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马 鸿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马鸿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古楼街道办事处山东聊城252000)
近年来,绿色蔬菜栽培产业快速发展,栽培技术水平日益提高。蔬菜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控应以选用抗病良种为前提,以构建健康高产种植模式为基本,以综合防治技术为关键,农艺、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方法齐头并进。文章对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蔬菜种植业从业者提供参考。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综合防治
调查发现,随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蔬菜种植业从仅追求数量正逐渐向高产化、优质化、生态化转变。防治病虫害作为提高蔬菜生产种植品质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内涵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不仅要更有效、更合理,而且防治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确保不会污染生态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常见高危蔬菜病虫害品种已达七十余种,常发病虫害种类较10年前增加了7种,增幅为8%。发病范围广且危害大的主要病虫害有: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温室白粉虱、蚜虫等[1]。图1是蔬菜遭病虫侵害的照片。
图1 蔬菜遭病虫侵害
病虫害发生季节性明显,相对而言,冬春季病害重,夏秋季虫害重。且随着蔬菜生产的高度集约化发展,土地营养失衡与流失现象越发严重,进而导致土壤中的致病菌数量和品种增加,蔬菜病虫害形势日趋严峻。同时,病虫害普遍具备一定的耐药性,长期使用一种方法进行防治,往往在三五年后防治效果就会大幅减退,这也是目前蔬菜病虫害防控工作中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
蔬菜种植者普遍未曾经历过系统的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培训,许多人完全不清楚各种农药的特性,当蔬菜感染病虫害时,往往会盲目跟风,使用其他人使用的药物,包括各种毒性较大的杀虫剂或杀菌剂。乱用药、药品高毒性、用错药的现象屡见不鲜,或者没有严格控制农药的施用安全性[2]。不合理的药物使用不仅会消耗人力、财力和物力,而且会对蔬菜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也有菜农为图省事,会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发现防治效果减弱就盲目增加剂量,不仅会导致病虫害耐药性增加,种植出来的蔬菜农药残留也会大大超标,危及食用者人身安全。此外,在植物生长高峰期,往往会有多种疾病和害虫同时存在。为了节省成本和时间,菜农会选择同时使用不同种类的药剂,不管主次不辨别疾病和害虫的类型,也不管各类杀虫剂能否混用。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蔬菜种植过程中出现病虫害的可能性最大。种植户通常依靠多年的预防和控制经验来防治多数常见病虫害问题,但对少部分不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束手无策,无法实现“预防为主,全面控制”的蔬菜种植保护战略。
近年来,人们对无污染、无公害果蔬的需求量增长迅速,相关质量指标与检验流程也日趋严苛。若要保证蔬菜不遭受污染与破坏,则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技术问题亟须得到解决,其重点问题是,如何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少用或不用杀虫剂,确保蔬菜中杀虫剂残留不超标,同时保证蔬菜产量和品质不下降。但截至目前,洁净化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与产品的引进尚处在起步阶段。
就我国蔬菜种植业的现状而言,多数蔬菜种植者种植面积小、布局不规整、种植管理不到位。在这种情形下,蔬菜患病虫害的风险显著增长,亟须引进和应用更先进的技术来进行防治。然而,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在推广病虫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数先进病虫害防治技术成本高昂、无法立竿见影,种植户的应用积极性并不高。
在蔬菜种植方面,最首要的是需对蔬菜幼苗、种子进行严格检疫,以将有害疾病、害虫、寄生虫感染和传播的风险扼杀在萌芽中。无论在何处引入蔬菜幼苗、种子,都应经由主管部门进行测试并出具合格报告,以确保植物检疫设施中不含疾病和寄生虫。特别要注意,不应从疫区引进植物,以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的传播。
