技术。三原县渠岸镇富硒蔬菜设施大棚基地流转土地500 余亩,总投资2 300 万元,建设新型节能日光温室大棚83 个,为周边群众提供常年务工岗位100 余个。同时加强优质露地菜、旱腰带大葱、河谷清水莲菜基地建设。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扩大标准化生产覆盖面,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不断提升蔬菜品质。
以“果品升级、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建设为契机,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广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和产业布局,重点在陵前、马额、新兴等镇(办、中心)发展中、早熟苹果;在嵯峨、新兴、陵前、徐木(办、中心)等镇沟坡地带发展核桃等杂果产业;在城关、高渠等镇(办、中心)发展鲜桃、葡萄等时令鲜果,着力建设北部果品和南部时令水果相结合的产业带。同时积极调整果业的品种结构,加快老园改造,发展新优品种,推广无病毒种苗。使全县优果率达85 %以上,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50 %以上。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就需要人才,尤其是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落实好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加强指导,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资金、人才、用地等困难。(2)完善合作社规章制度,规范合作社建设,推动合作社良性健康发展。一方面规范专业合作社发展,指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订规范章程,健全制度,规范组织行为;指导合作社不断加强对社员的培训,增强合作社成员的整体水平;指导合作社提高产品品质,打造品牌,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开展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强化示范带动,用较好的合作社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合作社制度建设更加健全,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从而提升合作社的示范带动能力。(3)做好土“三权分置”工作,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为农业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保障。
近年来,我县依托农广校把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合作社理事长、农场主和种养大户业主的培训作为重点来抓。每年举办10 期,培训人数达到1 000 人次左右。2014年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46 人参加了市农业局和财政局组织的培训班;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31 人分3 次参加了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培训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农业带头人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从而带动周边农民提高收入。
劳务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育市场主体,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壮大,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组织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抓好建筑业、工程施工、餐饮、商业、服务业等劳务产业,提高农民务工收入。加大高技能务工人才和新型农民培训力度积极加大高技能务工人才和新型农民培训力度,使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体力型向技能型、自发型向组织型转变,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引导在我县投资的项目和企业,优先吸纳符合条件的当地失地农民就业。积极招引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提高二、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严厉打击各类恶意欠薪行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赖全康,梁雨珍.三江县种植业发展新思路[J].农家科技,2014(6):78.
[2]张明,刘曦,高文姬.我国百强县的发展经验、问题和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7):56.
F323.8
A
2095-1205(2020)05-117-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5.5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