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郭赛金
农村医疗发展现状分析
郭赛金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425000)
医疗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中国人民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农村农民的“因病致贫”的现象,并且提高农民的医疗卫生水平,国家实行全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实行以来,该制度解决了农民医疗,提高了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使更多农民共享实惠。但是,在该制度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文章通过探讨农村医疗发展的现状,并提出解决之策,希望能促进农村医疗更好地发展。
农村农民;医疗;现状
新农合制度是属于一项战略性的政策,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社会统筹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1]。从2003年发展至今,解决了大部分农村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但目前该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通过文章,笔者希望能够就该医疗制度在发展中的现状、问题来探讨,提出自己的建议,为更好地促进农村医疗的发展而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
1.1.1 新农合参合率提高
在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衰落以后,新农合制度从2003年在全国开始试点以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其覆盖范围。同时,新农合的农民参合率也在不断提升。换句话而言,因为新农合制度的推行,我国农村的医疗卫生水平得到了提高,整个农村的卫生服务体系在不断完善,相应地压在农民身上的医疗担子在减轻。农村的医疗事业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新农合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农民的参合率也在不断提升。
1.1.2 补偿机制不断完善
农村医疗发展成效中最突出的就是补偿机制的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在运行过程中,该制度覆盖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人均补偿的金额在不断增加。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心理乃至各方面的生活要求都在提高,农民对医疗卫生保障需求也在增加,国家在医疗保障方面的支出也会不断增加,相应的医疗报销比例就会提高,医疗的补偿范围扩大,补偿的受益人也在增多。针对住院补偿和重大疾病的补偿比例都在提升。
1.1.3 筹资水平不断提高
新农合医疗基金实行的是个人缴纳。省(市)、县、镇政府来进行补助,同时也鼓励社会各界力量予以资金的支持。我国新农合制度建立发展至今,其筹资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从人均30元到人均500元。新农合筹资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新农合的保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农村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1.1.4 管理体制不断的健全
新农合制度在实施之初,政府就成立了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来促进该制度的发展。新型农村农民医疗发展在管理体制上取得的成效之一就是新农合的支付方式改革。“十三五”规划中就提出了要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新农合支付方式的改革,可以发挥医疗的基础性保障作用,有利于促进新农合基金的使用[2]。新型农村农民医疗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之二就是监管机构的逐步建成。各级政府都根据自身情况,成立了相应的经办机构以及监管机构,各县(市)、城镇、农村都成立了管理小组,负责新农合制度的宣传、费用的收取等工作。
1.2.1 个人筹资负担加重
我国新农合制度的筹资标准虽然在逐年递增,但筹资渠道不够完善,农民的负担在加重。新型农村医疗保险是个人的缴费、政府的资助、集体的扶助等3方来共同筹资的,即使大部分资金都由政府来出,但“集体扶助”这一筹资渠道是相对缺失的。因为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认识到“集体扶助”在其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而如今,农民在医疗卫生需求上需要得到保障,在中央和各地方财政有限的条件下,农民个人的医疗负担就会加重。
1.2.2 补偿受益面变窄
我国新农合制度虽然在大病补偿实施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门诊补偿上的比例是比较小的,在慢性病以及小病的补偿线设置的很低。而且在外务工的农民工无法享受到新农合制度的补偿,异地医疗报销程序也比较复杂。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很多农民都会选择进城务工,这就会给他们造成了医保报销的问题。
1.2.3 管理水平降低
新农合制度从2003年实行以来,整个制度还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新农合经办机构的管理比较混乱,表现在对资金的管理、对参合人信息的管理,因为参合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多后,其资金以及个人信息都会增加,如果在这些方面的管理不力,会加大报销的难度,以及增加农民的麻烦。
1.2.4 农民主动性不够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基数大。一部分的农民因为自身的局限性,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所以参合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有些农民是因为没有钱参保,一部分农民有钱,但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参合,还有一些是认为自身身体比较健康,没有参合的必要。种种情况都表明了农民主动参合的积极性不够,对新农合缺乏信任感,这些情况对新农合的实施都有一定的影响。
新农合制度实行的是由上往下的一种筹资模式,是由个人的自费、政府的支持、集体的扶助来共同资助。然而中央为防止地方挪用资金,采取的是农民先出资,然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投入,这种逆向筹资模式会使农民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对新农合会缺乏信心以及理解。
我国的新农合参合农民的医疗补偿受益面较窄,主要是由于因为新农合制度补偿机制设计不够完善。对一些慢性病、小病以及门诊的补偿不到位,设置的补偿线也缺乏合理的预算和科学的管理。这在某些程度上会降低新农合的医疗保障水平。再加上新农合信息化进程发展缓慢,使外出务工的农民在报销医保的过程中会增加很多麻烦。
新农合制度运行至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运行的过程中,在监督机制上面,还未形成有序的监管体系,现在已经建立的监管机制也是针对个别环节的。首先,在基金管理上,存在着很多漏洞。因为新农合的基金在管理上,缺乏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管理、预算和分配。其次,新农合的医疗基金也缺少监督和管理。最后,新农合的医疗基金在管理上缺少透明性,农民不知道自己的基金具体流向哪里、在哪里使用。
新农合制度宣传是否到位,是会直接影响农民的参合意愿的,政府的支持与关注对新农合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我国在宣传新农合制度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政府在意识方面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在宣传力度方面也是不够的,这就导致了新农合的宣传不够到位,农民参合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便间接制约着新农合不断发展。因为农村的条件有限,以致于农村关于新农合的宣传方式比较简单,其宣传方式的简单间接影响了宣传的深度性。
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农合医疗保险的投入比例,加大对农民医疗服务需要的支持。此外,政府也应该带动社会力量,开通一些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因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个人自费、政府资助和集体扶助等共同出资的制度,而国家在投入比例上还相当有限,所以社会集体的力量是不可忽略的。
我国的新农合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而我们只有不断完善新农合的补偿机制,才能拓展参合农民的受益面,并提高农民的参合积极性[3]。政府在提高补偿基金的同时,在补偿范围方面,也应该引起重视,因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一样,其补偿的范围也应该根据各地区实际发展情况而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除了有“大病保障”之外,也要向慢性病、小病、门诊等方面进行补偿。除此上面补偿之外,因为社会信息进程的不断推进,要进一步解决农民异地就诊以及医疗保险的问题。
在新农合的运行过程中,要加强对参合资金以及参合农民的个人信息的监管力度。首先,做好资金投入、使用、补偿的预算,实行新农合财务公开制度,将医疗基金实时公开透明,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使用规范化以及透明化。其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都应该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严禁挪用新农合基金。
新农合制度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一项建设中国新农村的重要举措,这一制度关系且影响到我国亿万农民的真切利益,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对新农合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政府在这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些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通过这种实际行动来增加农民对新农合的信心。
自古至今,国家对农民的关注极其的高,因为农民是我国稳定的基石。文章从新型农村农民医疗发展的成效、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出发,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希望有利于新农合制度的更好发展,为更多的农民谋利益,为和谐社会的建设献出自己的力量。
[1]文敏.公共医疗卫生政策与农村医疗资源配置[J].理论观察,2020(4):62-65.
[2]戴荣里.乡村振兴中的农村医疗问题[J].新理财:政府理财,2020(Z1):82-84.
[3]侯进,蔡利强.基于问题导向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改革措施和成效[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9,33(10):1-3.
R197.1
A
2095-1205(2020)04-139-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4.6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