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有其内在规律和特定的环境差异。相关人员要根据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定点调查,分析气象预报,总结分析病虫害的演变规律,为进行长期预防工作做准备[3]。例如,在蔬菜播种期,常见病虫害的产生多是由高热或低温、养分不足和肥料不成熟引起的。而针对病虫害问题,通过合理预测和分析,种植人员就能在蔬菜发生病虫害前或病虫害暴发初期完成防治。事实证明,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是发展无污染、高品质蔬菜种植的有效举措。
蔬菜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危害程度和传染范围,都是与自然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的。因此,创设一种有利蔬菜生长发育、控制病虫害产生的自然环境条件,是预防蔬菜病虫害产生的重要基础。
选育高抗病品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蔬菜病虫害问题,提升经济效益,并避免或减轻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应用嫁接换根技术培育菜种,能够进一步增强蔬菜抗逆性,从而降低病虫害防治的困难程度。同时,高抗病品种的培育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不需要额外成本投入。而且,如果推广并应用高抗病品种,就能够减少杀菌剂的使用,从而节约防治经费。
生物有机肥是由某种功能性细菌与野生动植物残体经无害化处理、腐熟制成的有机物原料。栽培蔬菜前,需先施足生物有机肥,确保能够增强蔬菜抵御不良自然环境影响的能力。尤其是对底肥的利用,一定要充足,并以有机肥为主。只有保证底土中的各种微量元素平衡、充分,才能为后续蔬菜生长发育提供所必需的营养,进而增强蔬菜抗逆能力。
一般来说,大部分蔬菜病虫害都是在高湿环境下形成的。鉴于此,只需要通过调整蔬菜生长发育过程中周围环境的气温湿度变化规律,就可以预防大部分常见的病虫害。如在大棚里施肥时不能大水漫灌,而应采用在薄膜下的暗灌、滴灌与渗灌等方法,以减少水的堆积量,使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从而让病虫害菌株和虫卵没有繁殖和孵化的条件。
夏天于地表涂布薄膜,再利用太阳能高温杀菌,在60 ℃以上环境下处理5 d~7 d,即可杀灭土表绝大部分病毒菌株和虫卵、幼虫等。在蔬菜生长后期,利用阳光高温闷棚,也可有效预防霜霉病。或在秋末冬初耕翻土地,利用冬季严寒天气,清除土中的细菌和虫卵[4]。
覆盖橡胶薄膜、遮阳网、防虫网等,不但可以实现避雨、遮阴功能,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防虫隔离,进而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的目的。在夏秋时节,可以利用蔬菜大棚闲置的时间,在其上覆盖橡胶棚膜对大棚加以密封,并提前在晴日高温天气闷棚5 d~7 d,使大棚内部温度达到60 ℃~70 ℃。这一温度能高效杀灭土壤表面的病原菌和害虫。此外,可以在蔬菜表面覆盖防虫网,预防小菜蛾、大菜青虫。设施防护不仅能有效控制害虫传播和病毒传播,同时还能保护周围生态环境。
图2 蔬菜大棚所敷设的防虫网
一是根据不同的蔬菜病虫害类别,选择合理、低毒、低残留率的特殊化学药剂,如杀虫剂、尿素和虫螨腈等进行防治。它们不会直接“杀死”病虫,只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和代谢功能,使病虫生长缓慢,直至死亡,同时影响其后代的生长发育。而且,它们对病虫天敌危害小,与环境相容性好。
二是积极引进先进喷洒技术与器械,根据蔬菜品种和各种病害虫害之间的区别,选择最合适的喷洒方法和技术,提高喷洒质量,提升防治效果。例如,选用低雾化的设备和高效的药物,有效减少化学药剂使用剂量,防止“滴、漏、跑、冒”等现象发生。
达标预防,减少普治,坚持按剂量规定施用和与各类制剂交替应用,合理复配混料,及时使用对症药物防治[5]。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药效机理的杀虫剂进行合理复配或混料,可以达到增加防治范围、兼治各种病虫害情况、推迟耐药性形成等目的。此外,要严格根据国家杀虫剂施用技术规程进行施用。施药后,未达到安全间隔时间的蔬菜不得收获。
可以提高对益虫、益鸟等资源的生态保育与开发利用,例如,瓢虫、草蛉、蜘蛛、捕食螨等,对腻虫、飞虱、叶蝉等害虫能起到重要的自然抑制效果。利用天敌对蔬菜虫害进行生物防治,最显著的特点是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且经济性良好[6]。
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调节植株的生长发育,促使植株加快生长,从而提高蔬菜的抗病虫害性能。但需注意,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用法、用量等均需在规定限度内,确保能够合理调控蔬菜的生长发育速率,进而达到抗病、增产和早熟等效果。
按照我国已颁布的有关法律和规定,对萝卜实施严格检疫检验,以避免高危害性病虫害的传入与扩散,坚决不向疫区引种、调种。栽培时,要在萝卜种植田建立病虫害监测站,以便随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动向,确定防控时间,并引导农户及时预防病虫害。
第一,整地施肥。在前茬作物收割后,要及时清理病株、残株和烂叶,并集中进行焚烧或翻耕。深耕前,可以通过撒施石灰和引水浸地10 d左右的手段,确保有效减少田间病原菌和虫口基数,从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结合翻地,还需要施足底肥,以促进萝卜植株健壮生长和提高萝卜植株抗病虫能力[8]。需注意,不可使用遭病虫害侵害的残株败叶来沤肥。
第二,选用抗病抗虫良种,严格对种子进行消毒。目前,我国育种科研单位已选育出一批抗病抗虫萝卜品种,如剑春、白玉春、南春白5号等。由于新型萝卜品种的抗性表现因地而异,所以也要因地制宜地选用,并结合配套栽培技术,充分发挥出新品种的抗病抗虫特点。在播种前对萝卜种子进行消毒,日光暴晒、温汤浸种、高温干热灭菌、药物浸种以及拌种等,都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第三,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根据萝卜品种特性、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当地气象条件,在不影响萝卜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合理调节播种期,以确保避开病虫害的暴发高峰期。例如,在菜螟危害较严重的区域,需要及时调整播种期,确保错开萝卜幼苗的3片~5片真叶期和菜螟的发病高峰期,降低病虫害对萝卜生长的影响。合理密植,大品种行距为40 cm~60 cm,行株距为25 cm~40 cm;中品种行距为20 cm~40 cm,株距为15 cm~30 cm;小品种行株距为4 cm~10 cm[7]。
第四,科学进行水肥管理。萝卜苗破土前适量浇水,出苗后需再浇一次水,生长后期适当控水,雨后及时排水,同时还应防止灌溉水的串灌、漫灌等,以防病虫害随水源传播。合理施肥方面,以农家肥与有机肥为主,并适当使用氮肥、增施钾肥以及少量磷肥。
第一,控制温湿度。各种生物适宜的繁殖温湿度不同,人为管理温湿度条件,就能够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如对萝卜种子采用温汤水浸种及干热工艺进行预处理,就可以有效杀灭各种病原物和害虫。
第二,设施防护。设置防虫网、遮阳网等对萝卜进行防护,可与防高温、防寒、防强光需要相结合,既能防虫又有利于萝卜生长。覆盖防虫网前应对土壤进行消毒。
为保证萝卜高产、优质,使用杀虫剂时应当注重与其他治理方式相配合,并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首先,要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并尽可能地选用效果好、持效期短、污染小的药剂。所使用的化学药剂,均需由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登记在册。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药剂及其其混配品种。
其次,施药后,须安全间隔期满方可采摘供市或食用,以确保农药残留量在国家允许残留标准范围内,一般来说,采摘前7 d~10 d内不得用药。农药种类不同或季节不同,对应的安全间隔时间也有所不同:通常来说,生物农药安全间隔时间为3 d~5 d、有机磷杀虫剂安全间隔时间为7 d~14 d、杀微生物药安全间隔时间为7 d~14 d。同样的药物,在不同季节安全间隔时间也略有不同,春季是8 d~10 d,夏季是7 d~8 d、秋季是8 d~10 d、冬季是10 d~15 d。
防治蔬菜病虫害是一项繁重而深远的任务,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生态管理这一整体范畴出发,综合应用多样化预防和控制措施。在广泛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实施生物、物理防治措施,并通过化学手段辅助防治,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尽可能地将已发生的病虫害危害降至最低,确保人们能够食用到健康、优质的蔬菜。
[1]贺海军,高飞.榆阳区设施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新农业,2021(24):85-86.
[2]张桂平.无公害蔬菜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9):111-112.
[3]王军,王京波,李传祥.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8):175-176.
[4]高振.蔬菜设施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2020(6):49-50.
[5]刘宝军.浅析绿色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3):77,79.
[6]孙小金.丰宁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33(6):28-30.
[7]王小侠,任福俊,王芳玲.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2020,40(5):115-117,78.
[8]杨金兰,李永辉,刘艳波,等.萝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0(11):141-145,148.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2.26
S436.3
A
2095-1205(2022)02-82-03
马鸿(1975- ),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大专,农业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病虫害防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